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芳
[关键词]数学课 课堂生动活跃
数学课中抽象概念及公式占据了大部分课程,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就不能死啃书本。教育家皮亚说:“儿童的智慧来源于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一些贴近生活的活动使数学课堂活起来,使数学课堂更加贴近新课程理念。
一、让学生亲自实践,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数学中学生亲自实践操作,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理解知识,激起创新能力。学生有动手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做”亲自经历各种探索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给他们积极参与的机会,凡是学生能操作的都让他们动手去做。例如:学习圆柱表面积时,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懂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教师又提问:还可以是其他图形吗?学生动手操作:
1.沿着圆柱侧面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
2.沿着圆柱上、下底的任意一点斜线剪开后展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3.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它的高相等时,沿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通过操作与讨论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三种情况。这样利用学具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诱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人探索新知识的积极进取态势。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更生动、活泼。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数学课“活”起来
创设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生活实际想似的情境,将知识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学生才会体会到知识学习的意义,才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平均数”时,让学生每三人一组、四人一组分两组进行拍球比赛,记录结果,这时有的学生就会发现不公平,从而引出“平均数”这个概念。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把一个木棍钉在椅子的什么地方,才能使椅子不再扭动?”学生们听了会十分活跃,积极思考,最后,可能会出现三种钉法:横着钉、竖着钉、斜着钉。教师可以拿出椅子模型,试验几种钉法,向学生说明斜着钉较好。这是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使数学课“活”起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我们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已内化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中折射出来,因此数学课中的活动课更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广泛联系,取得家庭、社会对教学活动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网络和教育合力,以真正实现数学课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