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整
在全国人口计生系统,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人口计生委党组书记、主任张枫的知名度真是很高。一方面,他在人口计生委系统工作20多年,为广东的人口计生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人口计生和性学领域勤耕细作,著述颇丰,担任中国性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性学会会长等职务,被人们亲切称为学者型领导。更让人难忘的是,他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反应敏捷,风趣幽默,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朋友甚多。每一位见到他的人,都会被他的热情、机智和品行所感动。近日,张枫先生荣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科技部、国家人事部等部门联合颁布的“中国人口奖”——这是中国人口文化领域最高级别的政府奖,真是可喜可贺!
2008年11月,张枫同志主编的学术著作《性文化建设概论》由广州出版社出版。这部46万字的著作,捧在手上沉甸甸的。据我所知,这是目前全国关于性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其理论开创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都是不容低估的。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性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里程碑著作,填补了性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空白,既是关于性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也是关于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是新时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理论思维、推动学术研究的重大成果。
我的初步认识是:这部学术专著的重大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阐明了性文化概念的内在逻辑,说明了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提出了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剖析了性文化建设的五大主体,概述了性文化建设的国际实践,总结了性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阐明了性文化概念的内在逻辑
近年来,性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已经被广大社会所接受,但是,究竟什么是性文化,它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它与性又是什么关系等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系统深入的探讨,以至于在人们的印象中,性文化的概念是模糊的。
著名性学专家刘达临认为:“人类的性有两重属性,一是自然性,即与生俱来的本能;二是社会性,即后天习得的文化,于是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性=本能+文化。”(刘达临:《世界性史图鉴》,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前言”第1页)这就将性与文化必然地联系起来了。有性就有文化,就有关于性的性文化;性文化的历史与性的历史一样久远。
本书的第一章“性文化的属性与价值”,作者对性与文化、性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论述,并着重分析了性文化的内在结构、基本特征和主要价值。
第一章开宗明义写道:“性文化,是以性为实际内容的文化,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性;是以文化为实际内容的性,以性为存在形式的文化。性文化,是人们性观念与性行为的对立统一,是人们性观念与性行为矛盾展开的文化存在。性文化,是人们关于性的文化观念、文化精神、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或者说,性文化,是文化中所包含的关于性的观念、精神及其现实存在形式。”(参见本书第1页。下引该书,只注页码)
这就是说,性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性的文化体现和文化提升。作者进一步指出:性是文化的源泉,因为,性是文化产生的原动力,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还是文化不断进步的创造力。文化则是性的向导,因为,文化塑造了性的观念,解构了人们的性生活,从而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性意愿。可见,性与文化共创共进,性会超越文化,而文化则牵引性的发展,实现着性与文化的和谐。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性文化的内在结构。在内容上,性文化主要分为五大方面:一是性别文化,包括在文化上对性别进行的研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关于性别的潮流和现象等等;二是性事文化,包括人们对性事价值的认识和判断,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性事故事,以及关于性技巧的文化审视等;三是性健康文化,包括人们对于性健康问题的认识,社会上所形成的性健康氛围,以及人们所探索总结的关于性健康的种种方法。四是性科技文化,包括性科学技术的探索研究,性科技产品的应用推广,以及性科技的市场运作等。五是性教育文化,包括人们关于性教育的态度与认识,具体的性教育内容,以及所采取的种种关于性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在形式结构上,性文化主要有三类存在形式:一是文字声像,如著作、音乐、绘画、影视作品等;二是口传,如民歌、民谣等;三是各种各样的性文化活动,如哭嫁、对歌等。
在渠道结构上,性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是通过大众社会生活传播、通过文化媒体传播,以及通过社会教育进行有序传播等。
