刘丽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组成的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或通过某些政府协定,制定统一的对外经贸政策,消除其间的贸易障碍,实现区域内各国的协调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互利互惠。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一种加强区域内各成员国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依存,最终形成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目标,又是一种为形成区域内各国相互联系的开放的经济态势。
一般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采取6种形式。从低到高依次为特惠贸易区(PTA)、自由贸易区(FTA)、关税同盟(cu)、共同市场(cM)、经济同盟(Eu)和经济政治同盟(Pu)。在特惠贸易区中,成员之间实行部分特惠关税减让;自由贸易区中成员之间拆除所有关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有权对非成员设定各自的关税税率:关税同盟也是自由贸易区,但成员对所有非成员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除拆除成员之间所有贸易和投资壁垒以外。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通常还要求成员之间在自愿协议的基础上让渡部分主权,建立负责协调和制定共同政策并且管理该组织共同事务的权力机构:经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更高阶段。它包括各成员国财政、货币等经济政策的一体化。这类同盟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超国家性质,建立起了一整套立法、司法、行政和监督的同盟机构,甚至可能导致政治一体化,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最高的形态——经济政治同盟。在经济政治同盟中,各成员间不仅实现了经济政策的统一。一些政治政策也具有相当的统一性。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动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它的历史性和必然性。
第一,自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逐步凸现出来。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机制,自然就有了其存在的内在需求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要求各国之间消除贸易壁垒,简化贸易层次程序,加速货物自由流通,这样也有利于资源跨国界的流动。促进其在地区内更加有效的配置。一体化过程中。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使各成员国能够从更大的规模经济中获益,并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当然,一体化也伴随着地区内部竞争的激化。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将会加强经营管理,充分利用新的管理手段和科研成果,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各成员国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贸易与投资的扩大,使得各成员国获得封闭国所不能得到的收益。这些成员国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加强和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关系,汇入国际社会,使得参与国家的地区感和归宿感增强,进而形成一种合力,产生一种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以上种种因素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有效的促进参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在这个经济实力至关重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对开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
第二,当前全球范围内日益加深的市场化改革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体制基础。在国际竞争条件下,新技术的发展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分工与依赖日益加深,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各国的生产和流通及其经济活动进一步越出国界。这就必然要求消除阻碍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市场和体制障碍。当今世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实践认识到,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整个世界正在被拉平,无论是否愿意,已经没有一块不是全球市场的市场了。即使身处中国的某个传统产业,也必须具有全球化的思维,从本土到全球,从封闭到开放。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不管是传统的封闭经济,还是起源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道路。通过改革。各国在经济体制上的趋同,消除了商品、生产要素、资本以及技术在国家之间进行流动的体制障碍,从而在经济体制上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球的蓬勃发展还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战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的格局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经济实力有大有小,对外联系有强有弱。竞争能力有高有低,所处的国际环境有优有劣,彼此间的发展当然会不平衡,为了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各国都需要和与自己状况相近、地理上相邻的国家联合。这种不平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改变,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也就势不可挡。
第四,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际分工的深化及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均从不同角度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在战后的迅速发展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发展提供经济基础。由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强烈地逾越国界的要求时,实际上使一国市场无法承受如此分工与规模经济。另外,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使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费用不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国所能承受的。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跨国性的集体力量或协调来解决,而同时通讯和运输的迅速发展及其服务费用迅速下降,为各国经济的广泛联系创造了良好的媒介。所以。很自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成了解决问题的一种较好选择。
