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金融巨骗:伯纳德·麦道夫

2009-04-30 09:44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4期
关键词:麦道

孙 锐

2009年3月12日,涉嫌诈骗全球不同客户500亿美元之巨的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低头认罪。这位昔日华尔街的风云人物不仅自己必须面对检察机关对其证券欺诈、洗钱和作伪证等11项犯罪的指控和背负最高达150年的牢狱之灾,同时以美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的事实给不可一世的华尔街一记响亮的耳光。

从奇人到巨骗

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的东六十四街133号的11层高的公寓是麦道夫用1000万美金为自己和家人购置的一座豪华住所。2008年12月11日,当麦道夫被检查官从寓所带出时,这位已经年愈70的老者知道自己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了。

1960年,麦道夫拿着自己在海滩上做救生员和安装洒水系统赚来的5000美元积蓄成立了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家公司主要在股票买家和卖家之间充当撮合交易的中间人。至1980年代初,这家公司发展成美国证券业最大的独立交易公司之一,到2008年底,该公司拥有7亿美元左右的固定资产。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新经济力量撑托下的极度繁盛将麦道夫送上了事业的快车道,一个显著的标志是,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进行的股票交易量一度占到纳斯达克的10%左右。趁着自己如日中天的大好机会,麦道夫开始与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搭上了密切的关系。后来的一切似乎发展的格外的顺利。在麦道夫的建议下,NASD建立了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协会(NASDAQ),而作为NASD最活跃的公司之一,麦道夫极力倡导证券交易的电子化,并最终实现了股票交易从电话到电脑的转移。1990年,麦道夫成为了NASDAQ的主席,同时担任NASD副主席、NASD董事会成员以及NASD纽约地区主席。

多年来,麦道夫一直致力于推进纳斯达克内部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在其开拓进取精神的指引下,NASDAQ成为足以和纽交所分庭抗礼的证券交易所,为苹果、思科、谷歌等公司日后到纳斯达克上市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致力于NASDAQ市场建设的同时,麦道夫的证券投资公司也为客户提供了非常可观的收益。在近20年的时间里,无论熊市、牛市,麦道夫管理的投资基金一般始终保持每月约1%的增长率,其对投资者年均回报10%以上的业绩让华尔街同行自惭形秽。曾经有人开玩笑地说,如果以投资工具来比喻纳斯达克前主席麦道夫,他被视为是最安全的美国国库券。

然而,一场罕见的金融危机不仅将华尔街掀了个底朝天,也还原了麦道夫的真人本色。由于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欧洲的银行家要求赎回在麦道夫公司高达70亿美元的资金,而这时麦道夫发现,自己已无法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筹集资金,并且公司已经发生了500亿美元的投资亏损。无奈之下,麦道夫向自己的儿子坦白了一切……终于,一幕悲剧上演了,同为公司高管的两个儿子选择了在当晚告发自己的父亲。

忽悠了半个世界

就像惊悚连续剧一样,从2008年底至今,麦道夫诈骗案每隔几天就爆出一个受害者。从国际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瑟尔,从好莱坞老牌女星莎莎·嘉宝到美国联邦参议员弗兰克·劳滕伯格……不仅受害的自然人名单仍在不断加长,而且汇丰、苏格兰皇家银行、日本野村控股等全球知名的金融公司都已列进了受骗的榜单,同时,据已经披露的信息,在麦道夫的公司共有的4800个投资者账户中,还频繁出现国际上许多赫赫有名的对冲基金和犹太人慈善组织。其累及之处无不一遍哀鸿。

美洲:美国至少有三家投资于对冲基金的基金在“麦式骗局”中遭遇巨大损失。其中费尔菲尔德-格林威治集团是麦道夫欺诈案的最大受害者,该公司的损失高达7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特里蒙特对冲基金公司,损失33亿美元,其次是马克萨姆资本管理公司,亏损2.8亿美元。另外,美国还有不少犹太人学校和慈善机构在这场风波中损失惨重,政府部门估计这些机构的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同时,加拿大皇家银行也因投资麦道夫公司发生了高达4亿英镑的风险敞口。

欧洲:在英国,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汇丰银行可能损失达10亿美元。在法国,Natixis银行对麦道夫管理的资产的间接风险敞口总计约4.5亿欧元,巴黎银行间接风险敞口达3.5亿欧元,兴业银行的相关风险敞口1000万欧元。在西班牙,金融巨头桑坦德银行亏损达到30亿美元。与以上国家相比,瑞士金融业则是麦道夫事件的最大受害者,亏损额可能超过50亿瑞郎。