作者分析了性文化的四个基本特征,即体现在主体、内容和形式上的恒久性;体现在个性、共性和互动性上的民族性;体现在先进性、层次性和共生性上的时代性;体现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共创共赢上的创新性。
对性文化的概念给予定义,对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结构给予剖析,对性文化的特征给予概括,这些论述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就目前的资料而言,对性文化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如此论述分析,实属罕见。而这也正是本书的重大理论价值之所在,重大理论创新之所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性文化的评价莫衷一是,对性文化建设的态度褒贬不一,其根本原因,就是对性文化的概念含义理解不深不透,把握得不全面。人们往往是从自己对性文化概念的朦胧理解和含糊意识开始来评说性文化现象和事件的,进而在一般的意义上评说性文化的意义和价值。当然,《性文化建设概论》一书不一定就是关于性文化的最权威解释,也不一定就是标准答案,但是,对性文化概念进行如此深入细致的探讨,展现如此缜密的理性逻辑,对我们进一步思考性文化的价值,厘清性文化概念,却大有裨益。
2说明了性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性文化的价值和性文化建设的意义不理解,甚至曲解,从而影响到性文化建设实践的有效展开。本书在第七章第三节中列举了种种看法,并给予分析回应。比如,有的人认为,性就是性,没有什么文化可言,没有必要挂上“性文化”的高雅招牌。可是,实际上性文化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性文化就是文化的标志。有的人认为性无师自通,与生俱来,不需要学习。有的人认为性文化没有太多的知识,学习一两次就够了,不必花更多的时间。有的人认为学习性文化很低档,很害羞,不好意思,怕别人笑话。其实,性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断提升层次。学习性文化,就是学习生活,堂堂正正,何怕之有?有的人认为,性文化只是年轻人需要学习,结婚了的人就不必要学习了。结了婚的人仍然需要学习孕育知识。有的人认为,性文化知识男性学习就行了,女性不必学习。可是,性文化是男女双方共同建设的结果,也是男女双方共同学习的对象。(第254—255页)
针对这些意识和观念,在第一章的第五节,作者在理论上将性文化建设的主要价值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促进个体成长。性文化建设对于个体的主要价值,
在于帮助个体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维护积极的性健康,从而建设高雅的性生活,享受高尚的“性福”。(第38页)二是实现家庭和谐。性文化建设对于家庭来说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帮助家庭中不同性别的成员之间实现和谐,帮助夫妻更加恩爱和谐,还帮助家庭计划生育,实现生育和谐。(第40页)三是维护社会稳定。性文化建设对于社会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确立性的制度,规范性的秩序和伦理,从而引导人们过上健康文明的性生活。(第41页)四是提升文化品位。性文化建设在文化方面的价值,就在于在深层次上揭示我们人类自身的本质,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展示人类的历史精神,从而进一步弘扬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建设。(第43页)
书中用大量的事实说明,性文化不仅是社会存在的客观现实,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忽视性文化建设,就是在忽视人类文明。“性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先进文化,丰富社会文化;构建两性和谐、家庭和谐,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消除关于性的错误观念,减少、杜绝不健康的性行为,不断提高‘性福指数,提高生活质量。”(第47页)“就是提升全社会的性健康水平,使人更好地生产、生存和发展,引导人们重视生命的价值,维护生命的尊严,重视生活的质量,强调个人权利与社会义务的有机统一。”(第236页)
3提出了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既然性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当然包括大力发展先进的性文化。但是,性文化毕竟有自己的特点,加强性文化建设就一定要遵循性文化的发展规律。本书的第二章,对性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特别是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观念和理论的层面,就是要努力构建性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上讲清楚,究竟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性文化,反对什么性文化;在制度层面,就是要努力建设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用制度作为手段,规范和引导社会的性文化建设实践;在社会层面,就是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大家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和谐、健康高雅的性文化社会氛围。(第49页)而所谓性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指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性文化的发展起着基本支配作用的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科学、文明、健康的基本价值取向,弘扬“以人为本”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是性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第49页)
