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的特岗教师梁春林

2009-05-12 05:58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10期
关键词:特岗爷爷爸爸

国家设立的“特岗计划”今年已是第4个年头,作为特岗教师的梁春林已经在山里呆了3年。在这3年里,他为了教育,为了孩子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切。条件很苦,但他没有退缩过、后悔过。因为在他心里,“孩子”最为重要。

爸爸去世、妈妈出走给梁春林带来不幸的少年时光

22年前,梁春林还是一个未满两岁刚会走路的孩子,跟许多孩子一样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幸福地享受着时光。爸爸是位优秀的小学教师,每天为了孩子而努力工作,妈妈是个普通的农民每天为了整个家而起早贪黑。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从这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场篮球赛结束后爸爸吐了血,经检查得知爸爸已是肝癌晚期。为了不让爷爷知道,爸爸什么也没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工作,为了“教书育人”爸爸似乎忘了自己有病,可没多久,病魔就夺去了他的生命,他去世时才28岁。

爸爸去世不久,妈妈改嫁给一个梁春林称之为叔叔的农民,他和弟弟跟着爷爷奶奶过。哥俩长大了在村里上学,由于村里条件差,爷爷把哥俩送到爸爸原来工作的中心完小。吃住都在学校,周末步行两个小时回家。有时兄弟俩会被人欺负,但梁春林懂得忍受不跟别人计较,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周末回到家,他常常看到叔叔跟妈妈吵架、打架。有一次他为了保护妈妈,替妈妈挨了一棒,下巴受了伤。他没有哭,心里只有对叔叔的仇视。叔叔整天游手好闲,大吃大喝,还好赌、打骂妈妈。终于,在梁春林上六年级时妈妈离家出走了。

妈妈走后几个月叔叔也走了,留下了可怜的两个弟弟。爷爷收留了他们(爷爷不是他们的亲爷爷)并供他们上学,从那时起爷爷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为了抚育兄弟4人,60多岁的爷爷奶奶干起了重活。每次回到家看到爷爷赶着牛犁田、奶奶用锄头除田埂上的草,梁春林的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心里特别难受,好几次想辍学。被爷爷知道后挨了一顿大骂,他才打消了辍学的念头。他决心好好读书,有了本事可以给爷爷奶奶吃好的、穿好的,带他们去旅游,好好尽孝道。

高考落榜后,梁春林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

上高三时梁春林住在城里的三叔家,三婶是个城里人,很瞧不起农村人。三叔则对他很好,为了不让他们争吵,梁春林找理由离开了三叔家回学校住。高考终于来了,可高考过后梁春林落榜了!

梁春林又开始了一年的复读。这次,上天照顾了他,他最终考上了曲靖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的数学专业。拿着录取通知书,梁春林又是高兴又是难过,上大学还得要一大笔钱。幸运的是他遇到了许多好心人,首先是班主任欧阳老师给他精神上和物质上以很大支持,让他扔掉了思想负担;接着是学校领导的安慰、关心,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的资助帮他解决了经济困难。进入曲靖师院后,他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自信、坚强和努力;生活中勤俭节约,周末积极参加社会实践。3年来,他获得了一摞摞证书,学到了扎实的教师技能,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该怎样做人、做事。班主任欧阳老师的那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做人比什么都重要!”

梁春林报考特岗被录用分配到边远的小山村

3年的大学生活很快结束了,毕业来临了。梁春林报考了国家设立的教师特设岗位,被录用分配到文山州广南县黑支果乡。梁春林原以为他会分配到乡中心完小,可到了乡上领导把他分配到该乡最远的村委会,他失望了。

村完小的校长和主任来接他,见面时梁春林见他们穿着朴实的衣服和破了的解放鞋,浑身是灰。他们用摩托车带上梁春林沿着弯曲的石头路以很慢的速度向终点驶去。看着那一座座大山和脚下的悬崖,梁春林的心里有些恐惧了。摩托车行驶了两个小时他有点着急了:“王主任,还有多远啊?”“不远了,还有半个小时就到了。”到达了目的地,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所破旧的石木结构校舍,柱子上吊着一只旧钟。

校长带着他到住的地方,走进一看:乱七八糟的,地面凹凸不平,潮湿得床下都长草了。第二天一大早就下起了雨,雨水滴到了他的脸上才晓得天亮了。拉开门想要去洗脸,外面的泥浆让人难以落脚。走到坡脚的井边一看,混浊的水面还有许多青苔。

梁春林所在的学校叫营盘小学,有一至三年级3个班,每个教师包一个班的全部课程。周末是那么漫长,他一个人坐在用竹竿竖起的红旗下等待着黑夜的到来,到了晚上都还不觉得饿,只听见隔壁树林传来呼呼的风声和奇怪的鸟叫声,让人顿生阵阵寒意。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只好躺在潮湿的床上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终于开学了,家长带着孩子报名来了,他接了一年级。问孩子的姓名、年龄等相关问题,由于语言不通有些家长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第二天天没亮,孩子们的脚步声就吵得他没有了睡意,来到教室一看喧闹声停止了,孩子们静静地坐在那儿瞪大眼睛看着他。梁春林笑了,孩子们也笑了。在和孩子们近距离沟通的第一堂课,令梁春林头痛的是大多数孩子听不懂汉语,而且在短短的40分钟里坏了的桌椅竟然倒了三四次……他的心里很郁闷。而当教科书发到孩子手里时,他们是那么地高兴,眼里流露出了很强的求知欲望。看着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梁春林心里的郁闷渐渐消失了。

条件恶劣,梁春林没有怨言,认为为了孩子们很值

那里的环境条件、风俗习惯给梁春林的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那里属边疆民族地区,以苗族、壮族为主,苗族居住在高山,壮族居住在靠水的地方,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酒文化浓厚,有事无事都喝酒。近年来的外出打工热,使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只有老人与小孩。3年来,梁春林对全班学生做了家访,令他感触最深的是:大多数家庭都差不多,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口锅、几把凳子,一览无遗。

寒冷的冬天,孩子们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不成形的雨具没有保护好他们,来到教室衣服已经湿透、咳嗽声不断,有的感冒发烧,有的肚子疼,有的呕吐……放学之后,他们蹲在教室的角落里哆嗦地将小嘴伸进装着冷饭和玉米饭的塑料袋。这些场景深深地震撼着梁春林,他认为这些孩子比儿时的他还要不幸很多。交通闭塞,缺水严重,校舍破烂,文盲甚多,这给梁春林带来了一些想法:“要想改变山村贫穷的面貌,只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于是他打消了先前的怨言,一门心思扑到教育上。

孩子们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家里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去做。有的放牛,有的割猪草,有的拾桐果……教室里的座位每天都有空缺,给教学进度带来了阻碍。他们说教科书上画的东西他们很多都没见过,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例如排球、足球等等。他说普通话孩子们只会笑,没有办法只能变换着说方言。面对这些困难,梁春林努力学习苗语,努力改进教学,逐渐摸索并形成了一套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他热爱这些孩子们,他联系了一些同学、朋友及慈善基金会来共同救助有困难的孩子,给他们买学习用具、发奖学金、治病等。

3年过去了,梁春林认为自己的选择没有错,他说:“这里的人们很善良、孩子们很可怜,为了孩子们我觉得很值。”他还说:“特岗计划很好,希望这项伟大的‘工程能延续下去,希望更多的好心人关注农村教育,关注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

(文山州教育局供稿)

◇责任编辑矣 勇◇

猜你喜欢
特岗爷爷爸爸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保山市:4年共招2801名特岗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