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响
金融危机冲击下,仍然保持高速发展的软件和服务业成为IT产业的一抹亮色。作为中国第一批成功冲出海外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从海外转战国内市场,文思创新将面临哪些挑战?为此,本报总编辑孙定与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立峰展开了深入讨论。
离岸外包正在改变
离岸外包正在向高端、低价转变; 下一步,最大的挑战在于行业拓展和人才培养。
孙定: 软件和服务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小,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在整个信息产业转型中,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增长点。我和您聊一聊,服务外包产业下一步会如何发展。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文思创新的主营业务以及营收状况。
陈立峰: 确实如你所说,在金融危机中,这个行业发展还是挺顺利的。文思创新刚刚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仅这一个季度的营业额就达到了4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5%; 去年全年营收1.03亿美元,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至少能达到1.45亿美元。
文思目前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块: 第一是服务外包,以研发外包为主的离岸外包,主要面向欧美客户; 第二是IT外包,也是面向欧美的客户,比如我们刚刚签下了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以及花旗银行、伯克利银行等; 第三是咨询和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截止到第三季度,文思共有7500名员工,而今年1月1日,还只有5400名,这种快速增长还会继续。因为我们正面临着几大机遇: 一是中国大规模、开放型经济为文思创造了很多商业机会,大型国企以及在中国运营的跨国公司,都是我们潜在的客户。前三季度,文思大中华区的业务首次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营收来源。
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立峰
二是IT服务本身也在转型。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IT服务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导向型,客户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把客户的需求变成程序; 到了第二阶段就是以咨询的方式,向客户高举高打推荐解决方案,这个模式的缺点在于咨询公司和客户没有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现在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就是转型成功的IBM、埃森哲这些公司,在这个阶段我们还在追赶。
孙定: 我这样理解文思创新的业务,一个是面向海外的离岸外包,还有面向国内市场的高端咨询和解决方案。而且目前还是离岸外包这块业务大一些,那么,金融危机给离岸外包业务带来了哪些变化?
陈立峰: 我想变化还是不少。首先,省钱成为客户的第一要务,他们会推动成本削减,但这不是最根本的。我们总是对客户说,好的服务外包合作伙伴是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无论经济环境好坏。举个微软MSN的例子,以前是微软从英国派15个人在上海和我们一起工作,这样成本就很高; 现在是文思分别派人驻守在英国、日本、美国等地的工作现场,即时收集客户需求,这种模式对我们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但为用户节省了很多成本。
第二种变化,一方面,客户减少服务提供商的数量,导致成本较高的日本企业丢掉了单子,反而对我们有利; 另一方面,因为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跨国公司把很多IT业务都转向了亚太区,特别是把IT研发能力移到中国。所以我们多了很多新客户,像英国的Expedia,还有波音公司等。虽然离岸外包业务不像以前能够达到50%以上的增长,还是维持着20%~30%的增长。
本报总编辑孙定
第三个趋势是,离岸外包正在从低端业务向高端发展。现在,整个市场变得非常透明,就和卖硬件一样,如果还像以前一样只“卖人头”,已经很难赚钱了,所以文思现在主导性的业务是离岸开发中心,从需求到最终交付全部都是由文思来做。
孙定: 我们跟印度相比还有差距吗?离岸外包业务进一步发展,还会面临哪些挑战?
陈立峰: 文思在研发外包上很有信心和印度企业竞争; 而在IT外包,我们在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依赖性较强的行业中比较有优势,但在一些行业,比如金融,我们还不够成熟。
服务外包在印度是支柱产业,整个国家的力量都用来发展这个行业,各种优惠条件确实比较好。现在我国政府也对服务外包业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我认为,下一步将从两方面推进会更有效: 一是税收优惠,这是很直接的扶持; 另外一方面是政府推动更加适用于服务外包的教育,以此解决人才问题,对于外包企业来说,这是比税收优惠更根本的扶持。
当文思发展到两万人的规模,我们将面临挑战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关键点,能不能有序地培养大规模初级人才和中高层人才?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体系的培养,而且大规模地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IT服务要往下一代转型,必须做好人才和资源的准备。
转战国内市场
对文思来讲,最好的选择是内外兼修; 文思正在开拓国内的行业市场,因为自身的业务还不够全面。
孙定: 刚才谈到转型,文思是怎么考虑的?国内的业务和离岸外包这两块业务互相有什么关系?
陈立峰: 短期来讲,文思面临着三个战略选择: 第一个选择是我们只做服务外包,在全球建立交付基地,这样看起来比较专注,但问题在于文化,虽然文思已经是国际化的公司,但我们对欧美的文化更熟悉,如果要管理南美市场,我们可能还要去学恰恰舞。
第二个选择是,我们不跳恰恰舞了,专门在美国吃“肯德基”。比如收购一家咨询公司,变成全价值链企业,但是这个也没有办法把我们跟IBM,还有印度的TaTa区分开来。
第三条选择就是内外兼修,在中国做咨询和解决方案,在海外做外包。其实这两个可以互相关联,现在大家都看重中国市场,很多外企不只把服务外包交给文思,甚至让我们销售产品。文思跟研发客户已经不只是简单的服务外包关系,而是变成了战略合作伙伴,我们把他们的能力转移过来,推动他们在亚太区,或者中国区的业务,这个模式特别成功。
孙定: 那么,文思创新面向国内市场的业务状况是怎么样的?