根据这样的理解,作者将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界定为四个方面:一是人本原则。在性文化建设中,“人本原则”是我们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其含义是正视人的需要,维护人的尊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的力量来推进性文化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52—53页)特别指出:性健康是发展的重要基础,性生活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性和谐是发展的重要保证。(第57—58页)二是时代原则。有价值、有意义、有生命力的性文化建设,必须以时代大背景为出发点,以时代基本特征为标准,以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添彩为重要奋斗目标,引领时代潮流,体现当今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时尚气质。(第58页)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以和谐为目标实现统筹发展,以创新为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科学原则。在进行性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端正科学态度,才能正确引领性文化建设的方向;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构建并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性文化体系;只有把握有效方法,才能开创、谱写性文化建设的新篇章。(第69页)四是伦理原则。包括个人要对自己负责、家庭要对成员负责、学校要对学生负责、传媒要对导向负责和政府要对社会负责的社会责任原则;性平等、性自由、性自重的平等自由原则;重视残疾人群、关注流动人口、关心老年人群的人道主义原则。
4剖析了性文化建设的五大主体
性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工程,还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涉及到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时间地点。在这样的社会系统中,不同的社会主体究竟要承担什么样的性文化建设责任呢?本书认真剖析了性文化建设的五大主体:家庭、学校、单位、社会和个体。这部分的篇幅较大,包含第三至第七章。
关于家庭性文化建设。作者认为:家庭中的性文化建设,蕴涵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到成家之间性意识萌芽发展、性成长、性经历的所有历程,家庭伦理的建立与维护,家庭各成员性观念的形成,以及个人性能力发展维护方面的各种问题。(第79页)家庭性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家庭成员进行性别意识培养和教育。性别意识包括男女有别、男女平等、男婚女嫁。同时要建设以平等、忠诚和尊重为主要原则的家庭伦理规范,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代际和辈际性文化氛围。家庭性文化建设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家庭成员保护性器官,维护性功能,防治性疾病。家庭性文化建设要遵循自然原则、教育原则、平等原则、尊重原则、审美原则、创新原则和发展原则等。家庭性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以身作则、直接交流、潜移默化、协助引导、参与互动和学习创新等。作者对包括怀孕期、养育期、学习期、青春期、恋爱期、婚姻期、更年期和老年期各个时期的家庭性文化建设进行了分别探讨。作者还对家庭的未来发展变化、对未来家庭的性文化建设给予了客观的分析展望。
关于学校性文化建设。作者十分明确和肯定地指出:性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加强性文化建设是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内容的要求,更是教育对象的要求。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无论哪个方面,缺少了性教育,都是不完整的。”(第133页)作者指出:“性教育应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要加强幼儿园性文化建设。”(第135页)幼儿阶段性文化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性生理知识教育、性别角色教育和性安全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小学性文化建设要结合各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挑些相对简单肤浅的内容教授给他们,给孩子以循序渐进式的性文化熏陶。中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均尚未健全,是性心理问题和性行为问题的高危人群,容易陷入难以自拔的性痴迷泥潭,出现早恋、过早的性尝试行为,甚至走上性罪错的道路。根据青春期是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以性发育为突出特点的成长阶段这一规律,对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等多方面的内容。大学阶段,许多大学生还是“性盲”。对大学生加强性教育,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形势严峻。其侧重点,主要是性健康、性伦理和性疾病的预防。
关于单位性文化建设。“单位性文化建设”,这是本书提出的新概念。作者认为:加强单位的性文化建设,就是要提高单位员工的性文化意识,巩固健康的性文化心理,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实践中,坚守科学文明的性观念,创造高雅健康的性文化。(第167页)党政机
