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活下去的理由女大学生的艰难自救

2009-05-11 02:05强江海
现代妇女 2009年4期
关键词:同学学校

强江海 张 颖

她从一张煎饼、一个鸡蛋开始,默默积攒活下去的希望,她的鸭血粉丝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坚强,什么叫信念,什么叫无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二年级学生夏丽患上了白血病,在和死神赛跑的过程中,为了不让自己倒下,她给自己找了1000条活下去的理由,每天在笔记本上写下几条,她相信,不屈的信念可以穿透坚冰……

突遇生命寒流,

给自己一千个活下去的理由

夏丽出生在扬州江都,父亲夏海静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李菊华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人的日子虽不富裕却很平静。

2005年4月,正在读大二的夏丽连续多日低烧,母亲忙带着她去南京市江北人民医院检查。很快,结果出来了,夏丽得的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病再往下发展就是白血病。鉴于夏丽的家庭经济情况,只能进行保守治疗,一个星期输两次血,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医生说很难预料;但如果不治,熬不过三个月。

住院后,夏丽整个人都变了,总是望着天花板发呆。短短几个月,父母为她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把唯一的一套住房以6.5万元的低价卖了出去。人说养儿防老,她却连累父母到老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住院四个月后,夏丽坚决不愿再输血,让妈妈带她回家。可一旦不输血,夏丽的生命就危在旦夕,李菊华和丈夫轮流守在女儿身边,哄她劝她,但夏丽就是不听,连饭也不愿吃。

2005年9月13日,夏丽从昏睡中醒来,听母亲悄声对父亲说:“你动作轻一点,丽丽好不容易才睡着。”父亲直点头,连走路都提着脚。越是小心越是容易出错,父亲被椅子绊了一下,发出了很小的一点响声。李菊华狠狠地瞪了丈夫一眼,把他直往门外推。夏海静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走出屋外。这一切,都被夏丽看在眼里,她的泪水在眼圈里打着转。

夏丽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个本子,在上面写道:

我为什么要活下去?因为我有一千个理由:1、我还年轻,有大好的前程;2、爸爸妈妈需要我,我是他们的宝贝疙瘩;3、我要给爸妈买一套大房子,必须治好病去挣钱;4、妈妈老了,我可以帮她剪指甲; 5、我要生个孩子,像妈妈疼我一样疼他(她)……

夏丽写啊写啊,写了满满一本子,直写得自己泪流满面。晚上,母亲坐在她的床头,一页一页翻看她的本子,泪水“吧哒吧哒”落在本子上……

艰难自救,

一碗粉丝一张煎饼托起生命孤舟

2006年1月,夏丽病情恶化,由再生障碍性贫血转为白血病,骨髓移植成了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医生告诉李菊华:“移植手术大约需要三四十万。”为了给女儿看病,李菊华已经求遍了亲戚朋友,该借的都借过了。

李菊华试探性地问夏丽:“要不,咱们去找一下记者?请他们报道一下,说不定有好心人愿意救助我们。”夏海静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鼓励妻子立即去施行:“你去找记者,我去找他们校长,看看能不能发动学生捐点钱。”夏丽一把拉住了爸爸:“得病的又不止我一个,这个要救助那个要救助,学校能救得过来吗?”

“不找学校,那找记者总成吧?”夏海静生怕女儿不同意,急得抓耳挠腮。

“不成!咱们谁也不找!”女儿的话说得斩钉截铁。

李菊华以为女儿要放弃治疗,心都要碎了:“丽丽,你答应过妈,要好好地活下去,你不能讲话不算数啊!”夏丽一点一点替妈妈拭去眼角的泪珠,说:“妈,你别瞎想,我要自己救自己!我有一个计划,正要和你们商量。”

夏丽的计划是:休学,在学校里摆一个小吃摊,凭自己的双手筹集手术费。这几天她一直在考虑:怎样不拖累父母,不拖累同学,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她发现学校里虽然有食堂,但校门口的小吃摊更受欢迎,自己何不也摆个小吃摊?

