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军 刘运全 季岐卫
摘要: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适应当前的状况,为大学生作好心理服务,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
关键词:大众化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问题 对策
目前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需要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就是摆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一系列偏差和误区,并因此影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本身的健康发展。
一、中国大众化教育形成的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数量指标,还应有质的变化的内涵,包含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学术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一系列的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但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也应该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我国伴随扩招实现的教育大众化却不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也不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而是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实现的教育大众化,“其中许多举措的实施,都是依靠教育行政权力强制推行的,并不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自然发展的结果。所以,大众化潮流的形成,并非是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熟或者强大的标志”。这种政府硬性促成的结果导致我国目前的大众教育问题种种。首当其冲就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使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成为值得国家和高校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具备怎样的新特点和新方式,以及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开展,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1、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混淆
在高校中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倾向,将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都视为思想道德问题,对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概念的认识存在着错误,现在主要的就是把两者与精神疾病相混淆,这样直接导致了大家忌讳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愿望,或者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
2、以治疗为主,不注重预防
在现实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发展性的问题,由于很多心理健康工作人员把很多的精力放在个别有障碍的学生身上,这样就导致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忽视,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路越走越窄,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专业性不强
由于对心理健康工作现在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只队伍的专业性不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等等。
4、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形式大于实质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停留在办讲座、搞专题讨论、选修课等,内容枯燥乏味,不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得不到认同,造成心理健康教育是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势必导致效果欠佳。
三、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同时,由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也更高,要求更为全面,而大学生又具有一般青年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常对自己估计过高,家庭与社会期望过大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导致心理失衡。因此,高校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大学生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步入社会,去面对未来的挫折与困难。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校内传播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利用校刊、墙报、广播、网络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创办心理期刊、在广播中直接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鼓励投稿或论坛式的讨论起到间接宣传的作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也可以运用网络作为心理健康宣传的载体。在校园网上设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的专栏,使大学生在网上能轻松快捷方便的找到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
2、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预防,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应在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的学生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工作。也就是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应障碍咨询应更重视发展咨询。以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主、治疗为辅的发展性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全体大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重在建设、立足教育,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对大学生共同的成长成才过程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因此,就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的比率,以及对现有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再者就是加强各高校间和教师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沟通和交流,互通有无、经验共享、共同进步。
4、建立由上至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建立由上至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从政策到实际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形成从校领导到校中层领导到教师到学生的一个闭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使这个网络能很好的通畅,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性的发展,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克军,余春花.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特色化探究[J].教育与职业, 2005, (10)。
[2] 林红 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3 (3)。
[3]刘文政 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索[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