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冰 何玉文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便升值2%,此后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断,价格屡创新高。本文以2005年7月到2008年上半年这段时间内的人民币汇率为研究对象,以汇率改革日为界点,分析这一时间段内出现人民币升值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改革 升值压力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到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断,价格屡创新高。2008年4月10日人民兑美元币汇率已突破了7元,以当日美元/人民币中间价6.9920算,人民币自汇率改革以来的累计升值幅度达到13.79%。本文以汇率改革日为分界点,分析那段时间内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
长期的中美贸易逆差,美方对我方不断施以升值压力。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自1993年到2004年美方在中美贸易中的差异额11年增长了近12倍;据美方统计数据,我国自2000年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此后贸易逆差继续攀升。以上数据说明近年来中美贸易关系中摩擦不断的事实。基于此,美方认为我国在有意操纵人民币汇率,压低人民币币值,压低工人工资,以此促进出口。于是美方不断对我国施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美元自身贬值压力过大,寄望他国货币升值缓解压力。2000年以后,以美国贸易收支巨额逆差和亚洲(东亚)国际贸易持续巨额顺差为主要标志,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日益凸显。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货币领域体现为美元对其他货币的不断贬值。作为发行国的美国不能让美元持续大幅贬值;而对于其他国家,基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他们像对待黄金那样储备、使用美元,自然也总是希望美元价值能够强劲、稳定。美元无法持续贬值,就只能寄望他国货币如人民币升值,通过这样来减轻美元的贬值压力。
从以上两方面来讲,我国汇率改革的这次升值实际上是在国际收支这一经济因素长期作用下,最后导致非经济因素——政治力量进行干预的一场政治博弈。其实发达国家一直对我国施加巨大的压力希望人民币升值,只是尤以美国为甚。可以说实行汇率改革,即日调升人民币汇率主要是出于中美之间全面关系的考虑我国所做出的退让。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汇率改革,人民币兑美元当日便升值2%。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美贸易的摩擦,自此浮动的汇率制度成为人民币升值的依据。
汇率改革之后到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升值原因分析
我国虽然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但并没有彻底改变中美贸易中我方的顺差状态,在外汇市场上,国际收支顺差就表现为外汇(币)的供应大于需求,外国货币汇率下降,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所以仍旧存在的国际收支顺差是人民币继续升值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除此以外,本文认为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人民币增长的原动力。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GDP 的稳步增长会促使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相比有一些上升的趋势。这是著名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反映:即随着一个经济体生产率、实际工资和实际收入的提高,其非贸易品价格和一般价格水平就会上升,推动实际汇率升值。
(二)升值预期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加上美元汇价的大幅度下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人们对人民币产生了一定的升值预期。一般而言,如果一国货币存在升值预期,国际流动资本将大量涌入该国,更加推动该国货币的升值,因此升值预期的存在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
(三)人民币利率的上升
利率作为使用资金的代价或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也会影响到汇率的水平。2007年央行在1年中6次加息,提高了人民币的收益率,使得使用我国货币资金的成本上升,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的供应相对减少;同时,利率较高也表示放弃使用资金的收益上升,便会吸收外资内流,是外汇市场上的外币供应相对增加。从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考虑,2008年上半年之前的利率上升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上升。
(四)外汇储备的增长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双顺差”,使得国际收支长期处于不平衡,即收入大于支出的状态,积累形成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较多的国际储备表明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较强,因此,储备的增加加强了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同时外汇供大于求,便会形成外汇价格的下降,这也是带给人民币相对升值的动因。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程选.换一个视角看当前通胀水平上升—巴拉萨-萨缪尔森理论的政策含义.中国投资,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