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群
春天,又到了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高峰期,为了有效地加以预防,以下知识应该知道。
什么是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以10岁以下的儿童最多见,约占75%。脑膜炎双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球菌,主要存在于病人、带菌者的鼻咽部以及病人血、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这种细菌对外界抵抗力弱,在低于37℃或高于50℃的环境中均易死亡。另外对干燥、湿热、寒冷及一般消毒剂均极为敏感。所以在体外不容易存活。根据脑膜炎双球菌表面多糖复合物抗原性的不同,国际上将脑膜炎双球菌分为13群,其中以A、B、C群引起的流脑最为多见。我国流脑的病原菌以A群为主。由于近年来采取对儿童注射A群脑膜炎双球菌多糖菌苗作为预防措施,使A群发病率逐年下降,但B群感染却逐渐上升。流脑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普通型流脑若治疗及时得当,95%以上可以恢复健康,而暴发型流脑的死亡率很高,应及时将病人送医院抢救。极少数的流脑病人会有后遗症,如失语(哑巴)、失明等。
流脑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轻型流脑只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痛、咳嗽或轻度发热等症状。典型的流脑则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脑脊液及血培养均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生长。
流脑传播的特点是什么?
人感染脑膜炎双球菌后,只有5%的人会发病,而大多数人没有症状。但是脑膜炎双球菌却潜伏在这些人的鼻、咽部,这叫隐性感染,也叫无症状带菌状态。当这些人说话、咳嗽时,会不断地从咽部、呼吸道向空气中散播带菌的飞沫。健康的人如吸入了带菌的飞沫,身体抵抗力又不强,就可能发病。因此,带菌者和流脑患者一样都是流脑的传染源。
由于带菌者无症状,所以对正常人群威胁极大。在非流行期,居民的带菌率为3%~10%,当人群带菌率超过20%时,就可能发生流行,而在流行期间人群的带菌率可高达50%以上。脑膜炎双球菌感染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产生的飞沫直接经空气传播。因此,居室拥挤、人口稠密、空气不流通等均有利于疾病的传播。
流脑流行的季节
流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11月到次年2月开始上升,2~4月达到高峰,5月下降。约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7~9年出现一次大流行。在感染的人群中,约60%-70%的人成为带菌者,其中30%的人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仅1%有典型的流脑症状。中小城市、城镇发病较多,山区、农村易暴发流行。
接种疫苗可预防流脑吗?
注射流脑疫苗可减少脑膜炎双球菌在人群中的传染,抗体至少可维持10年,保护率可达80%~90%,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的6个月~15岁的人群。流脑疫苗的接种期安排在每年的10~12月,也就是赶在流脑暴发前接种,到暴发期人体内才能产生抗体。
哪些人不能接种流脑疫苗?
春季为流脑的高发期,许多人会去防疫站接种流脑疫苗。但接种疫苗要先弄清自己的身体状况,避免盲目接种。以下人群不宜接种流脑疫苗:①目前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②有癫痫病史的人和精神病患者;③有高热惊厥史的人;④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尤其是脏器功能不全者;⑤过敏体质,如必须接种,则应在医生监护下接种疫苗:⑥急性传染病,如活动性结核及发热者。值得注意的是,注射了疫苗并不是进了保险箱,流脑疫苗使90%~95%的人群得到免疫,故注射了疫苗极少部分人还是有被传染的可能。
流脑流行期间应该怎样做?
由于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等弱点,因此预防流脑要经常晒衣服、被褥,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还可经常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应提高警惕;若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另外,在此期间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和探亲访友,应该多带孩子到环境好、树木花草多、空气新鲜的公园、绿地等以增强体质,家里也要多开窗通风,勤晒被褥。另外,用淡盐水漱口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脑脊液化验对孩子有伤害吗?
流脑流行季节,对一些被怀疑患脑膜炎或脑炎的患儿,医生总要抽脑脊液化验,以明确诊断。但不少家长一听要抽脑脊液,误认为是抽脊髓而加以拒绝,结果,反而耽误了诊断,加重了病情。事实上,脑脊液是循环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间的一种体液,它对中枢神经起着营养、保护和运输物质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儿童脑脊液数量为80~100毫升(成人是120~180毫升),其形成和更新速度都很快。脑脊液检查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脑脊液变化,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加以鉴别。抽脑脊液的部位,一般是从腰部第三、四腰椎进针,不会损伤大脑。同时每次化验,医生仅抽2~3毫升脑脊液。所以,不会影响孩子健康,也不会有什么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