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兵
一家老年病医院,内住183位老人,90%患有程度不同的疾病。把病中的父母送到这里,这些老人的子女,应该不能算孝吧?只是暗自猜测:这些老人或许会有一肚子怨言—比如子女不孝啦,老无所养啦……
绝没想到,老人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儿女是孝顺的!
子女为社会作贡献就没有白养
张阿伯(76岁,儿女中有教师、律师):“我们来时,是儿子开车送来的,这就是孝心啦。老伴是脑血栓,长期需要人照顾,这里有护士有医生,专业护理哩。”
“孩子们在社会上都有重要的工作,他们对社会有贡献,就没有白养了他们。他们忙着工作,又要为孙子的教育操心,请家教、上补习班。他们已经很辛苦了,只要心里牵挂父母就行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
孩子有孩子的生活
罗阿伯(84岁,儿媳妇是财会人员):“我老伴、儿子都过世了,只有一个儿媳妇,也快退休了。她父亲身体也不好,还要常来看我,为我的病操劳,真是很辛苦。”说着他掉了泪,不是为自己,是为体谅儿媳妇的难处。“我现在脑子老化了,导致腿无力,不能走路了,在家里住着挺麻烦人的。住这样的养老院,比医院便宜,有护士医生,老年人在一起还可以打打牌说说话,挺好的。(问:想不想孙子呢?)想啊,想的时候我就打电话,他们也打电话来的。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不可能整天陪我。”
儿子心疼我,儿媳妇是做样子
刘阿婆(60岁,儿子、儿媳妇是工人):“我偏瘫三年了。兒子心疼我是真的,着急上火,有空就帮我活动手脚。儿媳妇就不同了。上次抢救时,她说:‘妈,你可不能死啊,死了债可怎么还?我的退休工资高,她是希望我贴补他们呢。现在我可想通了,以前总是一心为孩子,其实老话说得对: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牛。我也不求享他们的福,记着常来看看我就行了。”
不能成为女儿的拖累
赵老伯(73岁,女儿是教师):“老伴去世早,我得脑溢血九年了,以前一直由保姆照顾。儿子儿媳妇、女儿女婿都关心我,可他们得上班啊。女儿不放心,常住在家里照顾我,时间长了,他们夫妻闹矛盾,后来就离婚了。女儿一直说与我无关,可我总觉得对不起女儿。现在女儿再婚了,挺幸福的,我坚决不让她回家住了。能带外孙子来看看我,就知足了。”
不用床前尽孝,给钱就行
王奶奶(76岁):“我大儿子在农村,小儿子当干部。以前是侄儿媳妇孙儿媳妇照顾我,二儿子给他们工资,比外面的工资多得多。我儿子孝顺我,我说的事他都想办法办到。这就行了,干吗非要儿子自己来照顾我呢?他们笨手笨脚的,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
◆采访后记◆
老年人对“孝”的看法,差别非常大,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环境的人,对子女有着不同的要求。城市老人多数认为:子女有时间了多陪陪父母,经济上给一些资助,就算是尽孝了。农村不少老人却认为:自己把孩子养大了,儿女应该无条件为父母尽孝,包括时间和金钱……由于时间关系,我们采访到的老年人以城市为主,所以总的感觉是:相对于子女的孝心来说,父母的体谅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