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二饼

2009-05-14 14:54张国平
小小说月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牌楼烧饼胡同

张国平

北方的民居小街多叫胡同,而梅家人居住的胡同却叫巷,称梅家巷。

梅家巷的称呼由来已久。宋真宗时期,宋军和金兵在小城一带展开激战,宋军伤亡大半,小城摇摇欲坠,梅家族人齐上阵,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终帮朝廷缓和了局势,迫使金兵签下澶渊之盟,小城和边陲各镇得百年和平。宋真宗为表彰梅家人的义举,御批“梅家巷”三字。于是梅家胡同两端便竖起了两块牌楼,上书御赐三字“梅家巷”。

牌楼不知翻新了多少回,但还是抵不过岁月的磨砺,旧得如位龙钟的老人,不过“梅家巷”三个字仍清晰可辨。

一代又一代,梅家人繁衍生息,人丁兴旺了,但都不愿搬出梅家巷。不得已搬出的,每每问起,仍说是梅家巷人。梅家人秉承传统,多会些武功,无论习武、从文、经商或手艺,多为义气之人,把仁义当头等大事。再干净的地方也难免出臭虫,出了败类,出了伤风败俗之人,不等官府出面,族长一句话,梅家人自己就处理了。杀头的有,活埋的也有。梅家的族规很严。

所以,小城历代官员都对梅家人高看一眼,每过梅家巷,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一说。

文出过二品,武出过将军,但梅家人也并非都是能耐人,比如打烧饼的梅二饼。

梅二饼的老爹正跟人玩牌,伸手抓起一张牌,拇指一摸,二饼,自摸。梅二饼的老爹放牌之时,家人来报,又添新丁了,是个小子。梅二饼的爹呵呵一笑,说,图个吉利,就叫二饼吧。梅二饼的名字由此得来。

梅二饼在梅家人眼里属于那种最没能耐的人,长大后在巷口的牌楼下摆一炉,卖烧饼。

梅二饼个矮,脚大,腿粗,膝圆,其貌不扬,但还是有两样绝活。

梅二饼的烧饼酥而脆,吃在嘴里满口飘香。问梅二饼有啥诀窍,梅二饼说,啥诀窍没有,多抹油,多码芝麻,挑好木柴,再掌握好火候就行了。民以食为天,打烧饼是良心活儿。

梅二饼的烧饼虽比其他人的贵些,但人们还是愿意买梅二饼的吃。

除此之外,梅二饼还有一样绝活,顶拐,而且打遍小城无敌手。

一腿单立,一腿弯曲,曲膝向前,双手抱踝,两人以膝相斗,叫顶拐。顶拐属自娱自乐,按现在的话说算民间体育吧。顶拐除男人好斗的性格外,还有就是为了取暖。两人斗一番,出一身臭汗,冬天的寒气便无影无踪了。

那些年小城斗拐盛行,但每每都是梅二饼的手下败将。

有人说不公平,梅二饼是得天独厚,脚大利于稳定,个矮重心下移,腿粗健壮有力,膝圆攻击面大,那是天生不是本事。

不服气归不服气,梅二饼顶拐确有一套,直顶、横拨、下压、上挑,不出几个回合,对手必人仰马翻。

人问梅二饼是怎么练成的,梅二饼一指院中的大槐树说,问它就知道了。

大槐树的人腰位置有一坑,锅盖大小,那是平时让梅二饼练顶拐顶的。

这天有人来吃烧饼,一副津腔,吃完后放了钱要走人,被梅二饼拦住。梅二饼说,先生,钱给少了。

么少了?一分不少嘛。那人梗脖子说。

梅二饼赔笑说,我的烧饼比别人的贵些,你去问别人,都知道的。

问么?别人的多少我给多少,你凭么贵?那人不服。梅二饼摆手说,不知者无罪,你不知道就算了。

还无罪?我么罪?那人骂骂咧咧地说,给你算不错了,在天津吃麻花,我一个子儿不给。

梅二饼本想息事宁人,见那人很横,倔上了,说,在天津你可以不给,今天话说到这份上,你不补齐别走人。

补钱?补你个鸟!那人凭借人高马大,劈头盖脸抡拳而来。梅二饼只将头轻轻一闪,那人的拳便落空了。梅二饼一曲腿,那人咚咚咚跌出老远。

没见梅二饼动手,怎么像顶在一树桩上?那人躺在地上还纳闷。

1938年的年关,轰隆隆的炮声响了一夜,第二天梅二饼再起床,飘飘扬扬的小雪里已经满是黄皮了。

梅二饼刚架起炉子,一骑高头大马的日本军官要过梅家巷。梅二饼上前说,这是梅家巷,武官经过是要下马的,历朝历代的规矩。

日本人放声浪笑,那是中国人的规矩,对皇军无用。

梅二饼指指牌坊上的字说,它会让你下马的,不信,请进。

日本人猛夹马肚,可战马前腿一软,跪在地上。日本人始料不及,滚落在地。巴格!日本人挥刀奔牌楼而去。

太君,听我一句话。梅二饼说,牌楼很灵验的,据说对它不敬,家人会不幸而亡。梅二饼又劝,咱都是男人,战死沙场不足惜,可不能连累家人。

梅家巷。日本人念着生硬的中文,将信将疑地牵马而去。

他哪里知道,梅二饼在让路的瞬间,用膝盖偷偷蹭了下马腿。

这事越传越神,都说梅家巷房顶上的杂草也有几分仙气。

抗日战争期间,各种势力反复争夺小城,但梅家巷在纷乱的战事中意外地保持着相对的安宁。

猜你喜欢
牌楼烧饼胡同
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京城当街牌楼的物是人非
搭纸牌楼
又唱黄桥烧饼歌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烧饼比油条更少油吗?
东明胡同
漫谈北京牌楼(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