关性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大力反对机关性腐败。“机关的性腐败,是指机关里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滥用权力,违法犯罪,严重危害一夫一妻制的性资源分配制度,严重背离夫妻忠诚的伦理道德,将机关场所、机关的信誉和形象,作为自己犯罪搞腐败的挡箭牌,从而严重腐蚀了机关的正气,阻碍机关的应有发展。”(第171—172页)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掌握和集中了社会的优势资源,是社会先进文化最主要的集中地。对事业单位人员加强性文化建设,更具有牵引和导向的作用。企业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坚持男女平等,同工同酬,不搞性别歧视。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由于其联系的广泛性,在性文化建设实践中承担重要角色,在理论研究、执法监督、传播科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社会性文化建设。作者认为:性是社会群体、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事情。因此,性文化建设,就一定要全社会参加,全社会行动,形成人人参加、人人努力,各单位团体积极组织引导,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性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第206页)社会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将社会作为主体,努力倡导性别平等、婚恋自由、科学孕育,大力发展“夜晚文化”。“夜晚文化”是张枫同志提出的概念,主要指与性、婚姻、家庭相关的文化,与“白天文化”相对应。他认为,不能光讲“白天的文化”,老百姓的夜晚也要过得科学、安全、有情调。“夜晚文化”好不好,直接影响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性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夜晚的文化”和“白天的文化”一样重要。(第211页)
要加强社会性文化建设,就要加强社会的性文化观念建设,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科学文明的性观念,避免低俗的性文化泛滥,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要加强社会性文化政策法规建设,依法治性,依法护性;就要加强社会性文化阵地建设,对报刊杂志、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等媒体,加强监督管理,抵制低俗性文化,为先进性文化鼓与呼;就要加强社会性文化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合格的人口计生部门队伍、宣传教育队伍和科研科普队伍。
关于个体性文化建设。作者认为,所有的性文化建设,最后都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只有每一个个体真正行动起来并持之以恒,性文化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个体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意识建设,形成健康科学的性欲意识、性别意识和性观念;知识建设,不断学习,努力做学习型人才;能力建设,包括学习能力、理解接受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建设;行为建设,包括行为发动力、行为执行力和行为控制力建设;修养建设,将外在的行为表现和内在的气质素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层次。
通过对五大主体的性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和立足现实的探讨剖析,作者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性文化建设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十分重要,对于个体成长、家庭和谐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只有全社会每个人、每个单位和组织都行动起来,抓建设,抓落实,先进的性文化建设才能取得实效,才能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想,阅读本书的人,一定会重新认识到加强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定会更加体会到自己在性文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5概述了性文化建设的国际实践
本书第八章“境外性文化建设”,篇幅近8万字分别介绍和分析了亚洲、美洲、欧洲、非洲和澳洲的性文化建设情况,涉及到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可以说,通过这些资料介绍和分析,对当今世界的性文化建设情况就基本掌握了。比如,对亚洲性文化建设的介绍,就包括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八个国家和地区。一般都介绍该国该地区性文化的历史习俗与现状、性文化建设的大致历程与主要措施,还简要地分析了他们进行性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与教训。
我觉得这样的介绍对中国读者来说很重要。因为,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国外境外的性文化建设了解得并不多,带有不少的臆想成分。看看这些资料我们就会发现,国外确实存在“性解放”的问题,有的地方确实很严重,但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又确实在反思“性解放”问题,并采取措施从迷茫的“性解放”中走出来,倡导忠诚、慎重、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方式。中国现在并不是要步别人的后尘去补“性解放”的课,而是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发扬优秀的传统性文化,结合国际潮流,努力构建符合时代精神、促进社会进步、激励个体发展的性文化。我们确实需要从封建愚昧的性文化中解放出来,但是,如果脱离了现实,偏离了性文化的内在精神,把性解放等同于性放纵,把性解放从性道德中剥离开来,其后果也许比封建社会的封闭性文化所造成的后果更加严重。
如何建设科学文明健康的性文化,是全人类的课题,需要全人类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创造。了解、分析他人的历史,借鉴他人的经验,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性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引导价值。
