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珍 程媛媛
一、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为了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定位形成支持,本文选取了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形成威胁的国家的竞争力指标进行国际比较。比较国家的选取原则:出口市场类似(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对象);行业资源禀赋类似(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出口产品档次类同(高档产品较少,以中档或中低档产品为主);纺织服装业对国内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基本属于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
表1所示,从国际比较来看,纺织服装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出口增长优势指数都处于第一的位置,这充分显示了我国纺织服装的庞大规模和它的外向型性;但是,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土耳其的纺织服装出口贡献率、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均高于我国;说明我国存在着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下降的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有个全面的分析。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
纺织服装业的主要特征表现在:首先,二元结构型产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次,从纺织服装业产品结构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经济结构,而不同的经济结构又受需求、供给等多种因素制约;再次,产业链长而复杂,涉及的产业部门多,各产业之间的依存度高;最后,纺织品服装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发展具有永续性。纺织服装业的特点决定了其竞争力首先依赖于要素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其次相关产业部门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其竞争力的大小,最后产业的运行机制与竞争机制对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在这里选取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中的四大因素对我国纺织服装业产业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
(一)要素条件
1.原料资源
我国是产棉大国,棉花是纺织服装生产基本的原料资源。由表2可知,2005-2008年,中国棉花产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2008/09年,达7,795,000公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3.48%,预计2009/10年,中国棉花产量将保持7,185,000公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1.06%。虽然我国在棉花产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但是棉花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国内棉花价格在1988年还只相当于国际市场价格的65.47%,到2008年就涨到相当于国际市场价格的93%。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
2.劳动力资源
劳动力成本。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纺织服装业在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正逐渐消失:中国目前的服装业劳动力成本是0.76美元/小时,而印度、印尼、越南分别为0.67美元/小时、0.55美元/小时和0.28美元/小时。与此同时,《新劳动法》的实施,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我国纺织服装业劳动力成本上涨30%。我国纺织服装业未来的利润空间将受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直接挤压,其国际竞争力将会弱化。
劳动力素质。高级人才对纺织服装业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一方面,纺织服装业越来越具有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倾向,发达国家如美、日等不断把高新技术应用,这当然缺少不了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服装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是品牌,然而只有优秀的设计师才可创造知名品牌。我国纺织服装职工主要来自农村,缺少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丰富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企业管理人才,不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资金、技术和装备
投资情况。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纺织服装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下滑。从不同地区来看,尽管东中西部的纺织行业投资增速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减缓,但我国纺织行业投资向中西部地区调整步伐仍在不断加快。据统计,2008年,东部地区纺织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下降了3.62%,而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速分别达27.05%和28.43%。东部地区占全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降低,从上年的66.56%下降到了60.10%,而中西部地区所占的投资比重相应提高了6.46个百分点。
技术和装备。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服装业的科技含量,引进了为数众多的配备电脑的先进服装设备。美国、法国和西班牙的服装CAP/CAM系统,日本、法国的先进机电一体化缝纫设备,美国、法国、瑞典的电脑吊挂生产系统及MIC服装管理信息系统等。但从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看,我国装备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有10-15年的差距。
(二)需求条件
1.市场需求分析
市场是所有产业的立足点,更是民生产业的生命线。当前形势下,内需市场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意义更加不一般。《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促进国内纺织品服装消费与扩大国内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被列为稳定国内市场的两个主要任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孙瑞哲判断,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有较强的市场潜力:2007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14.6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4%。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在不断缩小,农村地区纺织品服装的消费必将成为纺织品内需市场拓展的强大拉动力量。
2.消费者的成熟度
美、日等发达国家纺织服装业的高档市场形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成熟的、高要求的消费者。与之相比,我国的消费者还有不小差距,普通消费者仍把价格作为选择商品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随着市场的国际化,我国消费者的成熟度逐步提高。高收入阶层倾向于购买名牌商品,并且也知道如何区分假冒商品,而且把高品质作为服装消费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1.相关产业
纺织机械业。纺织机械部门是一个重要的相关行业,它是生产质量和高附加值纺织产品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纺织机械部门逐步发展,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推动作用。据纺机协会对1020家生产企业统计显示, 2008年,22个生产纺织机械的省市中有14个省市有产品出口。出口交货值排在前五位的是: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五省市出口交货值合计占全部出口交货值总额的88.94%。
专业市场。中国拥有众多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如: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广州国际轻纺城、中国湖塘纺织城、中国清河濮院羊绒服饰制品市场、常熟招商城等。这些专业市场在促进当地纺织服装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大的市场容量扩大了区域产业规模,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市场拉动效应带动了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分工和支持产业的发展,出现一批新兴产业;市场良性发展有利于区域整体品牌的树立,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
行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业组建了较多的相关行业协会,如中国纺织服装进出口商会、宁波市服装协会等,这些行业协会在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信息收集、协调各企业行为、规范出口秩序、研究进口国反倾销法规与条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2.支持性产业
展览业。伴随着中国服装经济的不断繁荣,服装专业展会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第十三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2008年第九届中国义乌国际针织机械展览、CIGF2009中国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2009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为企业和其他参展商在形象展示、业内交流、品牌推介、代理加盟、出口贸易、OEM等方面创造了诸多机会。
教育业。目前,我国形成了多所培养纺织工程技术人才的高校,如我国理工大学、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高校不但为纺织服装业输送了大量纺织工程技术、服装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而且与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直接运用于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
其他支持性产业。与纺织服装业运行相关的其他支持性产业包括物流业、信息业和金融业等。尽管这些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本身基础薄弱,所以仍不足以对纺织服装业提供有利的支持。
(四)企业结构和竞争战略
1.企业结构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中私营企业占据4成以上,国有企业增长乏力。2008年,我国私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793亿美元,增长11.1%,占42.8%;国有企业出口354.1亿美元,增长0.7%。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多属中小型,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行业内的企业大多是属于“散、小、弱”,并以加工型为主,一直未能摆脱数量增长型的出口发展模式,出口由来料加工起步并徘徊不前。
2. 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包括成本领先战略、标歧立异战略和目标积聚战略等,基于品牌在纺织服装业的突出地位和本文篇幅,此处论述主要以品牌战略为主兼顾其他。在出口过程中,大多企业没有自创品牌,贴牌仍是纺织品服装企业出口的主要方式,没有品牌优势的情况下,利润上升空间很小,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国际纺织服装市场日益个性化、时装化和高档化的发展趋势。图1反映了纺织服装产品的价值增长曲线。显而易见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应该在价值曲线上由OEM向品牌构建和设计方向移动。
三、研究结论
我国纺织服装具有强竞争力,具体表现在:纺织服装国内市场逐步扩大,消费者成熟度不断提高;行业投资由东部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调整;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展览业、教育业等相关和支持性产业逐步完善,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推动作用。但是,存在竞争力下降的隐患:纺织服装业在原料和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低成本优势正逐渐丧失;劳动力素质、纺织服装技术装备、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纺织服装企业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在竞争战略上普遍缺乏品牌意识。▲
参考文献:
[1]2008年对外贸易运行情况[OB/DL].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海关总署:纺织服装出口仍面临四战,http://www1.customs.gov.cn/default.aspx,2009-5-13
[4]张金昌.国际竞争力评价[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5]狄昂照,吴明录,韩松等.国际竞争力「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