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观光果园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2009-04-29 09:20张红贤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年1期
关键词:困境对策

[摘要]观光果园是旅游和现代果园相互交融的新兴产业,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发展较快,但是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以广州杨桃公园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观光果园发展的困境,如资金来源不足、经营品种单一、社区居民对观光果园认识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加快生产与旅游的结合;引进和培养管理人才等。

[关键词]观光果园;困境;对策;杨桃公园

[基金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张红贤,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旅游及旅游资源开发与营销,广东广州,510665

[中图分类号]F30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1-0114-0003

一、引言

观光果园是利用果园景观、果园周围的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果品生产、产品经营、农村文化及果农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一种果园经营形态。其显著特点是将果园景观及劳作等功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利用,集果品生产和旅游观光于一体。

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开始关注观光农业与观光果业。100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不断地提高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进行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观光果园。如美国的蓝莓园、法国的葡萄园等。国内的观光果园于1980年代后期首先在北京兴起,形成了民俗旅游、民俗文化、采摘活动、农家乐以及高新农业示范园等模式。这一举动带动了其他省市及周边地区观光果园的发展。各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优势,建立了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观光果园,开展采摘、农家乐等活动,并形成了荔枝节、杨梅节、石榴节等节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各地观光果园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使经营面临困境,如资金来源不足、经营品种单一、社区居民对观光果园认识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等。本文通过对广州周边地区的观光果园进行调查,了解当前观光果园的经营情况,以杨桃公园为例,总结目前观光果园存在的发展困境,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杨桃公园发展的困境及分析

杨桃公园始建于1997年,至今已有11年历史。该公园位于广州市东圃区边缘的城乡交接处的前进村,距离广州市天河区中心约10公里,是在广州市政府的主导下由当地的前进村村委自主建设和经营管理的观光果园。该公园总共占地300亩,主要以种植杨桃林为主,兼有少量的木瓜种植。园内整洁安静,杨桃林郁郁葱葱,并按照园林规划的原则,设计了一些园林小品。湖水、绿草、假山、桃林构成了一幅绝好的生态美景。然而这一幅生态美景却成为前进村民心头的一块病——该公园自建成后年年亏损,农民无利可收。

(一)维护投资成本大,经营收入低

公园占地面积300亩,面积虽然不大,但是由于该村土地利用方式及村里各生产队利益的原因,这300亩土地为租用的土地,年租金150万元,这对村集体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再加上几十名员工的工资及园区花木、设施等的正常维护费用总共约60万元左右,这样全年下来经营花费总共210万元左右。然而目前该园区的收入却很有限,仅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是来源于门票收入,二是来源于收获季节杨桃的销售收入。据园区工作人员透露,杨桃每年的销售收入大约为6万元左右。该果园的门票价格为5元,其客源市场主要为附近及广州市区居民,但由于果园对当地社区居民实行免票优惠的制度,所以大大降低了其门票收入,实际的门票收入总共约27万元左右。这样一年的经营收入约为33万元,而投入将近有210万元。因此,出现了自建园后连年亏损的局面,每年亏损近200万元,经营状况最好的年份亏损也有150万元。

(二)产品品种单一,深度开发不够

杨桃公园的产品形式非常单一。目前面向游客开展的活动项目有:杨桃林观光、烧烤和垂钓,活动项目数量少、游客参与性差,而且与其他观光果园项目雷同。此外,果园对于产品的开发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园区景观进行深度开发不够。比如如何弘扬果文化,营造尽可能多的旅游景点;如何运用食物链原理,使观光果园的初级产品及加工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及废弃物得到进一步开发等。因此,尽管园区环境优美,但却难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在此停留,除烧烤游客外,很多游客只看过部分景观后即无兴趣,大部分游客停留时间很短。果园建成之后,原本每年在杨桃成熟的季节,园区会组织游客进行杨桃采摘活动,当时日游客量能达到五六百人。但是自2006年开始,园区决定不再对外开放采摘杨桃。根据工作人员反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园区认为部分游客在采摘过程中浪费现象严重,对桃林和果树的损害严重,致使修复成本增多;二是园区对部分素质较低的游客缺乏管理的经验和措施。

(三)农民对观光果园旅游的认识不足

通过对当地村民的调查,发现村民对观光果园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村民们始终认为发展工业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首要途径。前进村处于城乡结合带,周围有较多的中小工厂,目前村集体将村里的土地租用给周围的工厂,村民采用分红的形式获取土地租用的租金,村民对这种安排也比较满意。在调查中,村民反映他们更愿意把这300亩土地转让卖掉获取土地出让费,也不愿意经营果园。这在当前的情况下不失为改善经济条件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手段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从长远看来,这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受制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土地再利用的质量。另外,通过土地转让给工厂也难以改善社区村民的居住环境质量,周边工厂的增多,致使社区粉尘增多、空气质量下降,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观光农业的发展是村民真正利用自己的资源发展经济,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且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进而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然而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当地村民对发展观光果园的这种作用还未充分认识到。

(四)政府支持力度不足,经营效率低下

观光果园是新生事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支持。杨桃公园是广州市建立较早的观光果园,政府应该在理念上加以引导,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加强扶持,在技术上进行指导。根据工作人员反映,公园自建成以后,一直都是前进村自行经营和管理,政府很少过问。当地村民本身对这种新生事物认识不足,充满怀疑,而观光果园的发展又缺少外界的支持,所以经营的热情不高,效率低下。

