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俊
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面对目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如何树立坚定信心,实现更多人就业成为当前社会最关注的热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国大约有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就返乡了。占外出就业农民工总数的15.3%。加上每年新加入到外出打工队伍的农民,今年共有2500万农民就业面临很大压力。他们该何去何从?有哪些有效的疏通之道?
作为秉持“关注民生彰显公信”办报理念的三峡晚报,我们积极思索,并将所思所想迅速付诸行动。2月1日至13日,启动“信心09,我们一起找工作”新春特别行动。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推出30多个新闻专版,与山东、广东、浙江、福建、重庆等地12家兄弟媒体一起搭建求职快速通道,及时权威、全面周到地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宜昌本地以及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人才招聘岗位信息50余万个,已有近万名返乡农民工通过晚报这个平台实现了再就业。
新年伊始,启动特别行动
春节放假前,受国际经融危机,大批农民工返乡。这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也成为媒体思考的话题。如何体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媒体责任?三峡晚报编委会决定,通过媒体的力量,为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搭建一座桥梁,切实做好服务,帮助农民工找工作。
2月1日,三峡晚报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在头版位置重磅推出《信心09,我们一起找工作》系列报道,开通多部热线电话,接受求职者和招聘方的信息,在报纸上免费发布,还从劳动政策,求职技巧方面加以引导。
同时,主动联合宜昌市总工会等单位。通过多种方式为企业和农民工服务。为了搜集资料,晚报记者主动上门,联系宜昌的上百家家企业,收集到数千个用工信息,在报纸上开设“宜昌本地供求信息”、“全国各地新春招聘会”等板块,让有用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农民工朋友。
除此之外,记者深入城区职介机构探访,邀请求职就业专家为农民工找工作支招,包括如何求职,如何面试,对薪酬的要求等;对于那些外出务工的宜昌人。晚报还积极联系宜昌市驻各地劳务派遣机构。在第一时间为他们服务、帮他们维权。
2月9日元宵佳节,经过精心准备,一场由宜昌市总工会、三峡晚报联合主办的2009年春季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在市总工会门前广场盛大开场。来自宜昌各条战线的4000余名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求职者在此求职。寻找着机会。当天,数百农民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2月12日。由宜昌市政府主办的为返乡农民工“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的“四送”活动启动仪式暨大型专场招聘会。在城区夷陵广场隆重举行,这是春节过后宜昌最大的一场招聘会。当天共有数百家单位进场招聘,岗位达万余个。为了做好这次报道,我们率先就发布了预告消息。并从多个方面提示农民工,为他们当好参谋。当天,这场招聘会吸引了4万余农民工和求职市民,达成求职意向7862人,其中达成就业意向的农民工有3675人。晚报派拙十多位记者对该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为农民工顺利找到工作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媒体联盟”提供50万岗位信息
除了在宜昌本地为农民工朋友搜集信息外,我们还将视野扩大到全国,联系多家媒体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农民工兄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早日找到满意工作。
晚报联合《青岛晚报》、《东莞时报》、《温州都市报》、《泉州晚报》、《重庆晚报》以及《楚天金报》等全国12家媒体,形成有效互动,组成强大的信息供求联盟。第一时间将各地用工信息以及人才流向,向宜昌市民公布,并就目前求职者最为关心关注的用工政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广大求职者参考。
2月3日,当晚报记者获悉,泉州、南京、武汉、青岛等地有22万个工作岗位正在等待应聘、东莞有四类人才受到企业热捧、南京本月将连办21场招聘会等,当即将这些消息发布。消息见报的第二天,引起宜昌市民高度关注,晚报热线不断。
10多天时间里,“求职媒体联盟”先后提供50万余个岗位信息以及人才流向信息。2月11日,长阳县农民工人刘勤利从福建莆田打来电话给记者报喜,称他看到本报发布《莆田:节后企业用工短缺》的信息后,与5名老乡一起赶到莆田。第二天就顺利地被一家鞋业公司招聘。
“媒体之间形成互动。提供全国各地的用工情况,农民工借此准确掌握去向,顺利找到工作,是媒体记者最大的心愿。”《东莞时报》记者冯志刚说。12家媒体联盟成员单位纷纷表示,期待明年继续合作,共同搭建就业直通车。
特派记者实地探访用工现状
据劳动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宜昌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累计达到60多万人,去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到8方多人,年底回流人数达到6万多人。
回流的农民工大部分从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和长三角的无锡、苏州、上海等地回乡。今年,这些城市用工情况如何?宜昌籍务工人员到这些城市求职是否顺利?求职中会遭遇哪些问题?
为了更好为宜昌农民工服务。帮助宜昌农民工实地探访沿海用工信息,2月4日,三峡晚报《信心09,我们一起找工作》再派出2路记者,深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苏州、无锡、上海等城市,与宜昌籍农民工同吃同睡,全程跟踪、体验务工人员的求职历程,了解当地劳务市场的用工情况。为宜昌农民工提供实用的求职信息,并实时发回报道。其中《农民工陈玉蓉的返城之旅》、《15个俯卧撑+千米跑赚来份流水线工作》、《两人挤住五元床铺颠簸一周找到工作》、《四秭归青年深圳求职观察》等报道讲述了宜昌外出务工农民工的艰辛与坚韧,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媒体责任的生动体现
本报为农民工找工作的系列报道不仅有效地服务了农民工,也引起了宜昌市政府领导的关注。
在2月12日宜昌最大的招聘会上,宜晷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胡家法专门针对晚报从春节后策划的一系列为农民工找工作的相关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胡家法说,三峡晚报近期组织的一系列“找工作”的策划,服务宜昌经济,对广大农民工动真情,体现了责任媒体的办报意识。这些宣传报道有力度、有声势!希望你们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大帮助农民工找工作的宣传力度,把党委和政府的政策送到农民工手中。
在宜昌检查工作的省督查组组长朱兴兰说,她通过本地媒体发现了一批宜昌为返乡农民工“四送”活动曲典型,比如《三峡晚报》刊登《农民工的返程之旅》,写得非常好;宜昌团市委与三峡开发总公司等大型企业联手为农民工培训的做法很及时,说明宜昌市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行动迅速,精心组织、成绩突出。
《信心09,我们一起找工作》历时半月,多部门联动,真真实实为农民工服务,不仅提升了媒体的品牌影响力也是本报“关注民生、彰显公信”办报理念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我们感到。只要有信心,困难就一定可以克服。只要真心服务,就一定或获得社会认可和读者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