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读懂一往“情”深

2009-04-29 07:17赵培培
江西教育B 2009年4期
关键词:情深慈母缝纫机

赵培培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文学作品无情不能成文。教师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渗透,从而达到学生与教材“文情合一”的境界。

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片段一:《慈母情深》(王崧舟)

师:当“母亲”两个字映入你眼帘时,你眼前闪过怎样的画面?

生:母亲在劳作。

生:母亲晚上为我们缝衣服。

师:把你的想象带进去,再读课题。(生读)我在“深”字下加了个着重号,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个字更能体现母亲对子女的深情。

生:作者对母亲不是一般的感情,而是有很深的情。

师:为什么用“深”字形容慈母的情,这个情到底深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入境始与亲”。王老师创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氛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世界,回忆有关母亲的画面,轻松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为下文的感悟积淀了情感。同时紧抓住“深”这个题眼,向学生传递出语文意识的重要性,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开课便闻语文香。

品读:一词一句总关情

片段二:《慈母情深》(王崧舟)

师:你们听到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心情很烦。

生:觉得很吵。

生:难受!想远远地躲开!

师:把你的这些感觉送到句中,读读这句话。

生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朗读突出了“震耳欲聋”)

师:“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为什么靠得这么近,还要大声喊道?把你们的理解送到朗读中去。(生再次齐读)

师:母亲,昨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生再次齐读)

师:母亲,明天将在什么环境中工作?(生再次齐读)

师:母亲,春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生再次齐读)

师:母亲,秋天、冬天在什么环境中工作?(生再次齐读)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

王老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震耳欲聋”反复品读,引领学生逐层感悟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又紧紧抓住母亲可能会在什么环境中工作,反复品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从而使学生对课文中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了独到的体验,深刻体会母亲为了这个家,为了孩子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引领学生步步深入,去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读懂 “慈母”,悟到“情深”。

活读:对比抒发心中情

片段三:《第一次抱母亲》(于永正)

师:想一想,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

生:是欣慰的泪水。

生:是高兴的、幸福的泪水。

生:是激动的泪水。

生:母亲的泪水是甜的。

师: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当我们回忆一下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边讲边把黑板上的“第一次”和“无数次”圈起来并用线连起来)放在一起的时候,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生:母亲的爱是无私的,她不需要什么回报。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

生:母亲的胸怀是最宽阔的。

师:此时此刻于老师最想用孟郊《游子吟》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此刻的心情。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对,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得再多,也难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请记住这句话。

“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于老师引导学生充分感悟这一份浓浓的慈母情,让学生内心产生爱的共鸣,进行爱的表白。这是一种真正的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一种会让学生感受到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的心灵对话。它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另一个高峰,并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运用的能力训练,把思维引向深入。

语文教学,需要感情的投入,需要氛围的渲染,需要情境的体验,需要心灵的沟通,名师们解读文字背后的慈母深情可谓是独具匠心。(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喜欢
情深慈母缝纫机
慈母心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我的情深你若懂
猫须镇的缝纫机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峡谷情深
从来缘浅,奈何情深
情深一刻 恋恋一生
缝纫机测振装置专用改造研究
慈母盼归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