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星赌局

2009-05-08 03:33鲁渝华蒋晓宇
商界 2009年5期
关键词:航空公司航空

鲁渝华 蒋晓宇

这个高调、强势的男人总认为“一切都不是问题”,事实上,东星的问题恰恰就在于他忽略了自身的问题——

三年之前,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以及频频闪烁的镁光灯,这个脑门微秃、167cm的男人,有些手舞足蹈地描绘他伟大的航空成就:“在客座率、经营利润、上缴税收等这些指标上,东星航空几乎都是100分,是包括民营、国有十几家航空公司里面综合评价最好的一家。”

三年之后,这个男人及其旗下的9架飞机,正孤零零地停靠在国内几家机场的一角。他本人躲在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里,黯然神伤、自怨自艾。他的抗议无力而苍白,周围,是关于他公司失败铺天盖地的新闻以及如潮的非议。

兰世立,东星航空董事长、福布斯上榜富豪。不同人眼里的兰世立,有着不同的面孔。商人眼里,他是一个从不墨守陈规的搅局者;员工眼里,他是一个说一不二的“独裁者”;在社会层面,他颇具争议,褒贬不一。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和他的东星帝国在各色人等的注目下,孤傲而倔强地行走,灿烂而炫目。

他的梦想一直在天上,然而2009年,这个雄心勃勃的男人却重重地落到了地下,沉重而深沉。

膨胀的梦想

2005年6月,39岁的兰世立又抛出了一个举座皆惊的新闻:东星集团将进军航空领域!

此前2004年春天,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已批准了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鹰联航空。他嗅到了这一敏感信息,立即来到北京拜访中国民航总局。面对杨局长对其“外行”的质疑,兰世立称虽然没有开过航空公司,但一直在做与航空有关的业务。自己每年坐两百多次飞机,最知道旅客需要什么,最了解航空公司需要为旅客提供什么。这番话深深地打动了杨元元,而后兰世立称:“杨局长当时只说了一句话,‘航空公司的牌照一定批给你,有你这样的思想,中国民航就有希望了。”

虽然在众人眼里,这位东星集团的“独裁者”总是时有惊人的言论出现,而且当时集团的业务范围也信马由缰地扩展到了20多个行业,但进入航空领域,这个几乎与“烧钱”划上等号的行业,依然让大多数人感到兰世立是“发了疯”。

兰世立用他经常说的那句话结束了讨论:“在我决定以前你们讲什么都可以,我决定以后就不要再多说,执行就好了。”

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兰世立的确是想好了。

为了拓展作为集团核心业务之一的旅游业的下游产业,1995年,兰世立成立了东星旅行有限公司。经过十年的精心培育,到2005年,东星国际旅行社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旅行社,并在全国建立100多个旅游门市。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行社包机出游成为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但向航空公司包机,无论是在时间、价格、服务细节,还是在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上,东星都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

一东星员工回忆,“2004年有一天,我们送一个旅行团去韩国,当时是订的人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可是客人都到了机场,人家却告知,不飞了,没有任何解释。类似的情形在当时还时有发生。”

那段时间,兰世立经常感叹,要是有自己的飞机就好了。兰绝不是一个仅仅说说而已的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酝酿,2005年6月,在当年16家提交申请的民营企业里,东星航空第一个被获准筹建。

2005年6月20日,兰世立以8千万元的资金注册成立了东星航空公司。设立基地、招聘员工、购买飞机等一系列工作很快紧锣密鼓地展开。长于策划的兰世立亲自上阵,他踌躇满志地为东星航空设计了一句招聘广告语——“加盟东星航空,实现心中梦想”。彼时的民营航空市场上,已经有了奥凯、春秋、鹰联三家的身影,兰世立的东星航空是第四家。

首富的算盘

公司成立不久,兰世立又放出了一个“重磅炸弹”,他要采购飞机,一买就是20架!

这一“放大炮式”的举动立即被业内斥为“门外汉”、“荒诞”,因为每架飞机动辄数亿元,20架就是上百亿元。在当时,民营航空公司们无不是一两架飞机过日子,小米加步枪地经营。兰世立不以为然,他反驳,“只有外行才能做好专业事”,在他看来,虽然自己确实对航空业知之甚少,但“一切都不是问题”。

他脑袋灵活,智商奇高,的确创造了不少人尽皆知的奇迹。

1991年6月5日,在省委机关工作的兰世立决定辞职下海。这天他25岁,他在日记本里写道:“我要让东星的旗帜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兰世立创业之初的项目是电脑打印。他组织一帮人先是弄出了一个“东星文字处理系统”,然后便开始推销自己的电脑打印系统。第一年创业非常成功,他卖出3000多部电脑,挣了2000多万元人民币。

