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藏公务员的考核制度

2009-05-11 08:52王文令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6期
关键词:制度化考核制度

次 珍 王文令

摘 要:就西藏现阶段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从中得出考核中出现不公平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杜绝公务员考核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西藏公务员;考核;管理;制度;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C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57-02

西藏公务员是指西藏的国家公务人员,是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行政职权,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从1987年10月到现在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在这里我想就西藏公务员的考核制度谈一点自己的观点。

考核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现、选拔优秀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1994年3月8日颁布的《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为公务员的考核提供了重要的法规依据,把公务员的考核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但同时我们也应发现,目前在公务员的考核中,尤其是西藏的公务员考核中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探讨如何改进考核制、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这对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有积极的意义。

1 当前西藏公务员考核中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通过全面考核,激发了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详细了解了公务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

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发现在公务员的考核中,尤其是在西藏的公务员考核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1)考核中流于形式和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同时并存,影响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加考核的人员包括考核者(单位领导,考核小组成员,上级主管领导同执法监督人员,舆论工作者)和被考核者。在考核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一是部分考核者虽然表面上履行了考核的规定程序,但考核中并不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而凭个人的好恶搞内定,结果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造成的;二是部分考核者碍于情面,将优秀等次的确定交由群众无记名投票表决,结果使一些政绩突出而平时不太注意人际关系的人榜上无名,相反,一些政绩平平但“人缘好”的人却评为优秀。没有真正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2)考核结果等次偏少,而且不重视考核信息的反馈,致使公务员考核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规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按照公务员考核实施暂行办法,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单位、本部门参加考核人数的10%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5%。为了照顾到大小不同部门,一般单位的作法是,按照各部门实际人数乘以15%的比例和四舍五入的方法,将名额分配下去,结果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不管部门工作优劣,一律按人数分配指标,有指标就可评优,挫伤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二是四舍五入的办法使人数少的部门获得的评优机会,反而比人数多的部门多。公务员中表现有好也有坏的,然而他们都享受同样的待遇,没有任何差别,难以起到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

(3)考核结果的使用不当,对优秀公务员的奖励太轻,而对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似乎又太重,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或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以上等次的,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但如果某一公务员在五年考核中分别被确定为优秀、优秀、称职、优秀、优秀,那么,按照此规定也只能晋升一级,与连续五年被确定为称职的没有什么差别,显然起不到激励先进的作用。同时,对年度考核中不称职公务员的处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重于受行政处分的公务员。因为根据规定: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公务员要予以降职。而降职通常相应地还降低级别和工资档次,若“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规定将予以辞退。”相反,对那些因严重违犯公务员纪律而受到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人员,在受处分期限内,只是不确定考核等次,即在一定时期内(最多不超过两年)影响晋级增资而已。显然有点不公平。

所有这些,都无益于公务员制度作用的发挥。如果任其发展,不仅公务员制本身权威性会受到损害,而且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

2 考核中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上述不公平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比性。

西藏对干部的考核制度继承了过去干部考核制度许多优点,但也沿袭了一些不适应新时期公务员考核实际的内容,如考核内容定性成分多,定量成分少,追求全面性,重点不突出等。这些内容作为对公务员的要求,是正确和必要的,但作为考核标准却显得过于笼统,在实际执行中较难把握,可比性差,两个情况相差不大的人,很难分出优劣。

(2)一些岗位忙闲不均。

公务员职位分类法要求每一等级中的职位虽然工作性质可以不同,但其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所需资格条件要大致相似,所得报酬待遇也相同。但不少部门确实存在同一等级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大小、工作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的情况,如都完成了工作任务,其他表现也差不多,那么谁可在考核中评为优秀呢?有时往往是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同志没有评为优秀,而工作量不够饱满的岗位的同志却被确定为优秀等级。

(3)岗位职责不十分明确。

岗位职责是衡量一个岗位上的公务员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我国推行岗位责任制已经很多年了,在政府机关,每一个职位有一定职责应是十分明晰的。但有些部门还存在职责不清的情况,甚至个别单位至今也没有制定岗位责任制,这就增加了考核工作的难度。事先未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考核就没有了标准和依据,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也就无法进行。这是导致考核中出现轮流坐庄现象的重要原因。

(4)个别领导干部不负责任,甚至带有私心杂念。

在考核工作中,领导干部的责任是十分明确的。但有的领导干部因不愿意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坚持标准;有的甚至自己想获得优秀等次,或希望将与自己亲近的人评为优秀,因此不想按原则按标准办。这两种情况都是导致出现考核不公平的直接原因。这种人为造成的不公平,还在群众中会造成人际矛盾,甚至形成派性,亲近领导者与疏远领导者会形成对立,不仅严重挫伤下属积极性,还会使群体凝聚力下降,排斥力上升。对群众而言,可能容易谅解领导者能力方面的缺陷,却无法忍受领导者的不公正,从而对领导行为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甚至抵触。

(5)考核方法简单化。

西藏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考核方法作了原则性规定,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不重视考核方法的选择和把握,轻视平时考核,只重年终考核,甚至只重年终评优;不看工作好坏,一律按部门按比例四舍五入分配优秀名额;重定性考核,轻定量考核等,就是将考核方法简单化的突出表现,也直接导致了考核中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3 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

近年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考核者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工作失误、领导不力有很大关系。为此首先要加强考核者的再教育,把考核的有关规定和措施作为考核者任职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对被考核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配合考核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把考核工作列入考核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范畴中,从机制和制度的高度来加强他们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并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同时加强考核的制度化建设。要把考核与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在实行目标化管理过程中,根据公务员岗位目标完成的情况来确定考核的等次。

(2)考核标准要合适,要尽量具体化、数量化。

在公务员考核中,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至为关键。为此,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力和应有的利益,做到四者有机统一。其次增强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最好是每一个岗位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笼统几条;再次要数量化。如为反映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要求,德、能两个方面可实行按等级计分的办法,“能力”一项在总分中占20分,可以定为若干等级,获得一等可得18-20分,二等可得16-18分,依此类推,当然每一等级还要有具体标准;而对勤、绩两个比较容易量化的方面,则可以将各岗位公务员的工作或服务态度、出勤率、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工作效果和贡献等各方面明确分值。考核标准量化以后,就可以避免单凭主观意愿或随大流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了。

(3)提高考核的功用,充分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作用。

对西藏公务员的考核只是出于激励公务员的积极性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需要,出于对公务员的工作及其行为控制的需要,把考核的功用仅用于这些方面,极易引起被考核者的逆反心理,使考核流于形式。我们知道人是社会中人,他既追求经济价值又追求社会价值;既有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又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因此,在考核中要充分注意到公务员作为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要从公务员自身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政策与标准,把公务中的潜能开发,绩效提高与个性发展引入考核目的中来,即把考核结果公开用于满足公务员个人需要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功用。

通过西藏公务员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可以不断加强西藏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对致力于公务员制度建设且有良好开端的西藏政府来说,努力使西藏公务员考核制度化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必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徐颂陶.国家公务员制度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2).

[2]庄垂生.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竞争机制[J].地方政府管理,2001,(3).

[3]金太军.公务员制度与政府廉政建设[J].社会科学,1994,(12).

[4]金太军.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制度化考核制度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内部考核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