前进村有10000多村民,而在公园从事工作的只有几十人,每月收入只有几百元。该村村民主要依靠把自己的土地出让给附近工厂获得的土地出

让费为收入来源。该公园的建设并没有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上的好处,村民甚至不想继续经营下去。由于景区连年亏损,现在日常维护的费用是由前进村的四个生产队集资而来,每个生产队每年分别拿出30万投入到该景区的维护中来。一边是依靠土地出让费获取收入,另一边是把这部分收入再拿出来维护景区的经营,农民比较苦恼。

由上看出,观光果园的发展存在多方面的困境,而且在广州周边地区存在这种困境的观光果园还不止一个,有些观光果园存在的问题甚至还要更严重一些。如同样位于广州市郊区的橄榄公园,现在不仅游客几乎无人问津,连维护也很松散。

三、观光果园发展与和谐农村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述当前观光果园存在的困境,笔者认为观光果园的开发和建设应在以下方面得到加强。

(一)加强宣传促销,提高认识

观光果园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特殊形式,是对旅游业的补充和完善,更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利用观光果园除了具有经济作用外,更能美化农村社区居住环境,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首先要在农村社区内部加强宣传,让居民了解开发观光果园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对观光果园认识程度。对外要向社会积极宣传观光果园的生态旅游功能,使旅游市场对观光果园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吸引游客来游览观光。观光果园不仅可以提供生态观光,其包含的农业知识和农业种植技术等对游客都是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的,尤其是城市中的中小学生对此感到非常新奇。因此,可以与市区学校联系,将观光果园作为中小学生的野外教育基地,也可以成为各大中专院校尤其是农林院校的学生野外实践的基地。此外,还要向社会宣传观光果园的开发前景,以吸引人才和社会投资。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景观的深度开发

观光果园的开发要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来布局。杨桃公园前身并没有杨桃的种植基础,而且还是租用土地建设观光果园,这无疑违背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大增加了公园的开发成本,降低了村民的开发热情。此外,杨桃公园的产品品种单一,开发深度不够,这说明其在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今后在景观设计方面应进一步丰富景观的层次和内容,增加景深,同时增加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如园区可留有一定面积的体验场地,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事操作、果树修剪、水边垂钓、果菜采摘等田园乐趣,使人们在饱览田园风光之余,还可实地了解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在参与各种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同时,体会农民耕耘的辛苦和分享收获的喜悦,寓教于乐;也可以在杨桃丰收的季节以杨桃为主题举办杨桃节等扩大宣传和销售。此外,还可以扩大公园的内涵,将相关的一些农业生产活动纳入到景区,丰富活动内容。

(三)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观光果园具有果品生产、观光旅游、科普示范、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政府应在观光果园的发展和建设上进行宏观的指导和规范,并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观光果园的认识。现阶段内,当地居民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知识的了解和重视,并缺乏长远经济建设的意识,因此对观光果园的建设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应该加强引导和支持。不仅要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还要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提供扶持。世界上观光果园经营发展比较成功的我国台湾和法国,其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就得力于政府在资金、技术上的大力支持;而日本观光农园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在农园建立之初,当地政府为其提供适宜的硬件配套设施,同时提供配套的优惠政策。此外,政府还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加强对观光果园的关注,吸引社会投资。这样农民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观光果园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大为提高。

(四)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果园开发,实现农业观光与农业生产的结合

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活动的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被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再使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而不是用过一次就了结;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观光果园依托的基本资源是田园景观、环境资源等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农游合一”的特点,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特色。这种旅游活动不仅能够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还可以生产并开发环保型的农产品或保健、绿色食品作为旅游商品;对旅游者留下的废弃物可以利用生态链处理,将“废物”变成原料,以减少“废物”的处理成本和原料投入成本。因此,果园观光旅游能够起到休闲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及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通过发展农业旅游可使“食、住、行、游、购、娱”众多行业的相关产业链导入循环经济发展圈,从而促进相关产业循环体系、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和生态保障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五)加快引进和培养观光果园所需的各类人才

观光果园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尤其是后续养护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广州市杨桃公园当前经营的困境就与缺乏相关的经营和管理人才有关。比如当发现有部分游客踩踏果树、只摘果不付钱的现象后,园区管理人员没有找到如何更好地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结果采取了取消杨桃采摘这种消极的处理方式,致使园区游客数量缩减,究其原因还是缺乏合格的管理人才。再比如,由于缺乏技术人才,果品没法做到深加工,致使整体景观和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因此,为解决后顾之忧,应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观光果园多数地处城郊,对高校毕业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广州市高校比较多,很多高校均设有管理专业,人才较多,同时像华南农业大学这样的院校又有果树种植、果品加工等比较对口的技术性专业,因此园区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获取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可以与高校合作,高校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园区免费为高校提供实践场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生源充足的有利时机,多方吸纳人才。同时,要尽量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人才留得住、用得上。此外,还要加快培养自己的乡土型人才。

四、结语

观光果园是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特殊形式,具有果品生产、观光旅游、科普示范、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特点。它是对旅游业的补充和完善,是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具有美化农村社区居住环境,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但是限于地域布局和社会认识不足等原因,观光果园的开发在一定时期内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该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引导,增强社区居民和社会公众对观光果园的关注。同时当地居民应该加快观念的转变,放远眼光,引进人才,积极按照市场需求和园林规划的原则,科学合理设计果园景观和项目,增强园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提升观光果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困境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困境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