陈立峰: 文思最大的业务还是在高科技行业,因为我们咨询和国际化的能力比较强。现在,我们正准备向制造业、金融行业、能源等领域拓展,已经有一些成效了。在制造业,我们不久前和上海汽车签了3年的服务书; 在金融业,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都是我们的客户; 另外,国家电网我们也有一些业务了。除此之外,海南航空、深圳航空、北京市经信委等,都与我们展开了合作。应该来讲,文思从规模到服务的品牌,正在慢慢被国内企业所接受,我们也正努力做成全价值链的IT服务公司,平台型、解决方案预置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越来越多。现在,文思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如完全自主开发的CRM系统,也有在HP、SAP系统上开发的产品。同时,我们也在国内提供咨询,比如IT规划。
其实,与国内企业的接触,它们反馈的信息是中国本土市场确实很需要像文思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以前IBM、HP或者埃森哲这些公司,在中国都是咨询推动外包,没有长远合作的观念; 此外,这些公司大规模开发能力偏弱,一般都是分包。
孙定: 文思在海外这么多年,外包做得红红火火,会不会觉得国内市场做起来有困难?
陈立峰: 开发国内市场,对我们的挑战是要学习中国的业务。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公司有一个面向国内、专门做咨询业务的品牌,但当时不太成熟,到2003年就把中国业务全部砍掉了。现在,我们回到中国做了3年的时间,国内业务已经占到全部业务的40%以上,我想文思的学习能力还比较快。
不过我们还不够全面,确实有一些客户希望文思能够提供端对端的服务,从IT基础设施到咨询能力,但现在我们的咨询还处于建设阶段,IT基础设施外包也不是业务范围。我也看了几篇《计算机世界》的文章,在当今世界,单独的IT咨询已经无法独立生存了,全业务的公司生存能力比较强。
正视竞争
本土外包企业相对于跨国企业,优势正在增大; 而在国内行业扎根已久的企业,也不会成为阻挠文思开拓国内市场的障碍。
孙定: 你谈到跨国企业之间的光环正慢慢退去,未来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之间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将会如何发展?跨国企业会被边缘化吗?
陈立峰: 这个要看中国的IT服务公司最终能不能胜出。以前,中国一直在追赶,竞争相对困难一点,下一步,IT服务要在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情况下,抢站制高点。我也在思考,传统IT产业,比如软件业为什么不能像互联网那样,产生新的寡头?这是因为,时机已经过去了,比如操作系统,中国企业自己开发的话兼容性怎么办?通信协议也是,还要符合国际标准。其实,客户已经不关心计算机到底是装Windows,还是Linux,只要能提供服务,特别是通用的、符合行业标准的应用。
中国本土市场有独特的需求优势,比如节能减排,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将来有些技术一定是在中国发明出来的。如果再集成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周边区域的硬件,中国公司会有更大优势。所以我认为,未来是会在开放的平台上竞争,最终变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孙定: 刚才说到的是和跨国企业的关系,还有一种是和行业内做服务的软件公司,像汽车行业的启明、钢铁行业的宝信等的关系,文思在国内开拓行业市场的时候,和这样的公司相比,有优势吗?
陈立峰: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市场做完全的服务外包比较难,中国有很多这样的衍生企业,但这不是最大的障碍。真正的问题在于,只有等到企业自己做IT和使服务外包之间的成本差距很大的时候,才会有所变革,这在欧洲和美国也是一样,这是产业成熟,变得专业化的标志。
目前,你提到的这些企业主要还是做运维,所以我们要有解决方案,要向全价值链转型,根据客户需求,以不同的方式切入,当然主导的方式是以咨询和解决方案为主,然后再推动外包。文思不会惧怕这样的竞争。
采访手记
扎根中国软件
在采访中,陈立峰说,扎根中国软件是他的理想,他要向每一个扎根中国软件的人致敬。
“前几年在中国,IT服务外包并不是特别赚钱的行业。”陈立峰说,3年前刚开始开拓国内市场时,他发现IT服务的利润处在微笑曲线的中间,两端则分别是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IT服务外包把软件和硬件连起来,变成了解决方案,为什么反而不赚钱呢?陈立峰为此苦恼了很久。
“未来,这条曲线一定会有所改变。”陈立峰认定,云计算会带来IT产业的变革,硬件将会成为日用品,而能够直接推向客户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将是前景最看好的企业。“我立志在中国本土建立起世界级的IT服务企业。”陈立峰信心十足。
虽然这一路走得并不容易,陈立峰仍然很乐观,他不断加大和高校的合作力度,一方面是为自己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他说: “我的公司未必是最伟大的,但我希望我的员工有可能建立更伟大的企业。”(文/李响)
总裁感悟
按行业架构企业
成立于1995年的文思创新,是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据IDC统计,文思的市场份额在为欧美市场提供离岸软件开发服务的中国企业中位居第一。它的客户中,像微软这样的跨国公司占了一大半。说起来,文思已经是一个十分国际化的公司,但却不同于大多数高举“国际化”大旗的中国企业,文思一直很低调,这说明,陈立峰管理企业的方式很务实。
文思的公司业务和组织架构不是按照国家和地域来区分成欧美事业部、中国事业部,而是按照全球的垂直行业来设置。在陈立峰看来,行业经验是相通的,比如电信业,服务的对象可以是中国的、美国的,也可以是日本的,尽管各国语言不同,但在同一个部门中,这些业务的核心能力建设是可以共享的。而且,一个部门负责一个行业,部门里的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
“我们不是最赚钱的行业,却能够培养未来。”陈立峰说。(文/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