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瑶 张樱
梶井厚志曾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筑波大学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回到日本京都大学担任经济研究所的教授。梶井教授研究的课题听着就让人头疼: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金融市场理论和博弈论。
梶井教授深知没几个大学生对他的学术研究感兴趣,所以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能把经济学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办法,他找到的居然是中国成语!
梶井教授所介绍的成语全都源自中国,而且几乎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典故。众所周知,独立的经济学历史只有短短不到300年,更何况是现代经济学。用古老的成语故事来解释现代经济学能行得通吗?难怪有人讽刺他:“一个日本人,居然想卖弄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可是读过梶井教授的书,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现代经济学的结构和原理,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早就已经存在了!那些成语中的古人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伟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现代经济学的思维。在梶井教授看来,“渔翁得利”讲的是博弈论中的预测和策略性环境,“他山之石”讲的是分工与专业化的经济效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讲的是经济信息的连锁效果。不仅如此,我们平时听起来就头大的经济学理论——沉没成本、规避风险、追加收益、外部效果、框架效应,都能在中国成语中发现它们的用武之地。
学术研究无国界,经济学原理也同样不分国界。梶井教授从耳熟能详的成语出发,带领学生更有效率、更有趣味、更加生活化地学习经济学,这种学习收获大,学到的东西可以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
我们不期待自己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但可以用经济学家的视角去观察生活。
“覆水难收”讲的是姜子牙与妻子之间的故事。姜子牙年少家贫,服侍他多年的妻子见他不慕名利,便忍无可忍,与他解除了夫妻关系。直到有一天,西伯侯与正在钓鱼的姜子牙相遇,惊讶于他的才华,拜他为军师。分居多年的妻子精心打扮一番直奔姜家,要求恢复夫妻关系。姜子牙把身边的一盆水泼洒在地上,比喻两人的关系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无法恢复。
从“覆水难收”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何看待成本,是判断你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标准。
要做一个明智的决定,必须懂得如何正确地计算成本。经济学中所讲的成本,指的是将来经济活动的开展所消耗的物品和服务资源,这些统统叫做机会成本。对于已经花费的、不可能再收回的费用,或者说不管你采取什么手段都无法再节省的费用,经济学家称之为沉没成本,也称为沉淀成本或埋没成本。在姜子牙眼里,他和妻子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种沉没成本,无论妻子怎么努力,她也无法收回之前解除夫妻关系的成本。换句话说,水已经泼出去了,再也无法收回。姜子牙泼水其实是变相地劝说妻子,不应该把不可能改变的事情列为投资目标。
对沉没成本考虑不周会给你带来多大损失呢?
很多人都做过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吃自助餐的时候,不惜命地狂吃,最后把肚子吃坏了。他们是想把花出去的钱吃回来,一次吃够本,所以拼命地敞开肚皮往里填,过后又因为肚子不舒服而后悔。这种不合理行为说明:你忘了拼了老命想吃回来的钱已经是一种沉没成本。如果能把握这一点的话,每次吃自助餐之前,你就会和自己的肚子商量之后再决定该吃多少。一旦学会运用“覆水难收”中暗含的经济学原理,你就不会有“吃够本”的想法了。
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招纳各类人做门客,并且一视同仁,于是各国的人才都慕名前来归附于他,号称门客三千。后来,他到秦国时被秦昭王软禁,靠着一位善于钻狗洞偷盗和一位擅长模仿鸡叫的门客,才得以成功逃出秦国。
梶井教授把“鸡鸣狗盗”故事中收养门客的这一做法解释为一项投资。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把表面上无用或是看似吃亏的行为,当成是一种资本投入,以谋取将来可能会获取的收益,这就叫投资,将来获得的收益就是投资收益;相反,如果没有把握住投资机会,那么投资收益就无从谈起。
判断一项投资究竟有没有价值,不能仅仅从最后获得的利益来考虑,正确的判断方法应该是比较收益与投入费用的差价。从“鸡鸣”“狗盗”两个人身上,孟尝君也算获得了投资收益。但是这三千个门客当中,肯定隐藏着不少成天大吃大喝、懒惰昏睡之徒,他们从来没有为孟尝君的投资做过任何贡献。所以,如果要对孟尝君门客的投资效果进行评估,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统计一下那些没有投资收益的人的数量。
在经济领域,所谓幸运儿,就是从投资中偶然得到收益的人;所谓明智者,就是尽量提高自己成为幸运儿几率的人;所谓愚蠢者,就是无法区分必然与偶然的人。那么孟尝君是经济学中的幸运儿还是愚蠢者呢?
对孟尝君来讲,去秦国当官可以看做是一项大投资。但是他没有考虑到被软禁的可能性,这是他在风险管理上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不过,这只是一段已经发生过的历史,再怎么评价也不能改变孟尝君的命运。纵观经济行为史,即使是一个万无一失的投资方案,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完全没有料到的意外事故而失败。所以我们既无法对一个进展顺利的投资项目进行投资效果评估,也无法做事后诸葛亮,对一个失败的投资项目进行效果评估。事实上,在经济学中,至今没有一种通用的效果评估方法。所以,孟尝君究竟是幸运还是愚蠢,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朝三暮四”是关于分配的故事。宋国的狙公喜欢养猴,所以总是尽量满足猴子对橡子的需求。不幸的是,狙公的经济情况忽然变得有点紧张,于是他跟猴子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橡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行吗?”猴子生气了。狙公只好改口:“早上给三颗确实有些少。那这样吧,早上给四颗,晚上给三颗,可以吧?”猴子们大喜不已。
其实,“朝三暮四”的本意是说用花言巧语迷惑对方,使对方陷入圈套。可是随着成语内涵的慢慢演变,它的意思也有了很大变化,但它的本意和经济学大有关系。在理财过程中,很多人只看到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没有考虑到全局。
即使是同样一件事情,只要改变一下表达方式,给不同的听者,也就是做决定的人的感觉肯定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在选择、行动上的差异,这种现象就叫做框架效应。
走在大街上,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保险广告:“买我们公司的保险,您每天只需要缴纳27元。”每天27元,一年365天下来将近1万元。但是和“买我们公司的保险,您一年只需缴纳1万元”这种广告词相比,一天27元听起来似乎更便宜。这在经济活动中是一项重要策略。
你也许会问:那框架效应岂不是商家拿我们当蠢猴子耍的把戏?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们各有各的看法,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种手法在广告宣传中经常被用到,而且还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商家就是利用这种手段,巧妙地改变一下表达方式,就能让框架效应影响你的选择,从而进一步影响你的判断力,使你买任何东西的选择行为都能朝着有利于商家的方向发展。
(赵晓明摘自《大学生》2008年第23期,刘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