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宋时期火药的应用与发展

2009-05-14 08:02王学要
魅力中国 2009年32期
关键词:火药和平战争

王学要

摘要: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高峰的唐朝和封建社会发展顶峰的宋朝,一直以来,中外学者从诸多方面对之进行不懈的研究探讨,史学界对其对世界的影响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火药的出现推动了人类文明巨大的发展。但长久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火药的研究大部分从战争和军事的角度展开,其他功用鲜有涉及。本文就火药在中国应用初期——唐宋时期来探讨其发展脉络,从火药之出现即炼丹术到黑火药的出现、战争作用即火药和火器的种类、和平功用即民用娱乐三方面做以评述。

关键词:唐宋 火药 火器 战争 和平 发展

一、火药的发明出现

论及火药,要从炼丹术开始。炼丹术在中原地区起源很早,流行了1000多年,炼丹家们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显示了化学的原始形态。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火法炼丹”,直接与火药的发明密切相关。所谓“火法炼丹”大约是一种无水的加热方法,晋代葛洪在《抱朴子》篇中对“火法炼丹”有所记载,大致包括:煅、炼、灸、熔、抽、飞、优。这些方法都是最基本的化学方法。但炼丹家的虔诚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挫折,使得炼丹家不得不反复实验和寻找新的方法。这样就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灼烧的方法下“伏”一下,“伏”即降伏的意思。一是指“杀毒”,即用火烘烩的方法消减某些药物固有的毒性;二是制伏某些药物受热时易于挥发逃逸的品性;三是制伏某些合炼药物的爆炸性。这种手续称为“伏火”。“火法炼丹”采取的方法无形中为火药的发明出现创造了直接的条件,炼丹用的金石药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客观条件。

关于黑火药配方和燃烧的最早记载,出自唐初孙思邈所著的《丹经内伏硫磺法》一书。“硫磺、硝石各二两,令研。右用硝银锅或砂罐子入上件药内。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内与地平,四面却以土填实。将皂角子不蛀者三个,烧令存性,以矜逐个入之。侯出尽焰,即就口上着生熟炭三斤,簇煅之。侯炭消三分之一,即去余火不用,冷取之,即伏火矣。” 它描述了对硫磺的伏火方法。这里,黑火药的三种主要成分都已齐备:硝、硫和炭。只因为炭没有研碎,未与硝、硫充分均匀混合,因此反应不够剧烈。加之“伏火”的目的在于防止和避免发生剧烈的燃烧和爆炸,一些措施也只使反应出现燃后冒出紫青焰火的结果。后来,人们逐渐从避免爆炸到有意识地利用爆炸,摸索出各种黑火药的配方,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黑火药体系。

二、唐宋火药及火药武器的应用与发展

自黑火药出现后,迅速运用于军事上。史料记载,火药在唐晚期战争中开始应用,宋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火药用于战争的记载。火药用于战争,必然引起作战武器的演变,看相关唐宋史料记载,可以得出比较客观的关于火药武器的发展过程以及火药和火药武器的规模及其在战争中的相关管理措施。

