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巨大背后的“舵手”

2009-05-17 05:55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12期
关键词:哈撒舵手芒格

张 锐

查理·芒格与巴菲特携手40多年但却从不张扬,他被外界称为“幕后智囊”;被巴菲特尊称为“心灵导师”。虽然时至今日查理·芒格依旧不为世人所熟知,但却并不妨碍这位集智慧与才情、勤奋与坚强于一身的可爱老人,继续导演一个又一个的财富传奇。

初识巴菲特

查理·芒格出生在美国中部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的小镇, 17岁时,芒格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密西西比根大学。珍珠港事件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芒格的梦想, 19岁的芒格不得不弃学从戎——在美国陆军中做了一名气象分析员。 “二战”结束的半个月后,由于战争中的卓越表现,芒格获得了向官方申请求学的资格,并且最终如愿以偿——被全美最老、最负盛名的哈佛法学院录取。大学毕业后,芒格向父亲表达了回奥马哈执业的想法,但遭到了反对。最后,在家人的鼎力支持下,芒格与几个伙伴在洛杉矶联合成立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由于业绩出众,这家律师事务所很快就以“超级律师团”而声名远播,芒格也自然成为了一名顶级律师。

查理·芒格结实巴菲特有很多故事。在奥马哈,虽然芒格的家距离巴菲特的家只有几条街之远,而且小时候芒格还在巴菲特祖父开设的杂货店打过工,但是却没有能与巴菲特见面。而巴菲特第一次听说芒格也还是在芒格已经33岁的时候。那年,巴菲特在奥马哈成立了一家规模约30万美金的资产管理公司,在去邻居家募集资金而且询问邻居为什么愿意出资时,邻居主人说出的“你让我想起了查理·芒格”的答案一下子就让巴菲特记住了查理·芒格的名字。对此,后来巴菲特回忆道:“我说我不知道查理·芒格是谁,但我已经喜欢这个人了。”

缘分也就在巴菲特念叨查理·芒格中到来了。1959年,由于父亲的去世,芒格特地从洛杉矶赶回到奥马哈处理相关事务,巴菲特听说后特地赶到芒格的家,并且邀请芒格与自己一起在镇上的一个小酒馆共进晚餐,而且两人第一次见面就谈到了深夜。实际上,由于此时巴菲特的良师益友葛拉汉从投资界退休,巴菲特对投资问题兴趣渐淡而感到失落,正需要另一位可征询意见的人,也许是芒格的思维方式与葛拉汉非常相近,诚实、务实、好奇心强且不受传统思维约束,所以立刻引起巴菲特的注意。

芒格比巴菲特大6岁,因此几乎是同年代的人,两人身上也自然存在许多的共同之点:他们都坚信价值投资的理念;都坚持一些简单的原则,拒绝复杂的模型和公式;都诚实守信;都喜欢大量地阅读,有着极强的学习欲望;都过着简单、简朴的生活……。因此,自打第一次见面后,巴菲特和芒格就经常往来于洛杉矶和奥马哈之间,两人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看望老朋友。不过,此时的芒格和巴菲特都在经营着各自的公司,两人之间谈论最多的是投资心得和经验。

对蓝筹印花公司收购可以看作是芒格与巴菲特合作的第一件“战利品”。1970年,加州数十家小型零售商联合状告蓝筹印花公司垄断市场,美国司法部于是对其作出了非股东零售商未认购股份必须在公开市场予以出售的决定,而且这部分股权占蓝筹印花公司总股份的55%。看准了时机的芒格连夜回到奥马哈,并力主巴菲特进行收购。最终,巴菲特夫妇及其哈撒韦公司出资收购了蓝筹印花公司的45%的股份,芒格的合伙公司收购了8%的股份,最后,在买进更多的蓝筹印花股票的基础上,通过清算惠勒·芒格公司从而将其8%的股份注入哈撒韦公司后,哈撒韦公司持有了蓝筹印花高达80%的股份,巴菲特也成功进入了蓝筹印花公司的董事会。据悉,巴菲特和芒格在这次收购中共斥资4000万美元,但仅仅过了三年之后,这部分财富膨胀到了10亿美元。

