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君
摘要:中国东北地区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俄罗斯合作具有诸多优势,在全国对俄贸易申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两个地区的合作既存在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只有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消极因素,合作前景才能更加广阔。
关键词: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经济合作
中图分类号:F752.751.2;F752.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9)02-0005-05
一、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态势分析
近年来,中俄经济合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2008年两国贸易额已经达到568.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8%。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俄罗斯第三大贸易伙伴。但中俄贸易规模有限,只相当于中欧贸易额的1/7,中美贸易额的1/6,中日贸易额的1/5,双方贸易额、经济规模和双方经济实力极其不符。东北地区作为中国与俄接壤的最大地区,迫切需要提高对俄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档次。
(一)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状况
1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呈不断发展态势
2008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再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10亿美元,从1999年至今已保持连续十年增长。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以中方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俄方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的特点,双方贸易互补性强,但贸易结构的层次较低,贸易规模的扩大主要靠数量的增加来带动。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居首要地位。上述两种贸易方式发展迅速、增势强劲,在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极大地促进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向俄罗斯出口的产品中,以纺织品、服装和各类轻工业产品为主;俄罗斯通过边贸向中国出口的产品70%以上为木材、石油等资源产品。
2吉林省对俄贸易发展势头良好
俄罗斯是吉林省第二大出口市场。2006年,吉林省对俄出口已占全省出口额的13%。2007年,吉林省对俄贸易额比上一年又翻了一番,实现贸易额8.02亿美元,占全国对俄贸易额的1.6%。该省对俄出口的主要商品有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鞋帽、控制仪器及装置、塑料制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机电设备、陶瓷、金属及其制品、食品等;从俄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干、鲜、冻鱼,木制品,石棉和有机化学品等。同时,俄罗斯已经成为吉林省外派劳务的第二大市场。该省对俄劳务合作派出人数占全省劳务合作派出人数的17%。截至2007年9月,吉林省在俄共建立37家境外企业,中方累计投资7652万美元,主要分布在木材加工、建材、食品、医药、纺织等行业;俄方在吉林省设立18户企业,累计投资262万美元,主要分布在餐饮、娱乐等行业。
3辽宁省对俄贸易稳中有升
辽宁省与俄罗斯贸易额相对比较小,贸易额增长幅度不大。2005年,辽宁省对俄贸易额仅为8.05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对外贸易总额的1.96%。2006年,辽宁省对俄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亿美元,其中出口为5.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60%;进口为4.6亿美元,与上一年相比略有下降。2007年,该省对俄进出口总额为13.4亿美元,其中出口为7.8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46%;进口为5.51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9.2%。除规模有限之外,辽宁省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还呈现出层次低(以贸易合作为主,投资合作、科技合作项目少)、不平衡等问题。
(二)东北地区对俄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贸合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化
这一点中俄两国政府已经达成了共识。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经贸合作不规范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会严重地破坏中国商品的信誉,并使其长期得不到恢复。有人称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开拓俄罗斯市场”。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也只是时间问题,双方必须按WTO的规则行事。所以,地方边境贸易要规范化,使其有序进行,这是两国政府加以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
