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风险导向型审计的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

2009-05-14 08:02
魅力中国 2009年32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曹 华

摘要:当前构建和改进质量控制制度是一项迫切性工作,也是风险导向审计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在目前的行业背景下,实务工作中考虑业务发展远多于质量控制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相信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与行业发展的逐渐规范,风险质量控制将会成为一项中心工作。

关键词:风险导向 审计 质量控制体系

风险导向型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判断、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所在及其风险程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对不同风险因素状况、程度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加强对高风险方面的实质性测试,将审计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按受水平,达到降低检查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一、树立风险意识,实施推广审计风险管理理念

就企业经营风险的风险导向审计,首要任务就是识别在企业经营中的各个风险源,树立风险意识,与此同时才能做好审计质量控制工作。由于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模式,其更多的是为了关注财务报表风险而关注报表和企业账目,而不是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层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关注财务报表,没有真正识别风险源,因而无法实现审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也使审计在整个财富价值链中的价值无法进一步得到体现。要真正实现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控制,首先要识别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源,从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层风险管理的角度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二、充分发挥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

政府监管部门对审计行业的发展乃至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管部门改善外部环境的作用,降低外在因素风险,为审计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主要从以下方面:

(一)改善审计的外部执业环境

1.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这是消除审计关系的失衡,形成真正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减少虚假的会计信息,并有助于形成一个需求高质量的注册会计师服务的市场。

2.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遏制上市公司造假。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这对于加强公司内部的分权治理,提高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进而提高审计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

3.政府监管部门应转变职能,消除权利的不当介入:(1)要政府监管部门改变对市场渗入太多,用行政职能代替市场的职能;(2)要改变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使有关部门不能提供有效的市场机制与规则,不能够对掠夺投资者财富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还可考虑通过立法的形式来限制其权利。此外,在二板市场的带动下,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也会越来越高,风险导向审计的质量控制的内在优势也会随之得到发挥。

4.推动法规建设,完善法律环境。政府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造假者的惩罚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增加财务造假的风险成本,降低其风险收益,遏制虚假信息的产生,改善审计环境。通过以上措施为审计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对于辅助推进风险审计质量控制具有很重大的作用。

(二)强化政府部门监督

主要是政府监管部门要远离市场但不能放弃监管。总体来说,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实行的是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管理为辅的管理体制。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银广厦”、“琼民源”等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案件。会计市场事关社会公众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利益,在社会公众利益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利益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利益的调和与平衡需要借助于政府的力量。政府监管干预的方式可以研究,但政府监管部门决不能对会计市场放任自流,在现阶段,政府监管部门必须强化其监督。

三、建立健全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控制执行的制度、法规

(一)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制度

就我国审计行业现在的制度而言,改进审计行业的制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推进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控制的完善。全力推行审计轮换制,审计轮换制在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同时也有利于后任审计师对前任审计师的监督。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普遍较小,合伙人数量有限,并且合伙人之间通常具有较为密切的私人关系,其串谋成本非常小,单纯的审计师轮换极有可能形同虚设,所以采用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对于降低审计师与内部人合谋的概率应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完善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控制执行相关法规和改进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控制的上层制度,最终目标就是将法律风险合理化,为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二)改进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管理,控制职业组织风险

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在推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于市场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问题,如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行业监管法规政策尚不健全、行业自律机制薄弱等。

因此,改进行业管理有如下工作需要做:

1.理顺行业监管体制;

2.加强职业组织建设,完善行业自律管理机制;

3.完善行业法制建设;

4.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体制建设;

5.建立事务所质量评价体系;

6.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并举;

7.加强审计质量信息管理。

通过审计行业管理改进工作的落实,使风险导向审计质量控制达到控制职业组织风险目的。

(三)加强会计事务所质量控制环节,规避事务所的整体风险

在加强会计事务所质量控制环节,规避事务所的整体风险方面,我们从以下着手:

1.强化审计质量意识。事务所的领导层必须树立质量至上的意识,落实领导责任制,发挥领导人的带头示范作用,倡导并培育以质量为导向的事务所文化;

2.保证审计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包括聘用的专家和其他需要满足独立性要求的人员,保持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独立性。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事务所领导层的示范、教育和培训、监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等途径强化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达到规避独立性风险的作用;

3.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根据其发展的总体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理解和尊重员工的价值取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招聘、业绩评价、人员素质要求、专业胜任能力、职业发展、晋升、薪酬、人员需求预测等机制,在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的基础上,实现事务所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避免因专业胜任能力问题而导致的专业胜任能力风险;

4.明确职业规范。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包括执业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独立审计跟其他学科的专业一样,要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都必须具备一套明确的专业标准,以清晰表明提供服务或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以此指导具体的项目审计活动和业务质量控制的活动,对审计项目管理风险进行控制;

5.健全审计市场。控制审计市场的分散和集中程度,避免不正当竞争和垄断,健全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有关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承接与保持的政策和程序,会计师事务所,应对新客户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评价;对于老客户应定期进行再评价。通过评价确定可能涉及执业责任的相关客户风险;确定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专业胜任能力;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在树立审计质量至上的核心思想,通过对独立性风险,专业胜任能力风险,客户风险,审计项目管理风险进行控制,并加强内部监控这一系列的控制活动中将风险审计质量控制落实到审计实务,会计事务所是首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徐剑华.《我国实施风险导向型审计的相关问题探讨》《商会会计》.2006年4月.下半月刊;

[2]蔡学雷、李新蕾.《新执业准则下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认定的思考》《商会会计》.2007年12月.第24期;

[3] 李雪、时毅.《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新建》《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5月.第22卷第3期。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金融企业的应用
双向立体思维构建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体系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