接下来芒格和巴菲特所演绎的“二人传”更加的精彩。收购了蓝筹印花不久,喜诗先生报价3000万美元向蓝筹印花公司出售喜诗糖果公司,然而,当时该公司的账面上只有1 000万美元的现金,巴菲特对此并不感兴趣。但是,芒格知道后,耐心劝说巴菲特接受收购邀约,但限定巴菲特只能出价2 500万美元。幸运的是,喜诗第二天回电话接受了这个报价。现在完全由伯克希尔公司拥有的喜诗糖果公司自1984年以来,每年都能创造2 500万美元以上的税前利润。

美国作者洛尔在其所写的《查理·芒格传》中有过这样一段陈述:“从更大方面来说,伯克希尔早期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对蓝筹印花、喜诗糖果以及其他一些加州公司的收购,它们中的大部分是由芒格和他的圈子里那些西海岸投资人发现的。”而正是对查理·芒格敏锐的市场判断力和决断力的发现,巴菲特才多次诚恳邀请芒格加盟到哈撒韦中来,并且从1978年起,芒格出任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至今。

梦幻组合

每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召开股东大会时,成千上万的投资者都会涌到奥马哈,以求聆听两位伟大投资者——巴菲特和芒格的传经布道。在台上,这两位主角经常操着诙谐幽默的语言,或解释公司的状况,或解答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巴菲特常常是滔滔不绝,而芒格则是言简意赅。犹如一对相声老搭档,一个逗哏,另一个捧哏。这一幕竟上演了几十年,而且愈演愈热。

当然,许多投资者只喜欢将巴菲特的言论作为金科玉律来收藏,而对芒格的发言可能并不像追捧巴菲特那样狂热。但是,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只要芒格一开口,巴菲特就会十分耐心与认真地倾听。正如巴菲特的长子评价芒格时说:“我爸爸是我所认识的人中第二个最聪明的,NO1是查理·芒格”。的确,被巴菲特称为“心灵导师”的芒格带给哈撒韦的不只是财富和投资项目,更多的恐怕是智慧和思想洗礼。

芒格对巴菲特影响最大的应当是对其投资理念的更新与改造。作为巴菲特的老师和投资学鼻祖,格雷厄姆历来主张只投资“廉价股”,而且也一直被巴菲特视为“圣经”,巴菲特早年收购哈撒韦、美国运通和华盛顿邮报等都是在这一投资思想指导下而取得成功的。但是,芒格认为,目前类似格雷厄姆标准的“廉价股”基本消失了。芒格指出,从长期来说,一只股票的回报率跟企业发展是环环相扣的,如果一家企业40年来的盈利一直是它资本的6%,那在长期持有40年后,你的年均收益率不会和6%有什么区别——即便你当初买的时候捡的是便宜货。如果该企业在20-30年间盈利都是资本的18%,即便你当初出价过高,回报依然会令你满意。

对于芒格倡导的与格雷厄姆完全背道而驰的投资理念,巴菲特作出了这样热情而中肯的评价:“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而且巴菲特坦言“我现在对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出色的公司很感兴趣。”

事实上,从买进喜诗糖果开始,芒格推动巴菲特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导演了许多双剑合璧的故事,如2006年,哈撒韦出资40亿美元买进了以色列金属切削工具生产商Iscar Metalworking Cos,2008年,巴菲特斥资2.3亿美元买入了中国比亚迪10%的股份。这两桩交易收购价在外界看来都存在很大的溢价成分。但是,对于前一桩交易,芒格却向自己的老搭档拍着胸脯说,Iscar值这笔钱。而对于投资比亚迪,芒格的解释是:“与比亚迪的合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合作,如果比亚迪不成功,我将非常惊讶。关于比亚迪的发展和合作,我感到有生以来最大的荣幸。”事实已经佐证了芒格判断的正确。按照目前比亚迪在香港的股价,巴菲特所持有的股份账面获利已经超过了500%。