唐未人们已经意识到并开始采用火药箭了。这是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火药运用在武器上,是兵器史上一大进步。在战争中,火药武器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本领,这使它很快引起人们重视,许多种火药武器相继出现。唐天祐元年,当时,地方割据势力在互相攻伐中,曾使用“飞火”攻城。另据记载,唐末军阀李希烈采纳炼丹家意见,用火药加桐油为武器,击败了对方。北宋初年,屡有火器创制,在朝廷奖励政策的鼓舞下,东京汴梁和地方一些驻军将领开始试制火器。据《宋史》记载:970年兵部令史冯继昇改进火箭法。宋真宗咸平三年,有个叫唐福的神卫水军队长,把他所制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献给宋朝廷。 咸平五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得火球、火筋,宋真宗把他召来,并且让他当众作了表演。 到了北宋末年,人们创造了“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霹雳炮一炸,声如霹雳,杀伤力较大,公元1126年李纲就是霹雳炮击退金兵对开封的围攻。据《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记载:北宋靖康元年正月,金人攻打宋都汴京,东京留守李纲奉命部署占守,他下令军中,如能用床子弩与火炮击中金兵者,给厚赏,士兵“盖以纸为之,而实以石灰、硫磺,炮自空而下,落水中硫磺得水而火作,自水跳出,其声如雷,纸碎而石灰散为烟雾,迷其人马之目,于是宋军舟舰驰之压敌舟……人马皆溺,遂大败之”。 宋高宗绍兴二年出现的“火枪”,理宗开庆元年创造的“突火枪”, 这些都是管形火器。火枪由长竹竿做成,先把火药装在竿里,作战的时候把点燃的火药喷射出去。突火枪用粗竹筒制作,筒里除装火药外,还装有“子集”,火药点燃以后,产生很强的气压,把子窠射出去。子窠就是原始的子弹。在宋末曾经出现一种利用火药燃烧喷射气体产生的反作用力而把箭头射向敌方的火药箭,这和现代火箭的发射原理是一致的,但由于多种原因,当时没有能够大力发展。综合这一时期相关史料,发现当时主要的火药武器有以下几种,:

(一)火炮炮弹

此炮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役金兵攻汴京城时,一度颇产生抗敌之效,《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曰:靖康元年二月壬寅,李纲宿咸丰门,以金人进兵门外,治攻具也……纲既登城,令施放(火炮、床子弩等武器)自便,能中贼者厚赏,夜发霹雳炮以击之,军皆惊呼。

(二)火药鞭箭

此鞭箭被许多科学史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热气流的喷射力发射的火箭雏型,其制作方法为:削劲竹为鞭箭长六尺,前端装有能刺伤人的铁箭,将火药五两制成之小药球穿过箭镞下方之箭身,于箭上,药球上并装置引线,使用人点火引燃引线即可射出。

(三)霹雳火球

此为消灭经由地道中入侵敌人的有效武器之一,其制作方法为:用干竹两三节,径一寸半,没有裂罅者,存节勿加穿透,再用薄如铁钱的瓷片三十片,和火药三四斤包裹在竹径外成球,两头保留一寸多竹节在球外,并另加传药。此火球主要用于熏灼自地道中来犯的敌人 拒敌时将此球放于地穴中敌人必经之地,用时令一口含甘草之士兵持火锥烙球使爆破,产生之爆炸声可震吓敌人,使其攻势放缓,再令士兵以竹扇扇之,利用其火焰及浓烟以熏灼敌人。此处所用之火药爆炸力当属有限,否则会炸伤近距敌持火锥格球之士兵。

(四)烟球、毒药烟球

此烟球其主要作用亦在利用火药爆裂燃烧时产生的浓烟以薰伤敌人。其可视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的毒气弹。《武经总要》中记载着它的配方:硫黄一十五两、焰硝一斤十四两、草乌头五两、芭豆五两、狼毒五两、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木炭末五两、沥清二两半、砒霜二两、黄蜡一两、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

(五)蒺藜火球

此为兼具炸伤与刺伤人双重效力的攻击武器,《武经总要》中记载着它的配方:

“硫黄一斤四两、焰硝二斤半、(同粗)炭末五两、沥青二两半、干漆二两半、竹茹一两一分、麻茹一两一分、桐油二两半、小油二两半、蜡二两半黄丹一两一分。”

(六)铁嘴火鹞、竹火鹞

此器其作用颇似毒药鞭箭,鹞身为木制,中穿过木身之杆为铁杆,杆尾绑上制成药团之火药,外面再以草秆束之,用时以炮射。

(七)火枪

在《武经总要》一书卷十二中曾言及利用火炮施放之火器中列有火枪,又《宋史》陈规传亦记曰:建炎元年……会濠桥陷,规以六十人持火枪自西门,焚天桥,以火牛助之,须臾皆尽,横拔砦去。