2对俄地产品出口的比重太小,缺乏有竞争力的品牌和骨干品种
东北地区对俄进出口商品结构始终没有大的变化,在出口商品中,地产品所占比重不足20%,出口的大部分是南方生产的轻工纺织品;在有限的地产品中,地方知名品牌、骨干产品就更少了。另外,对俄经济合作领域也比较窄,项目大多局限于果蔬种植、建筑承包、森林采伐和小型饮食服务业等方面,生产型合作项目很少,对经济牵动作用非常有限。
3大项目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俄两国合作缺少大项目支撑,全面推进大项目合作是促进两国经贸迅速发展的有力手段。中俄共同推进大项目合作对于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义重大。中俄大项目合作谈判时间长、成功率低。有的项目已经多次签约,却得不到有效落实。如连接布拉戈维申斯克与黑河的黑龙江大桥,谈判已历经16年,至今没有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绥芬河一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也没有发挥实质功效。实际上,中俄在很多领域具有合作的潜能。在能源、森工、矿产开发、农业以及基础建设等领域,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大项目具有示范作用和长远的联动效应,抓好一个大项目可能带动一批项目。要采取经济、法律和制度等多种手段纠正国内投资者在境外市场的无序竞争、相互掣肘。
(三)东北地区对俄经贸合作发展趋势
1科技合作将成为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
俄罗斯是世界科技强国之一,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每年新的科研成果约占世界科研成果总数的20%,其中25%的科研成果达到世界水平,7%的科研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东北地区应充分利用中俄科技发展差异和自身区位、地缘优势及历史上的科技合作基础,大力发展中俄多领域的科技合作。通过科技合作引进俄罗斯先进的科技和人才,改造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中俄商品贸易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俄罗斯单纯依赖能源、原材料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优化中俄商品贸易结构。中俄贸易的重点也是石油等能源、原材料贸易。虽然石油等能源、原材料出口占外贸出口的绝大部分,但俄罗斯并不想长期维持资源型经济结构模式,充当周边国家的原料供应国。俄国家经济迫切需要由资源型经济向发展型经济转变,而与东北地区的经济合作将有助于这一转变进程。其原因在于,中俄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是与投资合作、科技合作紧密结合的,在能源设备制造、高科技、信息技术、金融、交通、基础设施、核能、航天领域、汽车制造、黑色和有色金属制造、森林工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在多领域的合作中,能源合作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比重将会缩小,这不仅对优化中俄贸易结构有积极作用,而且对转变俄经济增长方式有促进作用。
3贸易主体将发生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对俄贸易出现了多种贸易形式并举的局面。边境小额贸易、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在贸易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贸易主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份额逐渐减少。2007年,吉林省民营企业取代了国有企业在对俄贸易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对俄贸易的“领头羊”。这一年民营企业对俄贸易额同比增长2.4倍。2007年,黑龙江省边境小额贸易实现进出口额54.1亿美元,增长16.2%,占全省外贸比重达31.3%;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额46.5亿美元,占全省边贸总额的86%。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其中国有企业实现进出口额7.4亿美元,增长19.2%,占全省边贸总额的13.7%;集体企业实现进出口额0.3亿美元,下降71.6%,占全省边贸总额的0.6%。
二、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济合作的新机遇
(一)俄罗斯政权平稳过渡有利于中俄经济合作继续发展
作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43岁的梅德韦杰夫将在普京的光环下履行其职责。“梅普组合”保证了普京路线得以延续。而且由普京出任政府总理,除了强化政府执政能力外,还可使总统与政府领导班子平稳过渡并迅速度过磨合期,保障政权机构高速运转。对于未来俄中关系的发展,普京说:我们两国制定了在贸易、投资、高科技、航天、国防和军工方面进行合作的宏伟计划。中国是我们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看到,中国在这个领域快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高新技术基础。中国是与我们友好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我们与其进行合作是高度信赖的,是可以面向许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我们一定会保持两国之间这种高水平的互信,并使两国的合作,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中的合作达到新的高度。
梅德韦杰夫承诺继续奉行独立外交政策,把发展与邻国的关系视为优先目标。梅德韦杰夫上任伊始就访问了中国,充分表明了俄中两国政治关系的不寻常,也表达了俄罗斯新领导层希望进一步加强对华友好关系的强烈愿望。良好的政治关系无疑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俄罗斯制定的地方长远发展规划将促进合作规模的进一步提高