当然,对于巴菲特而言,看重芒格的可能并非完全是其投资睿智与思想光芒,更多的是芒格近乎精致的人格品质。从买进蓝筹印花开始,到蓝筹印花并入哈撒韦,巴菲特与芒格逐步踏实地巩固着他们的合伙关系,但是他们从未将合作条件列成书面合约,而是仅凭互相信任来拓展事业。对此,芒格作出了这样的解释:“绝不要和猪打架,如果你和它打架,你会弄脏自己,但猪会乐在其中。”而巴菲特在为《查理·芒格传》一书所作的序中这样写到:“41年来,我从来没有见过查理企图占任何人的便宜,事实恰恰相反,他会故意把容易处理的事让给我和其它人,当事情出错时,他扛起的责任总超过他应承担的部分,当事情顺利达到时,他则不居功,芒格为人宽厚,从未让自尊心影响理性,而且不像一般人总是渴求全世界的认同,他内心自有一份严格评量自己的计分表”。

的确,巴菲特对于芒格的依赖程度可能超过了外界的想象。在巴菲特看来,他和查理·芒格根本就是一对连体婴。而在《巴菲特传》中,巴菲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的从商生涯中乐趣不断,如果没有和查理搭档的话将会大大失色。他一路秉承自己的‘芒格主义,为大家带来欢乐,同时也大大地改进了我的想法。显然正是因为他对我们的教导,伯克希尔才得以成为一家更有价值而且受人尊敬的公司。”而巴非特最要好的朋友比尔·盖茨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如果没有芒格的辅佐,巴菲特恐怕很难做得这么好!

多学科思维

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是美国西部规模最大、最古老的私立大学,几乎每年的10月份,这所学校的商学院都会约请查理·芒格来对学生们进行一次演讲,这不是因为这所大学聘请了芒格为客座教授,而是他们认为芒格就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经济学家。

的确,并不像许多人认为芒格仅是一个商人或者金融投资家那样,日常生活中的芒格不仅对包括科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数学在内的许多学科及其相关知识都有十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极力主张应当用多学科的眼光看待和分析许多学术问题,包括经济学也不例外。自然,芒格对于经济学许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就表现出了其思考独到的一面。

以规模经济为例,同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规模优势一定会带来规模效应的认识完全不同,芒格认为,规模优势应该与信息竞争优势相伴而行。例如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看到箭牌口香糖和格洛茨口香糖放在一起,一个标价40美分,一个30美分,你会为了10美分把从没听说过的品牌塞进嘴巴吗?箭牌受惠于其知名度,就具备了规模优势,也就是信息竞争优势。同时,芒格指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科技的提升会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规模优势,其实不然,因为,只有对于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科技的提升才能将成本降低的效果留在公司。芒格讲了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有一天,有个人跑去跟巴菲特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新的织布机,效率可能是我们机器的两倍,但巴菲特却对此无动于衷。芒格运用这一故事试图要表达的意思是:纺织业是个竞争过度的行业,改进机器会促使商品生产率大幅提升,但好处只会落在客户身上,而厂家捞不到一点好处。

在芒格看来,许多人之所以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产生误解,主要是他们习惯于在一个学科或者模型下思考问题,因此,芒格认为人类分析与判断问题至少有100种思维模型,包括重要的如工程学的亢余系统模型、物理学的断裂点/颠覆力矩模型、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合论模型、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等,芒格将这种多学科思维模式称为思维模式格栅(a latticework of mental models),其精髓是尽可能利用每一学科特殊的思维模式,多层面多角度认识世界事物,以便更全面地接近世界的真相。

当然,作为与投资打交道的芒格也不避讳自己提出“思维模式格栅”是为投资实践服务的。在他看来,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格栅,是投资成功的最佳决策模式。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思考同一个投资问题,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样的投资决策更正确。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例如,目前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自然人投资者,对于零售行业企业的考察,可能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范畴。不过,对一家企业的考察应当运用多方面的学科知识,除了查理·芒格之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对此有深刻认识的人。

也许是运用多学科知识所作出的预判,早在2006年于南加州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芒格对华尔街的各种金融衍生品作出过这样的警告:“把对美国的衍生品的说明看成一条下水道的说法,是对下水道的侮辱。我可以信心十足的预测,大型银行无法按照账面价值清算这个国家的多数衍生品。我不知道这些衍生品何时走向灭亡以及情况会变得多糟糕,但我担心最终的结局会非常可怕。如果未来5-10年内没有出现与衍生品有关的崩盘,我将会感到不可思议。”

投资无间道

律师出身的芒格喜欢直言快语,无论是在哈撒韦的股东大会上,还是接受《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采访,只要投资者问到有关投资方法与策略问题,芒格都会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不仅如此,芒格的理论并不像许多投资大家的说教那样令人晦涩难懂,很多是可以即学即用的实际工具。

