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光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党中央对抓好这一领域的党建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密切融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它的发展壮大为党的建设开辟了新领域。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不仅是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企业广大职工群众联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贯彻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精神成为新时期基层党建丁作的重中之重。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定位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在性质上不同,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应如何定位,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王河同志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功能准确定位及其实现方式》一文中认为“党组织的地位应处于非公有制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持这类观点的学者比较多。如:张守国同志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需要创新》一文就认为“关于地位作用问题,党的性质和执政的地位决定了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所处的是政治核心地位,发挥的是政治核心作用”。
那么,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究竟该如何定位呢?杭州市委党校高国航同志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问题研究》一文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地位处于一种失落状态”,虽说似有以偏概全之嫌,但这种现象确实在某些地方存在。针对这种党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的“缺席”现象,笔者认同皮黔生在《与时俱进有所作为——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水平》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即党组织是职工的政治核心,投资者的政治向导,政府、企业、职工之间的桥梁纽带。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以宁波市海曙区望春街道为例,街道现有私营企业82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和从业人员50人以上且年营业收入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达27家,占企业总数的32.9%。目前,共建立29个单建党支部和4个联合党支部,党员人数230人,其中,女性党员74人,占党员数的32.17%,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17人,占私营企业党员总数的50.87%。虽然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已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但业主党员仅16人(含1名女性业主党员),15人兼任党支部书记,明显呈现出学历偏低的特点,16名党员业主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6人。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难点
1党组织设置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相当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主要原因为:一是部分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方式的特殊性,部分企业主担心在企业建立党组织,有些工作开展起来不顺手,担心“多个婆婆多个麻烦”,担心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受影响,担心税收、劳动报酬、用工时间等一些敏感问题会受到党组织的监督制约。二是党员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到企业。他们认为到非公有制企业打工缺乏固定性。三是小企业多、党员分散、组织关系难接转。小企业中的党员人数较少,企业单独建立党支部不具备条件,几家企业联合组建则存在活动安排、经济负担等难以解决的问题。
2党内生活与党的活动难以开展。一是私营企业党组织不健全,难以履行职能。二是党的工作要求与私营企业主的价值取向存在矛盾和冲突。由于在许多方面受私营企业主的制约,党组织活动难以找到有效载体和途径,活动时间、场所难以保证的问题较为突出。三是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内容难以在私营企业中找到结合点,活动效果较差。有的党组织除收缴党费外,基本上不开展活动;有的即使能够开展活动,也只是学学文件,读读报纸,或开展一些娱乐活动,质量不高。加之一些党组织活动实效性不强,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影响了党员的参与热情,“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质量”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3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难。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业的党员,除极少数是企业主或股东外,绝大多数受雇于人,由企业的主人翁变成私人老板的雇员,由为“共产党的企业”工作到为私人老板打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反差,党员的理想信念逐渐淡化。如何把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人生信念与眼前的岗位统一起来,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在非公有制企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党员追逐经济利益,组织观念衰退,对自己要求降低,对组织生活的认同感存在偏差。
4党员发展难、管理难,及党组织参与决策难、实施监督难,工作方法、方式难以适应等问题仍困挠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受企业工作范围、活动范围、分布范围不断扩大的影响,党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于其他流动性更大的企业来说,部分党员怕丢饭碗,往往不愿意公开自己的党员身份,甘心长期作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隐性党员”、“口袋党员”。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浙江经验”以及对策分析
(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要把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而要完成这项任务,关键是要争取到企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党政干部联系企业主,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和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业主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真正从内心支持党建工作。望春街道非公办2005年制定了定人联系制度,即街道根据党建丁作需要,在每个非公企业党组织中确定一名党务联络员,专门负责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工作,从而使得街道非公办与各党组织间的沟通更加便利畅通。
(二)合理设置党组织,加快理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建立和健全党组织,是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工程”,做到凡是有非公有制企业的地方就有党员,凡是有三人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就有相应的党组织。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具有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等特点,可根据“就近管理,方便灵活,理顺关系,不留空白”的原则选择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模式。目前,望春街道辖区内已组建起31个“两新”组织党支部,4个联合党支部,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夯实了基层党组
织基础。2007年4月,街道成立了“两新”组织党委,建立了以“两新”组织党委为核心,以“两新”组织党建办公室为主体,以党员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各“两新”组织党支部为基础的新型“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体系。
(三)确立效益观念,突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性
企业的生产经营要讲究效益,没有效益,企业就没有生命。企业的党建工作,同样要讲效益,没有效益,就没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而企业党建工作的效益最终仍要由企业的效益来体现。因此,要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效益,必须着眼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努力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利用党组织自身的政治优势,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主办好企业,帮助企业确立经营方向,端正经营思想,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证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只有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党组织才能有地位、有作为。
(四)创新工作方式,賦予非公企业党组织更持久的生命力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固有特点的制约和企业内部环境和条件的差异,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既不同于党政机关,也不同于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无论是独立设置还是企业外设置的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均应坚持“分散、小型、业余、灵活、多样”的原则。在工作和活动时间上,要坚持以业余为主,尽量不占用生产、工作时间;在工作和活动内容上,要坚持指导性与自主性相结合,除传达重要文件和上级部署的工作外,其他工作和活动内容要围绕企业和党员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在工作和活动途径上,要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广大员工;在工作和活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并可实行党员通过书信、电话、个别谈话、上网等方式,针对党员流动性、复杂性特点,设立流动党支部或党小组,凭《流动党员活动证》或流动党员证明参加活动。同时,要注重运用高科技信息通迅手段,探索新的党组织活动方式。
(五)构建新型人才培育机制,确保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在党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上,近年来宁波市海曙区望春街道在加强党员私营企业主队伍建设方面,大胆探索并适时推出了——望春街道“两新”党组织人才培育机制。
2005年9月,望春街道首先选择海曙祥业零件制造厂和乾兴机械有限公司2个党组织进行为期1年的试点,前半年主要是对党支部书记及支委进行素质培训;后半年主要是对党支部所属企业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业务骨干、科室领导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以期通过对企业党员及员工的培训提高力企业服务的能力,进而树立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威信。同时,街道建立“两新”党组织人才培育组织机构,党工委在街道层面设立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办公室,全面负责对该项培育机制的监督和落实工作。各企业党组织的书记担任各单位的负责人。各单位在推选培育人选时,均需通过党内外的全面考察。
此外,还应做好党组织负责人选配;建立激励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党内制度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党建理论研究等各项重要工作,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得到顺利、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