1俄罗斯制定地区发展规划
2002年。俄罗斯政府修订并实施了《1996-2005年和至2010年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目前,俄已把该纲要的实施期限延至2013年。近几年来的全部措施表明,俄罗斯已经迈出了加强与亚洲合作的实质性的一步,这也体现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从经济地缘来看,俄罗斯具有“两极性”,它横跨欧亚大陆,占有一个特殊的欧亚空间,因此它不是一个欧洲国家,也不是一个亚洲国家,而是一个欧亚国家。为了制定和推行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政策,必须考虑到俄罗斯的这种“欧亚两极性”。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在地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应为其稳定发展创造经济条件。从资源禀赋来看,俄罗斯太平洋沿岸资源丰富,这些资源在世界经济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东亚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俄欧之间关系的复杂化也促使俄罗斯加大了对远东地区的关注。
2中国是俄罗斯最具发展前景的合作伙伴
21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国际贸易的重点将向这些地区转移。俄罗斯意识到这一点,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亚太地区合作,俄罗斯必须调整对外经济战略。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无论对俄罗斯还是对其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合作伙伴,其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作用正在逐步加强。
(三)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俄罗斯远东开发的有效对接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1对俄贸易前景广阔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东北三省的开放型经济必然会迅速成长,外贸出口会有较大增加,对俄出口仍会保持主体地位。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扩展对俄贸易空间、扩大贸易规模提供了新的机遇。东北各省应利用这一机遇,加大对俄市场的开拓力度,扩大服装、轻纺、日用品、家用电器、装饰材料、通信工具等商品在俄的市场份额。
2毗邻地区的经济合作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俄罗斯单纯依赖能源、原材料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
俄罗斯石油的生产和出口是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主要以石油为外交杠杆,但俄罗斯并不想长期维持资源型经济结构。对俄罗斯来说,与东北地区加强合作,不但能获得中国在经济方面提供的宝贵经验、质优价廉的工业制成品,而且还能为俄罗斯企业找到很好的市场。通过双方互相取长补短。俄罗斯将会改变单纯依赖能源的畸形发展模式,尤其是俄远东地区经济更能得到健康快速增长。
3扩大中俄双方投资合作
投资合作是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中俄投资合作的规模远没有达到预期水平。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俄罗斯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3.74亿美元。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俄罗斯非金融类直接投资867万美元,投资主要分布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信、建筑、服务、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同期,俄罗斯对中国累计投资项目1975个,累计合同投资额16.4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额6.1亿美元。2007年1-3月,俄罗斯对中国投资项目28个,合同投资额1546万美元,实际投资额1268万美元,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总体来看,中国对俄投资由于受双边贸易波动的影响,在过去十多年中增长十分有限,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较大规模,而且投资多数以中小型项目为主,企业经营对当地资本成分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经营效益并不理想。今后,随着两国投资环境的改善,两国的投资额将不断扩大。
三、东北地区与俄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政策因素
祖布科夫人主总理府以来,先后两次指出,要调整原料出口关税,改变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附加值,为此,自2008年4月1日起,俄再度提高原木出口关税(相当于报关价格的25%),自2009年起,将提高到80%(相当于每立方米50欧元,该法令延期一年执行)。俄罗斯是我国第一大原木进口来源国。2006年,中国从俄进口原木2183万立方米,占进口原木总量的70%;2007年进口2539万立方米,占进口原木总量的68.45%。提高关税无疑对东北边境口岸的俄罗斯原木进口和以进口原木为原料的木材加工业产生较大影响。但从俄罗斯进口木材为主的格局不会变,品类将会进行很大调整,今后可能会以板方材、半成品和粗制品为主。2008年年初,俄罗斯还相继提高了大米和原糖的进口关税。
(二)法制环境