亚洲:日本金融巨头野村控股因参与麦道夫的相关投资共有275亿日元的损失,同时韩国金融机构因麦道夫诈骗案可能产生了1亿美元的损失,其中韩国二大保险公司韩国人寿保险公司已经确认其曾以3000万美元投资美国菲尔费德-格林威治公司的属下公司。

国际机构:据国际奥委会财务委员会证实,国际奥委会大约有4.8亿美元投资与麦道夫管理的基金有关。与此同时,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慈善机构神童基金会也将大量资产交付麦道夫投资。此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瑟尔创立的人道基金会也不幸列入麦道夫的被骗名单之中。

个人:麦道夫的客户中有很多是他的多年好友,或者朋友的朋友,这些人的损失从4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其中95岁高龄的服装企业家和投资者卡尔·夏皮罗可能是损失最大的个人投资者。其家族发言人证实,夏皮罗旗下的公益基金向麦道夫的基金投资了5.45亿美元。无独有偶,好莱坞老牌女星莎莎·嘉宝的律师日前向外界透露,由于身陷麦道夫的骗局,嘉宝个人至少损失1000万美元。

其实,身处牢狱的麦道夫也许并不知道,自己酿成的灾难还并不只是无数个无法弥补的财产黑洞,更有许多令人悲怜的结局。现年60岁的毛琳·伊贝尔本来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市一名拥有至少730万美元资产的富婆,然而当她将全部家当都交给美麦道夫进行投资后,如今她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捉襟见肘、生活困难的“穷光蛋”。为了谋生,毛琳现在不得不当起了保姆。而由于不堪忍受被骗和投资人讨债的巨大压力,管理着20亿欧元的法国通路国际投资咨询公司创始人德拉维耶伊谢自杀身亡。

“庞氏骗术”

对于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如果说在经济十分景气和牛市的市场环境中每年为客户实现近10%的收益完全可能,但问题是,麦道夫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无论熊市和牛市,其管理的投资基金却如上了发条一般始终保持每月增长约1%的速度,这种情形就极不合情理了。其实,麦道夫玩转资本的挪移大法就是众人熟知的“庞氏骗术”。

“庞氏骗术” 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其为意大利投机商查尔斯·庞齐所发明。1903年,庞齐移民到美国,1919年他欺骗投资者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庞齐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

一般而言,“庞氏骗术”模式只能维持两三年,但麦道夫竟然运用长达20年,而且欺骗对象多半是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投资者,由此也不难看出麦氏对“庞氏骗术”的巧妙运用。

首先,麦道夫以“白璧无瑕式”的投资外壳包裹自己。在华尔街,麦道夫以从不乱花钱而著称。同时,麦道夫本人追求完美无瑕的从业记录,致力于公平交易,并保有高尚的道德标准,这些都是华尔街熟知的麦道夫公司标志。

其次,麦道夫善于利用奢华场所建立人脉网络抬高自己。麦道夫本是一个犹太穷小子,但却深谙结交名流之道。在纽约和佛罗里达,麦道夫夫妇经常出没在上流社会俱乐部之中,并不时在与富裕阶层的闲谈中显示出他熟悉股票市场的内幕交易。就这样,在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和鸡尾酒会的闲谈中,麦道夫的名字不时被提起,人们传说这位基金经理人能持续带来高回报。麦道夫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从纽约到佛罗里达,从明尼苏达到得克萨斯,麦道夫成为高端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显赫身份的象征。

再次,麦道夫以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而粉饰自己。通过麦道夫家族基金,麦道夫夫妇资助剧院、大学和艺术基金,他们还向许多犹太人慈善机构作出大笔慷慨捐赠。此外,很多民主党的政客都接受过麦道夫的政治捐赠。

最后,麦道夫通过制造神秘彰显自己。如实行“非请勿进”的客户政策,赢得了稳定的高端投资者客源。因此,长期以来,投资者要想被介绍与麦道夫认识、成功进入麦道夫的“投资圈子”都需要得到“说得上话”的麦氏朋友引荐。不仅如此,麦道夫的吸引投资的苛刻条件是,如果你想投资于麦道夫,那么请你不要问他关于投资的任何问题。至于为什么在别人不赚钱的岁月里,他可以赚钱,麦道夫则用几个字简单做了解释:“内部消息”。很多精明无比的对冲基金管理者、专业投资人士,竟也被“内部消息”这几个字轻而易举征服了。

