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你们好!
《名人传记》就像宋祖英唱的《越来越好》那首歌一样——“越来越好”!大气而不失亲和,高雅而不忘平民,使得《名人传记》越来越贴近读者的阅读实际,让读者在阅读中获益匪浅。
《名人传记》经常进行读者调查活动,这是办好刊物、加强互动的一种好方法。调查表下面有:“前五十名填好内容并寄回调查表的读者,我们将向您推荐的一位好友赠阅两本杂志。”我觉得这种方法还有不尽完善之处,对及时寄表的前五十名应当奖励,但更应当对经过深思熟虑、认真填表并提出良好建议的读者奖励。既要快,还要好。
另外,给我赠阅报刊的单位不少,有的是试阅,有的是赠阅,但大多数单位都是把未发行完的报刊赠给读者,没有特别意义。而有些报刊把读者特别关心的文章进行加印赠阅,读者看后,互相宣传,使报刊订数显著增加。我建议贵刊让读者评议一年中最好的文章、最好的一期。刊物在赠书活动中赠送评出的好刊物是有特殊意义的。
陕西户县 张桂芝
张桂芝女士:
您好!
谢谢您对本刊的称赞,更感谢您的建议。
我们收到的读者调查表很多,其中大多数读者都是认真填写的。有些提出良好建议的读者,即使排在五十名之后,我们也会考虑赠阅杂志的,还会从中选择一些在本栏目刊发。
至于您提出让读者评议一年中最好的文章、最好的一期,我们目前的调查表中有“您最感兴趣的文章”一项。我们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的。
本刊编辑部
《名人传记》帮了我大忙
编辑同志:
你们好!
我是一名业余(剧)作者,也是贵刊的常年订户。在职时从事戏剧、文学方面的业余创作,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2002年退休后,无意间读到《名人传记》这本刊物,爱不释手,越读越喜欢。
从此,贵刊成为我每月必读的精神美餐。我从中了解了众多名人的传奇人生。一篇篇引人入胜的精彩华章又增进了我的文学素养。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我的创作方向不知不觉地向着传记文学“转航”。在发表了两篇纪实文章后,2008年又完成了长篇传记文学《狂草书画家汪易杨在第二故乡》的创作。文稿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诸多专家看好,有望今冬明春在京出版。可以说,该书的创作完成,《名人传记》帮了我大忙。在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谢谢你们啦!
另外,有一事请求帮助:从贵刊得知有“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这个机构,学会会址可能在北京,我想与该学会取得联系并参加其评奖活动。敬请郑主编及诸位编辑老师费神查一下并转告其通信地址、邮编等。本人不胜感激。
湖南益阳 柳子敬
柳子敬先生:
您好!
首先恭喜您的新作即将出版,同时也谢谢您对本刊的厚爱。
《名人传记》能够在文学创作方面给您以启发和帮助,我们非常高兴。您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还是您自己的功劳,我们不敢贪功。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地址是: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19号富凯大厦B座1214室,邮编100140。您可以去信与他们联系。希望您能早日如愿。
另,本刊今年第二期《编辑部信箱》中刊登了杨百彩先生的来信,但寄出的稿费被退回了,借此希望杨先生看到后与我们联系。在此也再次向读者朋友们强调,来信一定要写清楚您的名字和通信地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