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宇
作业预算是根据公司作业活动和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公司资源而编制预算的方法。作为企业管理控制的一种手段,作业预算的目的在于科学预测未来一定时期的最优资源需求量组合,使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完成预期的战略目标。作业预算的基本特点是将作业成本法引入企业预算管理过程中,编制作业层次的预算,而不是传统的产品层次的预算,从而将企业经营控制的重点由产品转变为作业。所谓作业是指企业为达到生产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由于在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产品本身的成本费用是难以被控制的,真正能加以控制的只是生产产品的作业和作业成本,而且作业消耗的资源可以较为准确地计量,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控制作业成本来减少资源消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产品、作业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出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作业以及完成相应作业所需的各项资源数量,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可见,作业预算是比传统预算更科学、更有效的预算管理方法,但同时,作业预算对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业预算管理作为一种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方法,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已开始被各国的许多企业运用。作业预算法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其他预算管理。作业预算管理较之传统预算管理的优势,可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在进行作业预算时,企业首先是确认各类资源,设立相应的资源库,并将各类资源库价值进行合理归集。明确客户需要以后,制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战略目标。其次确认生产过程中主要的作业,设立相应的成本库,并将各类资源库归集的价值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最后选择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分配率,最终计算出每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预算过程中,通过对资源价值和作业整合、分解的合理分析,按照战略目标分析客户所需产品的价值,调整资源需求和资源限额之间的差异,确定重点作业,消除不必要和低效益的作业,进行企业作业链重组,从而达到优化企业流程,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
2,有利于企业较早地调整资源供应量。在作业预算管理中,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资源动因率和作业动因率使资源的分解过程以及每项作业消耗的资源项目和数量得以清晰地反映,从而使企业可以较早地调整各种资源的供应量。
3,使企业流程控制更为有效。作业预算管理将预算直接深入到“作业”层面,企业预算中心可以清楚地掌握企业每项作业所耗费的资源及其变化,从而及时根据资源需要量组织资源供应以及所需要的资金。传统的预算管理只关注结果,不重视流程,而作业预算管理通过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的变化可以随时调整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流程和资金流程,实现各作业流程之间及整个企业流程的合理、有效衔接。
4,作业预算管理打破了部门间的分割。作业预算是基于企业各个作业流程的资源供求而编制和调整的,每个作业流程以及每个流程中的每个作业中心都会直接影响其他作业流程及作业中心预算目标的实现,会增加部门间主动配合的积极性。因此。作业预算管理有利于打破企业部门之间的分割,消除部门间的障碍,有助于将预算管理与其他管理手段相结合,提高企业整体的业绩水平。
5,作业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更加科学。传统的预算管理大多依靠单一的财务指标,但由于财务数据容易受到主观控制以及产生非主观的错误,从而产生误差,并且财务的短期行为也是对企业战略的一种偏离。而作业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了财务指标和符合企业战略目标要求的非财务指标两种,从而提高了企业绩效评价的科学性。
6,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对预算制定的积极性。对于企业基层员工而言。在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没有进行预算的权利,而作业预算管理要求每位员工都要正确对待自己所执行的作业,并要依据资源目标要求,自己来制定出作业业绩目标。这使基层员工对于预算年度内每个月份需要完成的作业量有很清楚的认识,从而使得预算更易于被基层员工接受。有利于提高基层员工参与预算制定的积极性和改进工作方法的热情,以此可以克服传统预算中员工的抵制情绪,使预算得以顺利的执行。
实践表明,利用先进科学的作业成本法而形成的作业预算管理,对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十分有效的。目前作业预算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尝试阶段,还有待于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