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翼
丁世忠飞快地敲打键盘,先是迅速点开一家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然后在搜索栏里输入“2020.HK”,回车、浏览、翻页。
“2020.HK”,是安踏体育的股票代码。2007年7月10日登陆香港主板以来,安踏体育的股价一直比较稳定,麦格理甚至将安踏体育首评为跑赢大市。但是丁世忠对目前的股价并不十分满意,他觉得“相比于我们漂亮的财报,股价被低估了”。
身为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还会主动地查看李宁的股价情况以及走势。李宁是安踏最强劲的对手,在国内市场,目前安踏拥有12%的市场占有率,比李宁低4个百分点。
“这场金融危机,对体育产业、企业有影响,但是冲击不大。所谓危机,我们看到的是机会。2009年的安踏,立足二三线城市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去扩张。”
慷慨陈词的丁世忠其实很清醒:“2009年的增速肯定回落,但我想应该可以实现20%以上的增长。2008年,我们的营业额增长了54.8%。”
安踏的“去库存化”
奥运概念在2008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宣泄,众多体育用品品牌在过往的一年都赚得盆满钵满。2008年,安踏的零售店面达到了5600家,鞋生产线从15条增至23条。快速地开店、铺货、销售、回款,膨胀销售,这是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在2008年里的所作所为。
但是,进入2009年,消费信心与消费能力的不确定性愈发显著。“那么多打工仔失业返乡,就业成了头等大事,打工仔以前一年可以买两三双鞋,现在买一双也就可以了,他要压缩日常开销。” 经销商库存压力凸显,堆积的存量远未全部消化完结。对于耐克、阿迪达斯、李宁以及安踏来说,最能考验经营智慧的一项艰巨任务便是“打库存”,“去库存化”的成效将直接影响企业绩效、竞争格局。
当宏观经济步入萧条,相比于繁荣期,安踏如何保证良好的现金流量与财务支撑?丁世忠告诉记者:“我们目前拥有的现金储备是34.9亿元,今年我们强化了现金管控,出台了硬性规定,凡是收效低下的投资项目的基本性开支,一律叫停、冻结。生产线方面的投入就已经压缩了,本来我们计划在2009年将鞋生产线增加10条,服装生产线增加20条,现在我们已经做出决定,服装的生产线不增加,鞋生产线只增加4条。”
可以看到,即便是削减开支,安踏仍有其战略考虑:在手头宽裕又谨慎投资的情况下,适当减少库存同时又增加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存货占压资金和贬值的风险,还可借势蚕食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安踏的用心可谓良苦。
现在正是降低成本抄底的好时机
丁世忠认为,金融危机带来了压力,但更多的是机会:“终端店面综合成本的拉低,细分市场、行业整合机会的增多,这就是我们立志在2009年继续扩张、布局抢位的全部理由。”
“目前正是进行结构调整、管理变革、成本管控、体系创新的好时机。”丁世忠把金融危机视为安踏跨越式发展的契机与转机,“一些原本计划在明后年要做的事情,提前到今年。”
经测算,现在开一个100平方米左右的终端零售店面的综合成本下降了30%,这个结论让丁世忠相当兴奋。2009年安踏将在二三级城市开出1000家零售店,同时也会考虑进入部分一线城市。对于安踏来说,从二三级城市向一线城市的挺进是又一个争取影响力、参与游戏规则制订的机会,紧密盯准主要竞争对手,比如李宁、特步,继而谋求自己的无限企图与有限目标,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安踏杀入儿童体育用品、时尚体育用品领域。“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球鞋这个细分领域,儿童体育用品零售店开300家,时尚体育用品零售店开600家。”依照丁世忠的说法,安踏在2009年里累计开店1900家。
如此大规模投入,是否会形成拖累与负担?丁世忠回应说:“安踏是靠做鞋起家的,服装本来也不是我们的优势,现在服装业务在营业额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0%。如果我们自己不出差错,到2011年,儿童体育用品、时尚体育用品两个业务板块,可以贡献10亿元的收入。”
高调扩张之余,安踏低调练内功。时下,安踏正在进行ERP系统的升级与改造,为此将投入数千万元。丁世忠冀望,流程再造实现之后,安踏的效率与效益能得到提升。此外,丁世忠延请麦肯锡入场,由他们对安踏的组织结构、战略制订、品牌战略、营销策略和管理变革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