近年来,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对外资进入的领域和零售贸易等都作出了严格的限制,这无疑会对中俄经济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1俄罗斯禁止外资涉足矿产领域
根据俄联邦《禁止外国投资人投资和活动的产业、经营项目和区域的清单》,俄罗斯对外资经营产业、经营项目和区域作出严格的限制,禁止外商进入的主要是石油、黄金和铜矿等领域。2008年4月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5月5日普京离任前签署了一项限制外国投资法令,即《战略领域外国投资法》,规定了能源、航天、航空、军工等部门42家敏感企业限制外国投资的标准。这一法律成为外国投资者在俄战略领域进行投资的最新法律依据。根据新的法规,外国私人投资者如欲在属于战略行业的企业持股50%以上,必须获得一个由俄罗斯总理担任主席的委员会批准。外国政府控制的企业,被禁止控股俄罗斯战略企业,并且只要持股比例超过25%,就须寻求获得特批。近几年,中国的投资也曾试图进入俄罗斯能源等战略领域,但收获甚微,因此该法律短期内对中国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意义上来说,随着中俄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化,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加强,该项法律无疑会成为中国企业投资俄能源领域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2零售禁令
2007年俄罗斯出台的禁止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的法令,虽然遭到滨海边疆区等地方政府的非议,但至今还没有解除的迹象。2008年1月,总理祖布科夫继续签署相关命令,2008年俄罗斯依然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零售业。零售禁令对中国对俄贸易影响巨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在俄罗斯境内从事商品零售业务的商人达14万人左右,他们的利益受到直接冲击,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不得不放弃多年苦心经营的商铺回国。
东北三省对俄贸易更直接受到禁商令的巨大影响。以黑龙江省为例,2006年,受俄打击“灰色清关”的影响,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的过货量急剧下降,截至11月绥芬河仅服装和纺织品出口一项就比上年同期减少2.65亿美元,全年出口同比减少近3.3亿美元。俄罗斯颁布零售禁令后不久,俄方在远东展开了查抄大市场、清除非法移民的大规模联合行动。其中以中国人为主经营的哈巴罗夫斯克“维堡”大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彻底搜查,许多没有正规经营身份的中国人被遣送回国,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小白桦”市场则被关闭。俄方的行动对黑龙江省的对俄出口贸易无疑是沉重打击。
(三)社会因素
1“中国威胁”论余音尚存
俄罗斯国内“中国威胁”论的出现,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由于俄罗斯某些政治家、学者的“大俄罗斯主义”思想在作祟,对中国经济实力逐渐强大产生误解和担忧。另外,俄罗斯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有失客观和全面,甚至带有丑化和敌视的色彩。所谓“移民”问题是中俄双边关系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据俄官方统计数据,目前居住在俄罗斯的中国人有25万。俄外交部公布的材料说,远东地区的中国人有十多万。实际上,绝大多数身处远东地区的中国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移民,取得俄罗斯国籍的中国人极少。中国问题专家、前驻华大使罗高寿不仅驳斥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同时指出中国是俄罗斯的好邻居,应当利用中国的发展为自己谋利,通过与中国合作来提升本国经济。
2盲目的排外情绪
由于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俄罗斯虽然在近年因能源高价位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国内固有的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如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失业率有增无减。因此,一些人错误地将自己生活水平无法提高归咎于外国移民抢了他们的饭碗,对外国人产生非理性的仇视心理。从2008年初以来,仅四个月内俄罗斯就发生了93起排外攻击案件,结果造成57人死亡、116人受伤(1名中国公民在圣彼得堡受伤)。2008年4月,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发生了中国和俄罗斯大学生的群殴事件,并且有人受伤。
3社会治安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犯罪率增长是俄罗斯面临的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由于警力不足和缺少有力的防范措施,犯罪率居高不下,而破案率又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社会、生产和生活秩序。俄罗斯存在着黑社会或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这些不稳定因素极大地阻碍了俄罗斯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制约着境外资金的流入。尤为严重的是,黑社会的犯罪活动有些就是以外国企业家和外国公民为对象,致使东部地区不断发生华商被杀害或者财产被劫掠的事件。黑社会组织还试图通过各种手段与执法机关官员和企业家勾结,建立相互依赖、共同存活的关系。上述情况使常住俄罗斯的外国公民感到人身和财产安全没有保障,也使准备到俄罗斯投资兴业的外国人忧心忡忡,信心不足。
[责任编辑: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