“这能行吗?一个小吃摊能挣多少钱?要挣到何年何月?”李菊华不无担忧地看着夏丽。夏丽自信地说:“能挣多少是多少,总比歇着等死好,就是挣不够做手术的费用,总算跟命运拼了一回。”

“行,爸爸支持你!”夏海静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他为有这样坚强的女儿感到骄傲。一家人商量后决定:李菊华留下来帮夏丽,夏海静回去上班。

夏丽找到了学校后勤部经理,问能不能在食堂门口摆个小吃摊。学校规定不许在校内摆摊设点,经理很为难,但鉴于夏丽的特殊情况,他专门跟学校领导做了汇报。学校领导经过慎重研究,最后同意了夏丽休学开店的请求。

几天后,在学校食堂门口,夏丽的早点摊开张了。早点是她自己摸索着做的煮鸡蛋和煎饼,由于品种单一,口味不够纯正,生意很不好,第一天只卖了六元钱。拿着这六元钱,夏丽再次品尝到了绝望的滋味。

夏丽制作了一张问卷调查表,散发给到食堂来打饭的学生。调查的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小吃是鸭血粉丝。可鸭血粉丝对配料要求特别严格,夏丽吃过但并不会做。根据网上下载的制作方法,夏丽做出来的鸭血粉丝不仅样子难看,味道也很怪,招牌打出去好几天都无人问津。

经过多方打听,她得知南京市白下区有一家小吃店的鸭血粉丝特别美味可口,刚巧这家店里招服务员,夏丽顺利被录用了。夏丽的工作是端盘送菜、收钱结账。由于和厨房接触少,一个星期下来,什么也没学到。夏丽急了,主动找到老板娘,要求承包厨房里的卫生工作。厨房里的卫生往往要到客人散去后才能料理,粉丝店的生意集中在中午和晚上,所以夏丽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点。夏丽的身体哪能受得了这样的重负,只坚持了两天,便累倒在厨房里。老板娘知道实情后,哽咽着抓住李菊华的手说:“大嫂,我也是有儿有女的人,等孩子出了院,你让她去找我,我教她。”

经过老板娘的调教,不到一个星期夏丽就“毕业”了。小吃摊重新开业的那天,夏丽的心里写满了希望。由于得到了真传,夏丽的鸭血粉丝很快火爆校园。接着,夏丽又推出了青团子、糯米饼、烤肠、玉米等很多适合学生口味的新品种。

吃的人多了,夏丽忙不过来,客人等不及,只得离开。夏丽班上的同学看了都替夏丽着急,他们自发组建了一个志愿小分队,每天轮流来帮夏丽。有个同学想到了一个招徕顾客的办法:在小吃摊旁边贴出一张海报,把夏丽生病需要钱治病的事写了出来,呼吁大家都来照顾夏丽的生意。

夏丽看到海报后,硬是不顾同学们的反对把海报揭下来撕了。夏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的小吃做得好,不要人家献爱心,人家也会来,自己赚钱心里也踏实。

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一些人知道夏丽筹钱治病的事。有一天,夏丽在《顾客留言簿》上看到了这样一句留言:“不管前面有多少苦难,我们都会陪你一路走……”念着这句朴实的话,夏丽觉得有股涓涓细流,暖暖的,从她的心底流过。她拿出那本随身带着的本子,在“为什么我要活着”的第697个理由后面写到:因为有很多人陪着我走。

助跑:147个人替她“用血换血”

夏丽的故事借助她的鸭血粉丝,从一个班级传到另一个班级,从一个系传到另一个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同学们被这个靠卖鸭血粉丝自救的女孩感动着,一场荡涤灵魂的爱心行动在一个温热的午后开始酝酿。

“不如咱们给夏丽献血,夏丽换多少次,咱们献多少次,发动全校的人都来献。”一位姓曹的学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几个同学立即回去张罗,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愿意献血的人不少,但他们中很多人的血型与夏丽血型不相符。