1995年,武汉好的餐馆吃饭需要排队,兰世立瞅准此机会,又倾其所有开了东宫、西宫两家酒店。酒店顾客盈门,兰世立大赚。其后不久酒店业陷入低谷,他退出。

1996年,武汉房地产市场渐起,在众人的愕然中,他投巨资一举拿下毗邻东宫的一个烂尾楼,并将之更名为东星大厦,整栋大楼“不到一年销售一空”。

随后,他又运作了系列地产项目,如宜昌、孝感的安居工程、武汉沙湖小区、宜昌桃花岭宾馆等,均大有斩获后退出。他还修建了中国私人投资的第一条公路;在武汉光谷修建总开发面积达42万平方米的CBD花园小区;拥有中国为数不多的私营通讯牌照……

他做生意从不按理出牌,紧随此步调的是东星触角的四下蔓延:餐饮、广告、旅游、房地产、公路……短短十数年间,业务信马由缰、纵横捭阖,已涉及20多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200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他以20亿元的身价位列排行榜第70位。

兰世立的经营思路并不复杂。他看到武汉缺乏高档酒店,他就自己开了两家;看到开酒店的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房租,他便涉足房地产;看到公路的固定收益比较长期,他投资公路;看到旅游行业的“钱”景,他成立了旅行社;看到办旅行社要支付钱给汽车公司,就组建了自己的车队;旅行社要支付钱给景区,他干脆买断了景区;旅行社的很多业务都触及到了航空领域,于是他做起了航空梦……

不过,这回,兰世立突然发现,航空业的“费钱”显然超乎了他的想象。他算尽手上所有的家底,发现最多只够买下两三架飞机。买不行,只有租。为了筹到租飞机的钱,东星的一位高管回忆:“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跑银行,早上不吃早饭,有时候一谈就谈到下午,没有进展。人家一看你一个才刚成立的公司,还是搞航空的,又还是民间出身,脸马上就垮下来了。”

银行的路彻底被堵死,但舞台已经搭就,戏必须得唱下去。这个足够聪明的小个子男人决定赌一把——他放出话来,东星航空要采购飞机,并且一买就是20架!

超乎常规的模式

兰世立的“噱头”无疑吊足了全世界所有飞机制造企业的胃口。整个2005年下半年,武汉成为了全球航空工业展示的舞台。波音、空客、通用电气、庞巴迪、中国神舟……各国航空器制造厂轮番造访武汉,兰世立像一个骄傲的国王一样接见一批又一批客人。

虽然没钱,兰世立却懂得避实就虚的道理,他高屋建瓴,向一群慕名而来而又不太了解中国航空市场的老外们描绘了一张生动而形象的“图画”。

兰避飞机的租购问题而不谈,而是溯古及今,由水陆到空中,由地理到人文,大谈特谈武汉在中国航空业棋局上的“棋眼”位置,并且由此预测其每年的运输量将会有一个高达200万的巨大增幅。这堂形象生动的“地理文化课”,成功地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

而后,他又将一幅更具诱惑性的场景展现在对方面前:

在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东星拥有遍布全球的旅游和票务网络,“每年至少有13万人坐飞机,即便不卖一张外票,每天都有300余人”;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民航总局宣布3年内将不批准新的航空公司进入市场,加上新公司进入至少需要2年的筹备时间,至少5年内,手中握有牌照资源的东星航空将持续快速提升对市场份额的占有率,待到那时,即使有新公司进入,东星也已经对华中市场形成了强有力的控局优势。

正是这番“理性而富有激情”的演讲,历经两个多月的谈判,“空客、GE的老总们都傻了”。老外们兴奋于“终于遇到一个懂中国航空的人”,他们迫不及待,并很快以“超乎常规的方式”与兰世立签下合同。

兰世立又创造了中国航空业一个“蚂蚁背大象”的神话,他以8000万元撬动了120亿元!

东星航空模式是这样的:美国GE和空中客车通过出售或租赁形式,提供给东星价值高达120亿元的20架豪华空客A320。而作为购机款提供者,欧洲出口银行做出了史无前例的让步,以“免银行担保+卖方信贷”的方式,为东星提供60亿元、15年期限的长期贷款。

而一向保守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也携着“优惠得无法想象”的条件加入了进来。这家在全世界以审批程序繁琐复杂闻名的银行一改昔日严肃、古板的面孔,给东星开出了一张近乎“免费的大单”:不需要担保、不需要抵押、不需要首付,还款周期长达15年,且利息低于银行之间的互相拆借。

2006年5月19日,东星航空的“紫罗兰”航班首航成功;随后的2007年,东星航空又增租2架空客A320;2008年,东星航空的飞机达到了9架。三年拥有9架飞机的傲人记录以及与空客、通用等巨头合作的无限荣耀,兰世立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2007年5月,开航一年的东星航空迫不及待地发布业绩数据:实现营业收入2.81亿元,利润1137.35万元。

面对一大群涌到武汉的记者,以及外界“利润水分”的质疑,兰世立口无遮拦地宣称:“东星航空现在是想亏钱都难!”另一方面,他对自己创造的“空手套白狼”式的合作模式陶醉不已:“如果人民币每升值1%,我手中的170亿合约就会产生1.7亿元的增值。”