第五,政治和经济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也必然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关系紧张国家谋求政治修好的一种有效途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矛盾冲突,稳定地区局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使得其参与国可以借助联合起来的组织力量寻求区域层面的政治保护。据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除了促进贸易流动以外,还能够对消除政治冲突起到显著的作用。欧洲合作的初始动机和最终目标就是政治。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磨难以后,人们意识到,欧洲不能再发生战争,必须通过合作、一体化与联合才能实现欧洲的长久稳定、安全和发展。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欧洲各国通过经济合作实现了地区和平与发展,实现了大欧洲联合的梦想。在亚洲,1999年东亚领导人关于东亚合作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关于开展政治、安全对话与合作的议题。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政治紧张局势的缓解与正在进行中的南亚自由贸易区协议谈判密不可分。
第六,跨国公司的微观一体化推动区域经济宏观一体化。跨国公司作为一种市场力量的产物,其触角遍及全球各个角落,而不仅仅局限于民族利益和国家疆界。通过跨国经营活动。把握全球性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全球战略,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如果跨国公司在某一区域不断投资,为了降低成本和实现最大利润,会在区域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细化区域内各个国家间的产业内及产业间分工,使得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客观上促进了该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把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诸价值链增殖
环节分解到区域内各个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国家,把生产力发展与资源和市场的矛盾分散化,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本、技术、人才和市场等优势来解决一国无法承担的生产力逾越国界的要求,同时利用规模化生产和各国要素价格优势组合出价格最低,且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跨国公司遍布区域的子公司和营销网络。把市场交易内部化。这就是说,作为微观层次的跨国公司。其市场机制力量能够推动作为宏观层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纵观当今最成功的两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由于跨国公司在其区域内大量投资,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联系,使区域内比较优势上升。从而为推进一体化创造了条件。跨国公司在区域内的扩张已为整个区域实现经济一体化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发展趋势
第一,大多数区域经济集团对成员资格采取越来越“宽容”的态度
区域经济集团对成员资格是否采取开放的、宽容的态度,是衡量该区域经济是否为排他性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多边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实践来看,WTO一再呼吁各区域经济在充分考虑非成员利益与要求的同时,应对吸收接纳新成员采取开放的态度。一是保持本区域经济的活力,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地理范围,建立更广阔的统一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二是保持非排他性的姿态。避免引起非成员的报复和国际社会的指责。从目前各区域经济集团的情况来看。对第三国加人大都采取了开放的态度,只要非成员提出加入申请,一般在适当时间内均能获得成员资格。因此,除了一些明确由双方构成的区域经济如美加自由贸易协议、澳新紧密经济合作关系协议等外,一般区域经济大都经历了成员由少到多的过程。
第二,合作领域由单纯货物扩至服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领域
随着多边贸易体制主导的世界贸易自由化范围的扩大与程度的加深,各区域经济内部经济贸易政策的调整,以及各国与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区域经济的合作领域也在逐步扩大和深入。一般而言,单纯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由于其起点较低,自由化采取“选择性”的方式,故这类区域经济合作内容的扩大主要集中于货物贸易领域。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一般均从货物贸易领域扩展至服务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等领域,有的甚至涉及到环境保护与劳工权利标准等最新问题,此类区域经济在不同的领域超过了多边贸易体制的贸易自由化进程。这种合作领域的扩大,有的是通过签署新的区域经济协定来取代旧的,有的是通过在原有协议基础上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第三,合作形式和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区域经济合作的这一动向是与合作领域的日益扩大密切相联的,而且多边贸易体制的规定和关税谈判的巨大成果,也使那类单纯集中在关税减让和选择性贸易自由化方面的优惠贸易安排形式对区域经济合作丧失了有效性和吸引力。鉴于此,许多国家放弃或基于原有的单项或数项产品的优惠安排而成立了自由贸易区或关税同盟,有的从关税同盟发展成为共同市场。到目前为止。真正实现关税同盟的区域经济却为数有限。这说明,整个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虽逐步扩大与加深,但区域经济之间发展水平还是不平衡的。
第四,“跨地区”合作与“多重”区域集团成员身份的出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成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狭义的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开始组建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区域合作出现了多层次性,成员身份交错重叠。一些较大区域经济集团内出现了次区域经济组织,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一个国家加入两个或两个以上区域经济集团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第五,区域经济合作与多边贸易体制关系日趋紧密
综观当前各类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与实际运行,组成区域经济的主要成员几乎全部为多边贸易体制的成员,要确保各自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必须使区域经济集团的运行与其在多边贸易体制项下的义务相适用。因此,绝大多数区域经济集团都公开声明标榜多边贸易体制的原则与精神。有的区域经济集团是在其协议的前言或序言中明确写人了WTO的基本原则或笼统表述多边贸易体制的非歧视、公开与开放精神;有的虽未明确写出,但在其后的部长或首脑会议的决定和宣言中。一再重申奉行了多边贸易体制的原则。所以,当WTO这种多边贸易体制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能够作为一种有力补充和局部替代得以飞速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集团在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力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这样的平衡有利于形成照顾各方利益的多边贸易体制。发达国家通过组成区域经济集团,实力大增。可以和个别超级经济大国抗衡,从而打破少数的超级经济大国控制多边贸易规则制定的局面;发展中国家通过组成区域经济集团,联合起来,也有利于争取更多的利益。区域经济合作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作为一方在多边贸易体系中发挥自身的影响力,这是今后区域经济与多边贸易体制关系发展的趋势。
(作者单位: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驻北京联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