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甘杏
科学探究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发挥潜能、克服困难、艰辛探索、不断实践、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通过科学探究能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具有个体意义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得到提高,体验科学思想。
学生的探究,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经知道的知识的“再发现”,是定向的、有计划的探究,其材料是现成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提、猜、动、论、评、合”。等环节。科学探究的重点并不在于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探究技能上,而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走进科学,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和创新的科学精神。要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扎实开展,不“穿着新鞋走老路”。就必须对这项活动给予指导,扫除障碍,以下谈谈我们所做的几点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我们曾经在考卷中“就沸腾现象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想不到有的学生竞说:“我不懂得提问题”,这说明一些学生平时没有问题意识,也说明要想让学生提出一个紧扣课题的问题或一个具有创造陛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创造过程,这也正是沪科版教科书处心积虑,刻意要引起我们重视的一个栏目“请提问”的真正含义。因此,我们对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从小就要倍加爱护,每当他们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要以爱意的目光给予鼓励,不可以为他们的问题简单、幼稚而取笑学生,当他们提的问题让我们无法回答时,则要诚挚地说,你问得很好,可惜我也不懂,让我们一起探究吧。这种不掩饰自己不足的行为做法,必定使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联想无限。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回顾物理学的发展史,物理学上许多重大的突破,往往是先猜到结论,然后给予逻辑的或实践的证明。1990年普朗克摒弃了经典物理学的观点,大胆提出了量子论的假说,1905年爱因斯坦在没有足够的实验证据之前,利用了光子解释了光电效应,并预言了实验结果…,我们常说的定律,也离不开直觉思维的指引。由此可见,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如布鲁纳指出的“直觉思维、机灵的推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而又迅速地作出试验性结论——这是从事任何一件工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应该明确,一个人只有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了解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才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联系,才不致于无根据的胡猜乱想。
三、点拨实验难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科学探究
学生经历了前两个环节后,即可进入科学探究的核心,引导学生以猜想为指导,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激活自己的实验技能,确立实验方法,安装实验装置,在实验安全的情况下自行操作,收集实验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为例,教师必须重点引导的两个方面是(1)探究方法,可让学生回顾生活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或者通过生动的比喻,让学生理解“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的物理思想。(2)如何操作才能找到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方法(这点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滞后,学生不可能想到要让“木块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一实验条件),解决这两点之后,教师巡回辅导,及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排除困难,并要注意发展学生细致认真和实事求是以及反复实验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忠实地记录实验现象和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要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论证,从纷繁复杂的过程中剖析现象的因果关系,从而认识现象的本质特征,学会应用文字、图表,数学公式等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
四、指导学生评估探究过程
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反思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实验器材能否改进,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误差来源于哪些方面,自己在动手实验中有哪些心得等,是提高实验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探究摩擦中,有的同学指出,实验的关键是“让木块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而我们只用眼睛观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时来认定,这样收集到的数据可靠吗?”由此他们提出使木块静止让木板匀速运动进行探究,我们除了肯定这个设想,还鼓励学生上网学习别人在这个方面的探究成果。
五、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在合作中提升
回想我的学习生活,老师布置的作业碰到了难题随时有兄弟姐妹的相互指教而畅通无阻,我们随时交流思想和学习心得,玩起各种游戏,走进田野能认识许多农作物和小草、能观察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上山又能听大人们介绍各种树木,我们身边的优质资源成功的武装了我们的大脑。而现在的学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平时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上学也是父母专车接送。长期的独来独往,他们与父母的交流渐渐地貌合神离,加之父母、老师长期的鼓励、赞扬让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和批评的个性。因此,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解放他们的那颗孤独的心,让他们获取同学们从五湖四海各地带来的信息。而科学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普遍的实验数据,使他们在寻找规律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让同学们学会采纳别人意见和与人沟通。再以《探究摩撩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例,各组的结论分别为;(1)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2)重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3)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4)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5)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6)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哪个结论更具科学性呢?通过交流,同学们扬长避短,圆满地完成了科学探究任务,提升了科学探究能力。
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上下求索,一定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这项活动成为学生的无纸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指尖带领自己走进科学,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