危机凶猛

兰世立是骄傲的,他以一个“外行”的身份杀入航空领域,大有斩获,同行侧目;兰世立又是孤独的,他聪明而强势,时常有高调的言语和“出格”的行动,“缔造神话的英雄”和“超级大忽悠”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一直萦绕着他。

2006年,东星航空刚刚起飞,他在一个论坛上高调呛声:“东星想飞什么航线就能申请到什么航线”;奥运会后的11月、12月是航空业最淡季的时候,此时全国的飞机纷纷停航,“我们把所有的飞机调到了海南线上,没有一个航空公司有如此的大手笔,没有一个航空公司有如此的气概”。

他抨击上市,“问东星为什么不上市,就像问一个已经拿到硕士文凭的人为什么不读中专一样。”

东星集团他占有100%的股份,“股权这东西只会降低工作效率,相互影响决策,我可以说我是全中国最大的个体户。”

在下属眼里,兰世立的一些做法更是“莫名其妙”。比如说开通香港、澳门航线后,兰预定东星航空一天一班,香港一班,澳门一班。有员工说这么定不现实,武汉市只有这么大。但兰规定,每天港澳各一班照飞不误。结果上座率奇低,一个飞机上只有三五个人的情况经常出现。

2006年5月,他以8000万元的注册资金雄心勃勃地成立东星航空的时候,而后员工们爆料,彼时他们的工资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发放。

他永不知疲倦,高调而自负,坊间评价他,“野路子、能忽悠”。“兰世立究竟能走多远?”也成了同行及对手们长期关注而不得其解的问题。

兰世立没有想到的是,在他频频出击、屡屡上镜的光环下,进入2007年,他的日子并不好过了。

这年夏天,一些业主走上街头,强烈抗议东星地产开发的光谷CBD项目延迟交房和“一房多卖”等问题。此事经媒体报道,一时轰动武汉三镇。东星集团赖以输血的样板工程从此落下,至今都成了不折不扣的烂尾楼。

进入2008年,随着年初的雪灾和512地震的爆发,东星集团的另一个盈利支柱旅游业务也遭受重创。3月,兰世立一度发表“江城地产第一炮,轰下武汉高房价”的宣言,宣称旗下光谷中心花园房价降价筹款。此事最终被证明是“炒作”,违法发布虚假广告,为此,东星还被罚款了30万元。

更为严重的是,就在2008年,一场全球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袭来。全球经济低迷中,航空运输量大幅下挫,客运量市场低迷,民航业当年整体性亏损40亿多元。一片萧杀中,连东航和南航这样的巨头都不得不靠国家输血30亿元渡过难关。到了这个时候,高调的兰世立才发现,他的窟窿已经无法弥补。一方面,他需要继续支付高昂的租机成本、停机费、飞行人员工资等费用,另一方面,东星集团自身亦无法造血。

2008年11月,一群两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的东星员工将武汉市交委大楼团团围住,声讨武汉市交委拖欠的公路经营转让权款4500万元。此事持续半个月之久,后被人指责为兰世立指使,“兰与政府的关系也彻底玩完”。

坍塌的梦想

2008年11月10日,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公布航空公司拖欠机场费用的名单,东星航空公司以5296万元的巨额债务排名全国所有航空公司第三位,民营航空公司的首位;

2008年12月,东星航空连续遭到深圳机场集团、云南机场集团及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催逼欠款和制裁;

进入2009年,东星航空的窘态扩大,员工开始讨薪。坊间开始有传言,兰世立曾举债高利贷,部分借款利息高达10个点,更有不愿意签字借贷的高管因此离职。

此后又有熟悉东星财务的知情人士曝出,一直以来东星航空所谓的“盈利”,事实上是“把东星国旅的收入汇入东星航空账下,而航空公司的开支这块又全部由东星国旅支付”。

事态进一步恶化。3月,GE数次向东星航空催要其拖欠的飞机租金未果,连同另外5家债权公司,向地方政府提出交涉,申请进入法律程序。

东星航空由此一步步走向崩溃的边缘……

3月27日,武汉市政府发布消息,已停航10多天的东星航空重组陷入僵局,自身无力解决困局,将依法破产清算。至此,名噪一时的东星航空由此落幕。

一前高管透露,东星航空也曾迎来过三个转折的机会。2007年在资金链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当时的兰世立有两条路可供选择,或继续引进新的飞机,或先完成光谷花园的建设回笼资金,结果他选择了前者;2008年初,兰世立与香港汇丰银行高层谋面,对方表示可以购买高达2亿美元的东星航空债券,“兰世立拒绝了,他只要7000万美元。”2009年初,已经极度困境的兰世立找到春秋航空的董事长王正华,谋求重组,兰向王提出“至少一亿元”的融资要求,“兰的条件实在太离谱,被王拒绝了。”

三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英雄的梦想以及落寞的野心,都在这寂寥的谢幕中烟消云散,留下难以言明的悲壮与叹息。

编 辑 秦 洪

猜你喜欢
航空公司航空
IATA上调2021年航空公司净亏损预测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FM-CDR和航空无线电导航ILS,VOR的兼容分析
航空公司应收账款压降的途径和措施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