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 巍
过去100多天的奥巴马外交,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外交变“聪明”了。这正是奥巴马政府一再强调的所谓“巧实力”外交的核心。这种调整的走向及效果现在尚难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微笑”、“倾听”、“握手”的姿态,已开始改变布什政府给世人留下的“单边”、“黩武”、“傲慢”的印象。这样,问题就来了:当美国某些对外政策太过粗糙甚至粗暴时,我们其实反而比较容易做出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但是当美国变得更“聪明”,并且试图重振其“领导地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
对此回答,大概取决于我们以下几个立场:首先,美国是不是中国的敌人?如果是,逻辑就简单了:敌人犯错误越多越好;敌人变“聪明”了,那是大大的坏消息。第二,中美两国国际影响力的相对变化是不是零和关系。美国影响力的上升,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影响力的下降?第三,我们是从大国竞争的视角还是从和平与发展的视角来考虑中国的对外战略。
中美不是盟友,两国常有严重分歧,但美国也不是中国的敌人,不存在“敌人的错误越多越好”的问题。2009年4月1日,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宣布,将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合作与分歧在中美关系中长期存在,现在合作是主流,分歧是支流。无论从两国经贸关系、国际权势格局重组、还是共同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等视角来看,美国需要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稳定繁荣的美国。因此,美国错误犯多了对中国也不是好事。
既然不是敌对关系,中美国际影响力的相对变化就不是零和关系。近年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并不是因为美国犯错误。只要中国发展得好,美国影响力重新扩大也不意味着中国影响力的缩小。况且,即使退一步说,国际行为者不仅只有中美。美国就算失掉了某些影响力,也未必就会转移到中国。
我们这个世界并不仅仅是大国竞争权势的舞台。从世界各国的稳定和发展这个最大的目标来看,究竟是一个牛仔式的美国有利呢,还是一个更愿意对话、更有耐心的美国有利?就以我们中国周边来说,我们是希望美国与朝鲜、缅甸、伊朗等国对话呢,还是希望美国四处给自己树敌同时也让周边形势紧张呢?朝核问题六方会谈这样的机制客观上给中国提供了施展的平台,但如果朝鲜半岛实现和平发展,难道不是更有利于我们吗?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本末倒置。说到底,一个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上升,靠的是我们自己的和平发展,而不是靠别人犯错误,因此我们也不担心别人“变聪明”。当然,在欢迎美国外交“更聪明”的大原则之下,也必须看到中美两国存在不少观点分歧和利益差异,美国外交战略调整必然也包含一些冲击我们利益的地方,并给我们提出一些新挑战。比如,美国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新战略就是一例:美国向阿富汗增兵、加大对巴阿援助力度、更深入地介入两国政治,要求中国支持美在这一地区的行动……这些变化对两国、对地区意味着什么,将如何影响中国的利益以及与相关国家的关系?这类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细致深入的利弊分析,做出同样“聪明的”回应。▲(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