火药武器的出现与应用反过来推动了火药的大规模生产及其在战争中相关的管理措施的出现。史载1038年西北驻军与西夏作战,一次就领用了25万支火箭。另记载:“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支火炮两万支。” 可见当时的生产规模的庞大。在当时,主要的生产状况和规模如下:首先,生产规模大。在机构上,已经非常专业。如北宋1023年,当局便在后来隶属军器监的广备攻城作内设“火药作”,而且列于十作之首。到了战争更加频繁的南宋,这类机构的设立更是普遍。其次,制造种类齐全。宋当局推出火药兵器多达数十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甚至决定了后世火器发展方向。 再次,装备部队多。早在唐末军队开始局部装备,在宋太祖进军南唐时,宋军中就装备了数以万计的火箭。火药的发展,推动着火器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同时,与此相关的事物也在迅速发展。

三、火药的和平功用

最初因炼丹术而发明的火药,在军事应用和民用娱乐上并行,火器和烟花并行齐盛,成为中国古代火药技术的独特结构。就唐宋时期火药的应用上看,民用及娱乐远远超过军事应用。火药出现初数百年间,火药一直在药用轨道上前行,目标所指人类最为朴素的渴望——治病养身、长生不老。之后,火药变成了驱邪纳福的象征,火药在中国一经出现,其主要功能就是应用于治病养身,驱邪避害的和平功用。再之后火药又变成娱乐的工具——烟火,火药真正充当了和平的象征。有众多史料记载这一时期的火药的娱乐功用:南宋孝宗年间,宫廷常放烟花娱乐。宋理宗初年上元日,理宗和太后在庭中观赏烟花,“地老鼠”喷火窜至太后座下,太后惊惶而走。南宋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着首都临安(今杭州)宫廷中燃放烟花盛况:“午后,修内司排办晚筵于庆瑞殿,用烟火,进市食,赏灯……。”“宫漏既深,始宜放烟花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周密在其《武林旧事》中还记载了钱塘江观潮时水军教阅的场面,“淳熙十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

在“军用”与“民用”两条路径上开始并行不悖的中国火药,其价值走向,稍后在传向世界时却有了根本性差异。这个时间点,中国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先生将其定义在“16世纪”——“为什么16世纪之前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而之后反而落后了?为什么近代科学产生于欧洲,而不是中国?”这是一个具有笼罩能力的“李约瑟命题”。 自此,许多学者从诸多方面给出答案,但总显偏颇。就单从火药的“军用”与“民用”的道路探究,不必从16世纪来探讨,单以火药在中国发展之初及其应用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即中国在火药应用上偏于民用重其和平功用,这是与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相吻合的。李氏1981年在国际科学大会上发表的论文亦有超越之论:“如果在我们的心目中,以为火药必然用于战争目的,这就太令人遗憾了……我们必须永远记住:人类所知最早的化学炸药,在民用方面也许和在军用方面同样重要。” 可见,火药在中国以民用娱乐为主。祥和可以说是其主要发展的追求方向。对比中西方在对待火药的应用上,火药在中国应用近千年后始传入西方,一经传入的短短百年间,西方国家就造出杀伤力巨大的火炮和管制火器用来杀戮。二者加以对比,从人类更高发展层次上讲,孰优孰劣,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纵观唐宋时期的火药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火药从一出现,一直在药用价值上凸显其功效,但是随着其特殊的功用价值,开始运用与战争。但是中国人民自古都是崇尚和平主义者,火药开始在民用价值上凸显出来,和平之花在东方大地绽放,这是主要的。这些发展的过程,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冯家.《火药的发明和西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2]王曾瑜.《宋朝兵制初探》.中华书局.北京.1983;

[3]王兆春.《中国火器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

[4]唐.孙思邈.《千金方》.中华书局1977年版.《宋史太祖本纪》(卷三)第一册第48页.中华书局1977年版;

[5]宋.李焘撰.清.黄一周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二)第一册第4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6]宋.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四第11册第6~9页;

[7]宋.赵与容.《辛巳泣蕲录》.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第3895册,第三页;

[8]陈颖.《宋王朝火药兵器应用得失简论》.《北宋论丛》2001年第五期。

猜你喜欢
火药和平战争
炼丹的意外收获
没有应和就没有独白
“火药弟弟”
象牙战争
博弈·和平
战争催生的武器
期盼和平
战争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