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探微

2009-05-12 03:14
消费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措施问题

杨 琼

[摘 要]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与各高校输送的相关人才之间存在错位。本文通过多年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调查,从会计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角度提出了优化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以期能不断缩小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会计实践之间的距离,从而服务社会。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问题 措施

作者简介:杨琼(1972-),女,湖南宁乡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在读博士,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会计理论,企业理财。

目前相关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输送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实现与社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针对社会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与各高校输送的相关人才之间的明显错位,如何实现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其现实需求之间的衔接也就成为了相关高校的研究课题。

一、目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出现偏移

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一般包括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制度、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等要素,其中培养目标的定位准确是首要的。目前公认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是会计应用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而其必须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却未在培养目标中体现。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随着会计的国际化,一个会计人的操作技能是否能动态提高以应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与层出不穷的会计业务,首先就要看其是否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

比如,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其理论基础由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高校老师在授课时应对什么是资产负债观作出必要解释,才能使学生理解相关会计处理的合理性,从而便于记忆。这次新的会计准则较之前的旧准则在对业务的会计处理上加大了自主操作空间,体现了准则的原则导向,而不是对所有业务事无巨细的细则规定,这就需要会计人有必要的会计理论底蕴从而在实务中能动态地在自主学习中来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相适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操作环节有待完善。

一般性财经院校的会计专业是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为主,这类院校当中很多都是从高职高专等类似专科学校升为本科的,有的学校简单模仿其他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于传统的人才培养规格,没能按会计岗位实践性要求去开发课程与教学,导致所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还无法满足技术实用型人才要求。近年来,很多相关院校都在力求创新,然而即便是处在实践化会计教学前沿的学校,其教学体系在实施时也不免有脱节。比如,大部分高校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是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的“文字表达经济业务,T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会计老师上课时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完整的信息,不利于学生对难点的理解,并且使教学效率低下;再加上有限的黑板篇幅使得案例教学无法进行,从而使学生脱离社会具体经济背景来学习会计知识,显然这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初衷相悖。

(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所遵循的教学理念要重新注解。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会计教学当中都会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即会计老师告诫学生会计是程序,须照章办事:为什么如此处理?因为准则如此规定。由于老师少有解释其程序的会理性,所以学生学习是以记忆为主。而这种过分突出操作的程序性而忽略对程序设计合理性的必要解释,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得三年四年的会计学下来,学一点忘一半,难以实现与实践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况且,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某些业务的处理上给了会计人相当的选择空间,那么如何选择恰当的合法合规又对企业来说是最有利的会计处理方式,无疑是会计人在实践中所将面临的新挑战。

(四)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普遍忽视以教材为基石。

目前很多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校都不太重视会计教材的甄选,忽视了教材是否适用对于教学的重要性。由于要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最本质的特征,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生系统的接触并掌握企业的常规业务处理原理与方法,就必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材。对于选择会计教材,很多高校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选教材的老师并不从事该课程的教学,所选教材有的篇幅与章节都与培养目标严重脱节,有的会计专科生手上拿的是会计专业研究生的教材。二是,出于经济考虑很多学校都用自编教材。由于06年新会计准则刚颁布,准则尚未参透而仓促成书的教材当中难免有不当之处,并且大都可见其章节当中大段的准则条款影子,因为只有这样才放之四海而皆准, 殊不知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准则条款有如天书般难以入目。

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优化措施

(一)重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正确与否关系到人才培养是否对口。目前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只强调其实用与技术性,教学中忽略了基础理论铺垫。而理论上,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使会计人才既善于会计实践又通晓会计一般理论,不仅能较好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又能将会计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层次。诚然,会计行业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有限的在校时间要将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成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全才有一定难度。那么在实施时具体培养目标可因学校条件、历史背景、就业导向不同而作调整,在确保人才的实践性、技术性特征的基础上,要达到能运用掌握的会计理论与方法来解释并处理有可能出现的、准则对其并未作细节规定的经济业务。需强调的是,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制订必须体现其动态特性,需随经济环境与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更好体现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

(二)纠正应用型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偏差。

纠正应用型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偏差,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实务操作的合理性。在教学当中,老师除让学生记住会计流程外,还必须解释其流程设计的合理性,从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使其事半功倍而学习效率提高。并且在实务中若碰到类似业务而准则又未对其作明确规定时,学生可根据所学触类旁通而轻松应对。比如,新的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规定,对可取得公允价值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正常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而若是其期末的非正常公允价值波动却要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此类规定,学生单凭强记则其记忆难以长久。相反,老师在教学中如能对其进行合理解释:期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其公允价值变动幅度正常时,将其公允价值波动带来的潜在经济利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从而使这部分未实现利得或损失避开了对当期利润和税金的影响,使企业资本得以保全;而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幅度不正常时,比如:企业某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大幅缩水达30%,且其公允价值有可能持续下跌,对此会计将其跌价损失计入了当期损益而不是所有者权益,扣减了当期利润,从而可减少当期的股利分配,使企业可最大幅度保全其资本,以利后期发展。如此解释,可让学生对该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有现实的经济性的理解,容易记忆。

(三)清除应用型会计教学实践与教学体系间的脱钩环节。

每个学校其会计教学实践与教学体系或多或少都存在脱节。比如之前提到的教材不配套问题,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选择最新且最贴近实务的教材,最好选教材由担任该课程教学的且有多年相关教学经验的老师来实施。

此外,很多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衔接性没有在教学中体现。比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在内容上有交叉,可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沟通与衔接,以至对于交叉部分各课程组都将其列在教学大纲之外。会计专业课程一般从会计学原理中级高级循序渐进,可很多快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对于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指什么此类问题都很茫然,原因在于学原理时老师只是就分录讲分录,而缺乏必要的归纳与总结,没有体现会计 “原理” 的讲授。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当中出现的这种教学实践与教学体系设置相脱钩的环节,应积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与效率。

猜你喜欢
措施问题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