6总结了性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本书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广东多年来所进行的性文化建设实践进行了经验总结。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性文化建设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很大成绩,值得大力宣传推广。作者指出:广东一向重视性文化建设,始终把“弘扬性科学,倡导性文明,普及性教育,促进性健康”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性文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广东文化建设的一个品牌和亮点。(第373页)
作者将广东多年来性文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概括为18个方面:(1)在全国最早成立性教育研究会。1989年成立了广东省计划生育与性教育研究会。(2)创办全国第一家性学科普期刊《人之初》杂志。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科普期刊,中国最畅销的十大期刊之一。(3)从1991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巡回举办性学科普图片展。(4)从2000年开始,在省政府礼堂主办性学专题报告会。(5)2001年7月和年底,一年内两次与相关单位签发青春期教育、婚育文化建设的“红头文件”。(6)推广参与式性健康教育模式,为农民工送“性福”知识。(7)在大中小学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性健康教育。2000年以来,共举办100多场。(8)成人用品市场在广州建立,现已成为全球最大性用品市场之一。(9)创办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基地。(10)以网络为平台,开展性知识宣传教育和咨询活动。(11)2006年出台了《性文明公约》。(12)2007年,创作了《性文明之歌》。(13)定期主办性学研讨会。1990年以来,广东性学会每年召开一到二次性学研讨会。(14)组织课题研究,出成果,出精品。仅2002年以来,以学会专家为第一作者的专著和影音作品共有50多种,获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8次。(15)以媒体为阵地,
形成性科普宣传的舆论范围。(16)从1999年开始,开展性教育专题文艺巡回演出,弘扬先进性文化。(17)打造性文化旅游精品,于2004年3月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18)加强部门联合,从2003年开始,连续主办了六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
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实践证明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利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利于国家人口安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现象,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广东建设文化大省。
在对广东性文化建设给予积极评价的基础上,作者对今后广东性文化建设实践提出了建议:(1)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尽快出台《广东性文化建设纲要》。(2)规范性与生殖健康产业的管理,提升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3)广东性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重点关注青少年、大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五类人群。(4)性文化建设应以预防性病艾滋病为重要内容。(5)性文化建设应该突出性道德建设的主导地位,把性知识教育与性道德教育结合起来。(6)性文化建设应该把性科学知识纳入正式教育体系。(7)在性文化建设中要把握好性科学与黄色、性教育与性解放的界限。(8)在性文化建设中要针对不同群体,把握好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9)在性文化建设中要加强对黄色书刊、影视及网站的监管。
从2003年开始,广东省人口计生委连续主持了六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在全国以致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附录:在实践中不断拓展性文化建设——俯瞰历届全国(广州)性文化节”中,作者介绍了性文化节诞生的背景,总结性文化节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的经验主要有:(1)目标明确,一年一个新主题。(2)弘扬现代性科学,注重营造学术氛围,让性文化节融入更多的科学理念与科学知识。(3)传播先进性文化。年年都有两个以上的大型展览,每届都有大型的文艺节目,每场观众约2000~5000人。(4)倡导当代性文明。2006年推出由张枫主任发起的《性文明倡议书》,2007年张枫主任作词创作了《性文明之歌》,此外还有“电视论坛”和“现场论坛”。(5)宣传“防艾”保健康。每届都有“防艾”的图片展览。(6)引领时尚重审美。内衣秀是历届性文化节久盛不衰的保留节目,年年受到媒体及观众的热捧。(7)频频的关爱行动,群众受益。免费赠送安全套,组织一些医院到活动现场开展免费咨询和义诊。(8)销售两旺,生殖健康产业蒸蒸日上。(9)秩序井然,人流虽多治安好。(10)媒体助力,社会影响很广泛。
这些经验对全国其他地方开展类似活动,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总之,张枫同志主编的《性文化建设概论》一书,是一部关于性文化建设的开创性著作、奠基性著作。它的出版发行,是我国性学研究和性文化建设的重要事件,也是张枫等有关同志为我国性文化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我们祝愿张枫同志再接再厉,带领性学界同仁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繁荣我国性文化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