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瑾明 兰秋霜
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 “村官”计划。2008年3月,中央组织部会同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座谈会,部署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时期。如何管理好“村官”,如何发挥“村官”价值,也已成为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图以重庆为例从政府和“村官”两者角度探讨,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发挥“村官”价值。
关键词:科学 村官 价值
自2008年以来,整个重庆村官选派活动开展了两届。第一届的时候由于经济形势良好及部分大学生对政府村官政策理解不够透彻,使得报考的大学生和录取的大学生比例不大。但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一直大幅下滑,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逐渐严峻。众多企业都在筹划裁员,众多大学生也都在一个又一个企业门槛前停顿。大家不得不承认,金融危机已经明显的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2009年重庆的选派大学生,考试竞争就显得异常激烈,平均比例就达到10:1。尤其是部分经济较好的区县,竞争比列更是吓人。江北拟录20人,报名人数近1000人;渝北区拟录53人,报考人数达2700多;北部新区拟录5人结果招来进400人报名。这种状况让我们不得不想到金融危机的厉害,原本大多数大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去的农村,现在看来也是欣欣向荣的一片景象,很是令人欣慰,令人感动。
农村,向来都不是一个有特别高的经济价值的地方。对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制度体制也绑着农村一步步地艰难前行。农村的萧条、农村的破败、农村的颓废及农村市场的萎靡都似乎都象征着“落后”。多少农经学者都劳神劳力的研究着各种济世良方,以期能振作那哺育我们每个人的地方。他们都是怀着无限的憧憬、无限的激情、无限的感情对农村泼洒着自己的血和汗。
可是那农村的真正出路在什么地方,那么又将会是谁去拯救它呢?
1996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是16717045.5万元,2002年是34914047.5万元,200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数额更达51610759.3万元。其中用于高等教育经费数额也是相当庞大。比如: 2005年针对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就达11285356.1万元[1]。如此一大笔的开销,实实在在的花在了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至少都会有所触动。因为高等教育机构的扩招,批量的大学生也应运而生。金融危机的袭来,确实让很多学生就业困难,但更多的还是很多大学生没有做好应对就业的准备。
目前,全国各个地方都在大力开展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农村,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个机遇,我们该如何抓住,该如何抓好,不仅仅成了我们政府当下的责任,同样也是有责任感的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将“村官”当成是眼前避难的场所,我们思考得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哺育我们的国家。笔者将从政府和大学生两个角度分别讨论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发挥“村官”价值。
政府在很多时候扮演的应该是环境的创造者,而不是活动的参与者。就犹如中国走的市场经济道路上一样,政府扮演的角色逐渐从以前的计划和参与转向引导和服务角色。新时代的“上山下乡”运动中,政府同样需要扮演好这种服务角色。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对政府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至于政府如何做好“服务员”的角色,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市财政应加大对偏远地区村官的补助力度,避免部分大学生将村官仅仅当做是一个“避难所”,让他们安下心来,实实在在地扎根农村,服务于农村。据笔者调查,2008年重庆选派的主城区村官和其他区县村官待遇差距较大,主城区村官收入高可达2500元之多,低则是在1300元左右徘徊。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到大量郊区村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增加了政府政策的不可预知性。据了解,村官收入主要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艰边津贴、保留津贴等构成,但是由于各个大学生村官所在区县财政收入有异,使得在补助和津贴方面就成了最大的差距。笔者不赞同将所有村官的收入拉到一样齐,但是必要的平等还是应该给予的,但差距在500元左右为宜。
二是市政府应进一步明确村官政策,使得村官心里有所准备,而避免下村2年后,人心惶惶。笔者通过与多位08村官取得联系,对他们进行了单独了解。发现大部分村官对2年之后的状况仍然茫然不知、或者是将信将疑、又或者是怀着侥幸心理度日如年。大部分人对政府村官政策的具体实施,都怀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根本没有一个对未来稳定的预期。这就更使得他们在基层每日如履薄冰,唯恐犯了什么会影响以后转正的错误,村官创业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带动村民致富更恐成为一种口号,而没有落到实处。