个性与情绪。芒格认为,优秀的品性比大脑更重要,成功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拥有合适的性格,因此,每个人首先你必须了解自己的个性、自身的边际效用以及心理因素后才能参与股市投资这场游戏。芒格提醒投资者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样地也不能被狂喜冲昏头脑。同时,芒格指出,仅仅有好的性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持久的好奇心。你需要对事情发生的背后原因有很高的兴趣,这样持续很长时间后,你关注现实的能力会逐步改善。如果没有对事情的好奇心,即使智商再高也注定会失败。

学习与求知。虽然提醒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当加强个性修养,但芒格指出,单独依靠个性是无法取得投资成功的,投资人需要在很长的时间内拥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在一篇主题为“选股是处世艺术的一个分支”的讲演中,芒格说“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股票市场、金融学、经济学知识,但同时要学会不要将这些不同方面的知识孤立起来。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能够从每个学科中总结出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并会将其联想结合,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分析与评估。芒格认为,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投资对象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将错误和遗漏降低至最低。芒格说,投资人应当将一只股票看成是对这家企业的所有权,根据竞争优势来判断这家企业的持久度,寻找那些比你所支付的价格更高的未来现金流价值。只有当你拥有优势时,才能采取行动,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另外,芒格特别强调,投资者应当注意对投资风险的评估,尤其是声誉风险的评估。为此,投资者必须全面的分析和观察公司的所有关联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可持续性。归根到底,芒格认为投资者应当寻找所投资企业的“护城河”。

耐心与果断。芒格指出,大部分人过于急躁,炒股要养成不急躁的性格,克制人类对行动的偏好。实际上,一些清晰可辨的巨大机会通常会出现在那些不断寻找和等待,并有着热衷于判断多种变量的充满好奇心的人面前。而如果一旦适当的情形出现,就应当果断且深信不疑的采取行动,并且大举押注。对此,芒格提醒投资者应当遵循基本的投资纪律:等待一个可以放手一搏的机会。

独立与自主。芒格指出,正如自己需要医疗咨询时会花钱找医生那样,必要时投资者也会寻求会计师或其它专业协助,但芒格说他不会完全采信专家的话,他会思考他们所说的话,然后继续研究,寻求其它意见,最后自己下结论。芒格特别提醒投资者“要记住那些竭力鼓吹你去做什么事的经纪人,都是被别人支付佣金和酬金的”,因此,“如果你的思维完全依赖于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领域,就求助专家建议,那么你将遭受很多灾难。”

集中与分散。芒格从不相信四处出击的多元化投资能带来优秀的回报。分散投资只会令自己分身不暇,只有重锤出击,集中火力专攻少数优质企业,创富路上才能一本万利。

需要强调地是,芒格不相信股票投资中的所谓“板块轮动”。他举例道,一个投资者在心中推测石油股价超越零售股的时间表,然后满场转悠,往市场最热门的板块中钻,以为长此以往,自己就能作出比别人更高明的决策,跑在市场的前面。芒格说,也许真有这样的人,但我认识的那些有钱人没有一个人是靠这个发了财的。

可爱的老人

与巴菲特相比,现年85岁的芒格可以说是命运多舛——经历了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所有苦难和不幸。29岁时遭遇婚姻与家庭的解体,第二年,年仅9岁的大儿子身患白血病不幸夭折,成为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且正欲宏图大展之时,他发现自己患上了眼疾,不久之后不得已摘除了左眼。然而,磨难和打击并没有让芒格丝毫放弃对乐观生活的追求,在他看来,“在遭遇一件令你难以接受的悲剧时,你永远也不能因为摆脱不掉它的困扰、在生活中再屡遭失败而让这一件悲剧变成两件、三件。”

猜你喜欢
哈撒舵手芒格
见证芒格先生的“真”用一生践行芒格智慧
一年浮亏约40%!芒格大幅减持阿里巴巴
小舵手
奥孔乔-伊韦阿拉:世贸组织的“新舵手”
滴水藏海
走进芒格的世界
舵手与水手
舵手与水手
10亿美元巴菲特买入苹果股票
巴菲特捐28.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