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初探

2009-05-13 08:34李小雪
现代语文 2009年11期

摘 要: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中出现的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进行了穷尽性考察。研究发现: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的动词具有及物性,且大多数是动作、行为动词;可以受名词直接修饰等特点。

关键词: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 语义关系 受事性强弱

一、引言

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是指单音节词的本义是动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动词意义逐渐衍生出与之密切相连的某种名词词义,并且动词词义和名词词义至今还在使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动词与名词的兼类词称为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

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特征有:

(一)从词义来源上看,本义都是动词词义(以《说文解字注》中的释义为准)。

(二)在现代汉语中,同时具有名词的意义。

(三)名词与动词读音相同,名词词义与动词词义之间联系密切,即它们是名词与动词的兼类词。并且其名词词义是在动词词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论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下文不再注明)中所列出的同一词条的单音节名词与动词为对象,并结合《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进行了穷尽性地考察。考察发现,共有50个单音节词为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下面将它们按照“音节表”的排列顺序全部列出:

埯;差、产、刺;赋、仿、纺、费;感、歌、贡、供;画、会、号1、患;计、警、奖、结、居;寇;恋、令1、 罗1;谋、霉;捻;寝、缺、戗;赏1、誓、书、塞;摊、谈、梃、托;学、训;押、言、宴、忧、语、孕;证、咒、坠。

二、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的语义关系类型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语义项解释为标准,对全部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的动词意义逐一分析,发现动词语义上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由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或自然现象的活动转指动作行为或活动的结果

这类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主要是由一些原本表示人的动作性、认知性行为或自然现象的动词用法,发展出指称动作行为、自然现象本身或在动作发展下的结果的名词用法而产生的兼类词。

1.动作性动词,如:

埯 动词意义:挖小坑点种瓜、豆等。名词意义:点种时挖的小坑。

差(chai) 动词意义:派遣(去做事)。名词意义:被派遣去做的事;公务;职务。

捻 动词意义:用手指搓。名词意义:捻子。

结 动词意义:在条状物上打疙瘩或用这种方式制成物品。名词意义:条状物打成的疙瘩。

2.认知性行为,如:

书 动词意义:写字;记录;书写。 名词意义:装订成册的著作。

画 动词意义:用笔或类似笔的东西做出图形。名词意义:画成的艺术品。

赋 动词意义:做(诗、词)。名词意义: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

3.自然现象,如:

霉 动词意义:东西因霉菌的作用而变质。名词意义:霉菌。

(二)由表示活动、运动的功能转指具有这种功能的事物或实现该功能的工具

这类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主要是由表活动、运动的动词用法,发展出指称具有这种功能的事物或实现该功能的工具的名词用法而产生的兼类词。如:

刺 动词意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名词意义:尖锐像针的东西。

供1 动词意义:把香烛等放在神佛或先辈的像(或牌位)前面表示敬奉;祭祀时摆设祭品。名词意义:陈列的表示虔诚的东西;供品。

塞 动词意义:把东西放进有空隙的地方;填入。名词意义:塞子。

(三)由动作行为转指为动作行为的结果及其本身的名称

这类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主要是由一些原本表示陈述的持续性行为、认知、心理、生理的动词用法,发展出指称动作行为的结果及其本身的名称的名词用法而产生的兼类词。如:

居 动词意义:住。 名词意义:住的地方。

孕 动词意义:怀胎。 名词意义:身孕。

寝 动词意义:睡。 名词意义:卧室。

感 动词意义:觉得。名词意义:感觉;情感;感想。

(四)由具有特定意图的言行或活动转指实现言行的方式、手段、器物、凭借物或活动的主体

这类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主要是由一些原本具有特定意图的言行或活动动词用法,发展出指称实现言行的方式、手段、器物、凭借物或活动的主体的名词用法而产生的兼类词。如:

咒 动词意义: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名词意义:信某些宗教的人以为念着可以除灾或降灾的语句。

押 动词意义: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符号,作为凭信。名词意义:作为凭信而在公文、契约上所签的名字或所画的符号。

誓 动词意义: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发誓。名词意义:表示决心的话。

三、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动词的语法特征

(一)从动词能否带宾语上看,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都能带真宾语,是及物动词

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的一个很大特点是由词的动词本义衍生出词的名词意义。通过对所有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词义的研究发现:这种衍生方式是通过将词的动词意义所代表的动作直接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或是人、事、物而转变成其名词意义的。这也是其动词及物性产生的原因。如:

动词:谈→带宾语:话;

动词:赋→带宾语:诗;

动词:宴→带宾语:客。

(二)从与名词的修饰情况上看,单音节动源名动词兼类词可以受名词直接修饰,存在两种情况:

1.可以直接受名词修饰

通常是在偏正结构中作为修饰语的名词与作为中心语的名词或动词进行组合时,中心语名词与修饰语名词可以进行直接组合,即名词可以直接被名词修饰。而中心语动词与修饰语名词进行组合时,则一般不能进行直接组合,需要在两个词中间加入特定词语进行相关的转换,从而使其保持偏正结构。而名动兼类词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双重特性,因此是可以受名词直接修饰的。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也具有这样的语法特征。

2.可以直接修饰名词

通常是在偏正结构中作为中心语的名词与作为修饰语的名词或动词进行组合时,修饰语名词与中心语名词可以进行直接组合,即名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而修饰语动词与中心语名词则一般不能进行直接组合,需要在两个词中间加入特定词语进行调节,才能修饰名词。如果把动词直接放在名词前面,而不加入相关词语,那么形成的句法关系往往是述宾关系。而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由于自身所具备的双重特性,是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的,而直接修饰时所形成的结构不是述宾结构而是偏正结构。

但是还存在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所直接修饰的名词不能是它本身所对应的名词。否则无一定词语调节所形成的结构就是述宾结构而非偏正结构。

陈平先生曾指出:“不同语义角色名词充当宾语的能力是一个以受事性强弱为依据的等级序列。”[1]本文认为在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动词修饰非自身对应名词的结构组合中,名词与单音节名源名动兼类词相对应名词语义角色之间的对比受事性强弱,决定了句子是倾向于述宾结构还是偏正结构。当句子中语义角色之间的对比受事性强,结构倾向于偏正结构。反之,当句子中名词语义角色之间的对比受事性越弱或是达到一个趋向于平衡的状态,结构便倾向于述宾结构。

于是,当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的动词所修饰的是其自身兼类的名词时,其语义角色之间的对比受事性处于较弱的状态。由于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的名词词义是在动词词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语义角色之间的受事性对比就偏向于动词,出现的结构便倾向述宾结构。

四、结语

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现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动词在语义关系、语法特征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从动词的语义关系类型上看,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的动词大多是动作、行为动词。

(二)从动词能否带宾语上看,单音节动源名动兼类词都能带真宾语,是及物动词。

(三)从与名词的修饰情况上看,可以受名词直接修饰。其中“可以受名词直接修饰”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动词直接受名词修饰;二是动词直接修饰名词。这与结构中语义角色之间的对比受事性强弱有关,如果对比受事性强,就倾向于偏正结构。反之,则倾向于述宾结构。

注 释:

[1]陈平,《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陈平.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J].中国语文,1994,(3).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

[3]胡明扬.兼类问题[A].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4]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朱德熙.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李小雪 成都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