三是加大人事改革力度,为村官以后的成长创造条件及空间。通过更多的了解和调查,大量的村官还是寄望于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的锻炼。大部分人都比较肯定市政府在以后的人事考试方面肯定会倾向于有基层工作经验的村官,可见这方面的政策建立十分鼓舞人心,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创业的积极性。故笔者建议加大人事改革力度,推进和引导村官群体成为后备干部的队伍。如若这方面有强力政策支撑,那他们在农村的两年必将是体现和发挥他们价值的珍贵两年。对农村来说,才能真正起到千载难逢的机遇之作用。
四是加大村官的宣传力度,树立村官模范,给予荣誉和适当物质奖励。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村官生活的宣传,树立模范典型,加大对村官各种活动的支持和鼓励。
五是市政府及各区县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争取实实在在的实现带动农民发家致富。村官的真正作用不仅仅在于培养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同时更应该用政策的形式为他们创业创造条件。大部分的村官都是有着一定学识和眼界的,部分村官甚至有着较为丰厚的专业素养。在能力、在知识上面来说他们是有准备的,但要真正带动村民创业确实不是一点点激情就能办到。在很多时候都涉及到对启动资金、支持政策的渴求,这无形之中就设置了他们创业门槛。比如重庆江北区就出台了一揽子政策为大学生村官兴办项目带领村民致富搭建平台,“创办能带动村产业发展的实体企业最高可申贷100万元,享受政府全额贴息,贷款时间1年,期满后可续贷;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和重庆银行融资优势,创办中小企业单户贷款最高限额500万元,享受基准利率,由区团委全程代办,5万元以下贷款可免抵押物”。笔者相信,通过这些方面的作为,一定会使得大学生村官的价值得以发挥。
正如前面所说,政府只是活动环境的创造者,他不参与活动。而真正参与活动的所有的大学生村官,至于是否能发挥出他们的价值,关键也就在于村官自身。大部分村官都没意识到自己是国家花了大量物力财力培养的人才,至少可以说是国家需要的人才不为过。笔者通过和多位2008届以工作的村官及2009届刚考上的村官进行接触,发现大部分人都严重缺乏主人翁意识,也没有意识到自身将给农村带来的影响,更不用说积极主动发挥自身素质去影响农村。这种被动的适应必将使得他们错过大量的时间去深入熟悉农村的环境、去影响农村的人文风情。不能认识到自身价值,就不能正确给自己定位,就不能完全充分地体现出此次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的意义。故笔者希望通过以下意见和建议激发广大村官朋友的思考:
一是加大对党中央农村农业政策的认识和了解,真正地做到有备而去。通过对中央政策的学习,了解目前农业农村发展处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资源比较优势,利用自身各种网络关系及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敢闯敢拼的劲头儿,带动村民创业、致富。
二是树立主人翁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争取做到“农村荣我荣,农村衰我耻”,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避免被动适应,怀揣侥幸心理,只等转正。
三是充分发挥个人较强的学习能力,为农村引入知识元素,改善农村人文风情。大多数村官的学习能力都是很强,也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并且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在城市中完成学业,对城市文化及城市文明耳濡目染。我们应该将先进文化带到农村,改善农村人文风情,冲击残余的封建迷信势力,提高农村科学发展的活力。
四是积极主动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掌握本地农村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纸上谈兵,不好高骛远。深入农村,深入农民,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五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两年之后的考核,不怀揣侥幸,不“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用长远的眼光对待两年村官生活。
笔者肯定,通过政府和大学生村官共同努力,以科学的态度发挥村官的价值,农村必将真正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农村的面貌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年之后,我们必将发现,正是新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才开动了农村发展的引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李薇帆.江北区提供扶持资金鼓励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N]. 重庆日报 2009-3-11(3)
[3] 凃源. 江北大学生村官办厂?可贷600万[N]. 重庆晨报2009-2-25(4)
[4] 2008年选派生工资问题. [EB/OL].http://www.cq.gov.cn/,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