一系列眼花缭乱的骗术让麦道夫逐渐赢得了“华尔街巫师”的声誉,麦道夫的基金也被圈子里的人简称为“犹太人基金”,甚至有些人称他的基金为“犹太人T-NOTES”,意指同财政部发的短期国债一样牢靠。《华尔街日报》由此作出这样的评价,麦道夫头顶的光环、稳定的业绩和神秘的手法,导致许多投资人义无反顾地加入进来。在熠熠生辉的外壳下,很多的蛛丝马迹泄露出来,高傲的华尔街对之视而不见。

“看门狗”哪去了?

在纽约曼哈顿中城耸立着一栋17层的红色大厦,这座椭圆形的建筑有个漂亮如其外表的名字——口红大厦。麦道夫的公司占据了口红大厦34层中的3层楼面:19层是公司的交易平台,18层是公司的行政办公用地,而17层是麦道夫公司最神秘的场所。不过,这里如今已经变成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办案场所,人们每天都能看到那些神情严肃的SEC办公人员在三层楼间匆忙地穿梭着。

自从麦道夫案见光以后,SEC已经成为了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口诛笔伐的对象。因为,在麦道夫行骗的20多年时间内,作为证券市场主要监管机构的SEC竟然无所作为,甚至行同虚设。

的确,过去的十多年时间中,对于麦道夫投资策略的质疑也不绝于耳。1992年,《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报道中即对麦道夫进行质疑。同时针对1982-1992年麦道夫基金每年回报为13.5%-20%的离奇事实,《巴伦周刊》策动三位权威期权策略师对麦氏投资模型进行反向工程演绎分析,得出了其无法得到上述卓越收益数据的结论,无奈被当时处于强势的麦道夫以“私人策略无法详细说明”口气而挡回。1999年,金融分析师哈里·马可波罗斯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检举麦道夫不可能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利润的事实,而且举报行动持续了9年,但一直没有引起SEC的高度关注。

更进一步分析发现,麦道夫的公司无论是投资和管理都有许多可疑的地方:

——注册监管。麦道夫拥有两家公司,一个是麦道夫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另一家则是投资咨询的对冲基金。SEC在起诉书中称,麦道夫是通过投资咨询业务进行诈骗的,而麦道夫的对冲基金直到2006年9月才首次到SEC注册。其实,麦道夫公司除了股票经纪和投资顾问业务之外,还运营着一个资金管理部门,该部门的客户可能就包括欺诈案中涉及的对冲基金等,而这项业务从来没有按规定在SEC注册。

——审计监管。自2006年9月麦道夫注册其投资顾问业务以来,SEC从来没有按惯例检查其账目,而在正常情况下,SEC在对冲基金注册的第一年会对其帐本进行仔细审查,然后每过五年审查一次。如此来看,唯一对麦道夫的对冲基金起监管作用的就只有他的审计公司了。但这家会计师事务所却位于纽约郊区,而且只有3名员工:合伙人、秘书以及一名会计师。

——财务监管。麦道夫是电子交易的先驱,他的证券公司也一直走在使用新技术前列,但他却禁止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在线查看自己的帐户,而只能看由电脑打印的纸张。同时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的所有交易均为麦道夫一人独断,他管理资产,并同时汇报资产的情况,公司的资产管理和托管并未分开。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

当然,如果说美国监管机构在针对麦道夫问题上无动于衷并不切合实际。早在1992年,麦道夫就因卷入一桩非法证券交易案受到SEC的调查,不过当时调查结果认为他没有“不正当行为”。另外,SEC也于2005年和2007年对麦道夫的公司展开过两次调查,发现3处违规行为,不过由于“属于细枝末节”而并未采取法律行动。

最后,笔者想起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95年,一个名叫里森的交易员,因违法交易,令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倒闭。28岁的里森曾经预言:“今后还会发生这种倒闭事件。”“请记住巴林,1995”,这是当年里森留给后人的一句经典话语。那么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改写“请记住麦道夫,2009”。▲

猜你喜欢
麦道
狂卷650亿的巨骗死得很孤独
“庞氏骗局”策划者的终结
金融巨骗麦道夫死亡
麦道夫的狱中生活
华尔街还有多少麦道夫
麦道夫:“裸泳”的骗子
麦道夫诈骗案秘闻
锒铛入狱
百亿金融巨骗出庭认罪
麦道夫储蓄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