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琪
马未都收藏古玩,也收藏记忆。20世纪70年代初,他到京北的密云水库探望在那里下乡的表哥。一大早,有知青带他钻进附近的农田偷玉米。煮熟的青玉米美味异常。狼吞虎咽后,他们随手将玉米棒子扔出院子,心满意足地午睡去了。没多久,马未都在一片争吵声中被惊醒,见几个农民手持镐头、镰刀打上门来,说他们偷了自家的玉米。知青辩解说:“我们吃的是自己种的。”不料,一农民高举着被啃过的玉米棒子说:“我们的玉米16行籽,你们地里的只有14行,若有一个16行的,算我白说。我们种的是改良品种。”
30多年过去了,马未都在他的博客里写道:那天,我记住了玉米的香味,也记住了玉米的常识。
戒烟
某作家烟瘾很大,终于痛下决心戒烟。一日,他回家看母亲,得意洋洋地说自己戒烟了。
母亲不信:“真的戒了?”
过了一会儿,只听母亲在一旁自言自语:“没有想到我儿竟是个如此薄情之人。抽烟十几年,说戒就戒了。”
臭鱼
有一位杂志主编的女儿嫁给了一个美国人,夫妻两个去探亲。
一星期不到,他们就回来了。有同事问:“怎么不多待几天,签证有效期不是有三个月吗?”
主编笑着说:“我们不做女儿不喜欢的臭鱼。”
同事不解,主编就翻出女儿的邀请信。
女儿说:“美国人有一句谚语,做客超过三天就像鱼一样,要发臭了。”
王西麟棒喝
导演李杨在电影《盲井》获奖之后,2007年又推出了《盲山》。公映前,他为朋友们举办了小型放映会。电影结束了,字幕徐徐打出,观者纷纷站起来,准备离开。突然,有人大喝:“都给我站住!你们算是有教养的文化人吗?电影还没有完,你们太不尊重艺术家的劳动了,还有音乐,音乐!它们是完整作品的一部分。”
大家回头一看,一位身穿白衣的儒雅长者暴跳如雷,是著名作曲家王西麟。在场的所有人羞愧不已,纷纷坐下,聆听美妙的音乐,直到最后一个音符。
黑店
前年圣诞节,香港女作家王璞和丈夫走到一家参店,挑了几种参,称好,付了钱,然后等待加工切片。
店小二把包好的参片送出来,她丈夫接过来一捏,突然咆哮起来。他一把抓住店小二的衣襟:“你竟然骗我?”然后,把参片重重扔到柜台上,拉了王璞转身就走。
只见店小二惶恐不安,紧随出门,把买参的钱塞到他们手里,又拦住一辆的士,点头哈腰,送他们上了车。
整个过程也就几分钟,王璞完全不明就里。她丈夫笑着说:“参片抓在手上,如果是刚切的,一定是温热的。但我的手感是冰凉的,肯定被掉包了,这是一家黑店。我能不恼吗?”
(刘晓梅摘自《启迪》,杨志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