有同学想到了一个办法:与南京市红十字会协商,请求“以血换血”,就是把他们献出来的血换成与夏丽血型相符的血浆后再输给夏丽。大家派出了两个同学做代表,立即去南京市红十字会沟通。红十字会的领导被夏丽的故事所感动,同意“以血换血”。

回到学校后,几个同学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名义制作了一份海报,贴在食堂门口。海报是这样写的:“……她从一张煎饼、一个鸡蛋开始,默默积攒活下去的希望,她的鸭血粉丝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坚强,什么叫信念,什么叫无畏;上帝留给她的时间不多了,她必须争分夺秒地同死神赛跑,我们不希望她的步伐慢下来,那么,请你也进入跑道,用我们澎湃的血液为她助跑……”海报贴出去才两天,已有100多名同学前来报名,要求献血。他们中有的人连夏丽的面都没见过,可他们都听说过“鸭血粉丝的故事”。

红十字会的献血车开进校园的那天,学校的操场上排起了两条长龙,轮到自己时每个人都对医生说:“多抽一点,我身体能行。”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被这样的话语感动着,眼里总是湿漉漉的。

当天,有146个人参与了这次“以血换血”的行动。献血车开走后,同学们把146张献血证送到夏丽手里,这146张献血证可以为夏丽节省近四万元的输血费用。夏丽双手捧着证书,全身颤抖,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双眼。她明白,从现在开始,她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还属于这146个同学、师长,属于那个教她做鸭血粉丝的阿姨。她必须好好地活下去,这是她的责任和义务!

2006年的冬天异常寒冷。早上七点至八点,是小吃摊最忙的时候,夏丽知道自己不能太累,但是为了尽快挣够手术费用,只能强撑着,往往在寒风中一站就是两个小时。2007年1月的一天早晨,夏丽终于不支倒地,昏了过去。医生检查说再不做手术,病人随时有可能死亡。可夏丽的小吃摊到现在只攒了6万元,离三十万的手术费还差很远。原本以为有时间和死神赛跑,可谁知死神已经没有耐心了。

夏丽不能死!同学们不愿放弃,老师们不愿放弃,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不愿放弃,他们准备集全体师生和南京市民的力量做最后一搏:一场名为《救救卖粉丝的女孩》的爱心义演,于2007年2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礼堂举行。很多市民到现场观看演出,江苏经济台《男生宿舍》栏目主持人成思杰担任主持人。

“曾经,我觉得阳光都冷,我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等待奇迹?还是绝望和死亡?所有美好的愿望都成了泡影,活着成了我最卑微的念头。可有你们,我觉得脚下的路不再孤独,是你们一点一点拨亮了我生命的烛光……”当李菊华代表女儿朗读这封信的时候,台下的每个人都哭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师生捐款10余万元;无锡慈善志愿者协会捐款10万元;此外还有部分小额捐款。无锡慈善志愿者协会在一封给夏丽的邮件中写道:“你感动了南京,所以南京要还给你生命。”

2007年3月21日,夏丽终于筹够了手术费用,在南京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夏丽的病床前贴满了红纸条,那是同学们去市中心央求999个陌生人写的小纸条,象征长长久久,他们希望这些红纸条能给夏丽带来好运。陌生人的祝福,同学们的祈愿,汇成一股足以同死神抗衡的力量,不仅帮助夏丽顺利完成了手术,还陪伴她度过了长达一年、艰难无比的排斥期。

2008年11月,夏丽的身体完全康复,带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她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校园。此时,那些帮助过她的同学大都已经离开校园,为生计奔波忙碌。夏丽徜徉在校园里,仿佛依然能听到他们鼓励的话语、爽朗的笑声……

(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上网。)

后记: 春节前记者采访夏丽时,夏丽和妈妈又在学校里摆起了小吃摊,夏丽告诉记者,她们现在摆小吃摊不为赚钱,只为回报这所帮助过她们的学校,她们要用心做好每一份早点,把她们感恩的心揉进点心里……妈妈李菊华成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别人帮了她全家,她说她也要帮别人。■

(责编 江有汜)

猜你喜欢
同学学校
只有我一个人在学校是这样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学校推介
上学校
娜子姐姐信箱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