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八十回后改编难点试析(中)

2009-04-29 09:16任少东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1期
关键词:判词妙玉凤姐

任少东

较前八十回严重背离的黛、钗形象如何处理?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八十回后改编难点之五

《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中,非惟宝玉的形象遭到彻底颠覆,黛玉和宝钗的性格也被极大地扭曲,严重背离了原有的性格特征和合乎逻辑的发展轨道。众所周知,在前八十回书中,黛玉是宝玉唯一的“知己”,从不说“混帐话”,是宝玉叛逆精神的主要支持者和心灵上的慰藉者。但在续书中,黛玉的思想突变,第八十二回,宝玉放学回来看望黛玉,黛玉急忙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的头里”。这完全不像玩笑话,倒是很有鼓励宝玉读书的意味。紧接着又谈论起八股文:“我们女孩儿家虽然不要这个,但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近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那时候虽不大懂,也觉得好,不可一概抹倒。况且你要取功名,这个也清贵些。”就连宝玉也觉得这话“不甚入耳”,“势欲熏心”。第九十四回,怡红院里的海棠逆时而开,探春等人认为“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独有黛玉高兴地先说了一个“田家荆树”的典故,又说:“如今二哥哥认真读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第八十五回贾政升任工部郎中,原先视做高官者为“禄蠹”的宝玉忙忙去向贾母报喜,不料黛玉早已抢在他的前面来到,正“挨着贾母左边坐着呢”。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说了“混帐话”,黛玉对与宝玉之间的信任关系也产生了动摇,第八十二回黛玉做了个莫名其妙、不伦不类又血腥气十足的梦,梦见父亲娶了继母,自己由贾雨村作媒,许配给继母的亲戚做续弦。她向贾母求救,贾母态度冷淡,表示不管。宝玉却来向她道喜。黛玉指责宝玉无情无义,宝玉表示:你既有了人家,咱们各自干各自的了。后来又说:你不信我的话,你就瞧瞧我的心。说着拿出刀子往胸口上划,只见鲜血直流,又伸手去抓,喊道:不好了,我没心了,活不得了!说罢眼睛一翻倒下。这样的梦境与曹公笔下的梦境真有天壤之别,与黛玉应有的气质、教养、身份格格不入,也与宝黛原有的关系大相径庭。

其实,曹公笔下黛玉的命运结局应该不难揣度。首先,黛玉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黛玉初入贾府,就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很不客气地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在贾府是个有头有脸的仆妇,黛玉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置“打狗也要看主人”这句古训于不顾,可见其反抗精神是多么强烈!其次,黛玉视与宝玉的爱情为生命。第六十四回黛玉的《五美吟》咏了历史和文学作品中的五位女子,即西施、虞姬、昭君、绿珠和红拂。西施的命运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随范蠡泛游五湖,二是越灭吴后沉水而亡。从诗中“一代倾城逐浪花”可知,黛玉取得是沉水而亡一说。虞姬是饮剑而死,绿珠系坠楼而亡,红拂则是与心目中的英雄私奔。所咏五位美人中,三位是自杀而死,一位是私奔,贯穿其中的一个要旨就是:失去爱情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当爱情与生命不能共存时,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死亡。再从黛玉的判词“玉带林中挂”看,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黛玉应该是在“木石姻缘”彻底被扼杀后,用一条玉带自缢身亡,以这种最极端、最强烈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抗争。

如果说续书中宝黛形象和性格的严重背离非常明显的话,那么,宝钗形象和性格的背离则显然要隐晦得多。主要集中在一点上,即宝钗原先所具有的性格上的丰满、富杂、多样性一变而为简单、单一和抽象化。前八十回中,宝钗固然是一个封建淑女的典范,处处显得端庄凝重;但她又是一个尚未出阁的青春少女,作者也同时写出她在不违背封建礼教的前提下少女应有的聪慧、生气和烂漫。如亲热地拧黛玉的腮、滴翠亭宝钗扑蝶、宝钗借扇机带双敲、怡红院宝钗绣鸳鸯、宝钗论画、扑到母亲的怀中、放风筝,特别是宝玉过生日时,宝钗也与宝玉及众姐妹、丫鬟一齐饮酒玩笑、射覆、掣花签,还灌了湘云一杯酒,在“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的酒席宴上着实欢乐了一日。就是教训人,也是有情有理,透着亲切、体贴和关怀。如嘱咐宝玉不要喝冷酒、借黛玉行酒令时说出《牡丹亭》、《西厢记》曲词告诫其不要看杂书、与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等,多是让人心服口服。总之,是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饱满丰实的形象。后四十回续书中宝钗这样的行为一点也找不到,只会板着面孔进行封建说教,其他的一切统统丢弃了,甚至婚后和宝玉单独相处时也是“端庄”、严肃、板结得过了头;教训人时也是干巴巴、冷冰冰的说教,完全没有了灵气。而且机智和聪慧也都不见了,妙龄少女青春光彩的一面荡然无存,倒是不少地方表现出木讷、玩偶般的顺从。对夏金桂,原先宝钗“每随机应变,暗以言语弹压,金桂每欲寻隙,又无隙可寻,只得曲意俯就”;到了续书中,宝钗竟然不顾自己身份,亲自出面与金桂斗嘴,反被金桂绵里裹针的话弄得“又是羞又是气”、“急的没法 ”,败下阵来。凤姐设计的掉包计让宝钗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她也完全顺从。性格单一干瘪,形象苍白抽象,语言浅薄直露,只保留了一个“端庄凝重”的架子,内里却是空的。这样的形象,剧本改编中又怎能不予以大幅度的修改、调整?

凤姐的命运结局如何归结?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八十回后改编难点之六

单从人物形象艺术刻画的典型化程度上说,《红楼梦》中的凤姐无疑是最有光彩、最为鲜活跳脱、真实生动的,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是最为深刻难忘的。也正因为如此,《红楼梦》人物研究中,凤姐的篇幅几乎是最多的,比如,著名学者王朝闻就撰写了一部五十万字的红学专著《论凤姐》。然而在续书中,凤姐不但彻底背离了自己原有的性格及其合乎逻辑的发展轨道,而且光彩顿失,机锋全无,还不止一次“一时回过味来,才知道自己出言冒失”(第八十五回)、“凤姐忽然想起,自悔失言,……丫头们跟前已经不好意思了”(第一O一回),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言谈又爽利”、“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谈笑风生、妙语连珠的凤姐了。其最终命运结局归结得也实在令人难以恭维:贾母死后,凤姐操办后事,忙乱得“瞻前不能顾后”,又听一个小丫头传了一句邢夫人指责的话,一口气上不来,吐血发晕,后来又梦见被自己害死的尤二姐,病势更为沉重,在将女儿巧姐托付给前来探望的刘姥姥之后不久便死去,“历幻返金陵”。这实在是勉强得很,凤姐判图中的“冰山”、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和判曲《聪明累》中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又如何体现?

其实,只要按照脂砚斋“拆字法”的提示,正确破解“一从二令三人木”这句判词,凤姐最终的命运结局及一系列与此相关的故事情节便会清晰地显现出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唯一正确的解释即是“自从冷人来,凤姐便垮台”。“一从”作“自从”解;“二令”为“冷”;“三人木”组成“人”两个字(繁体字“”由两个“人”和一个“木”组成)。意即自从“冷美人”薛宝钗以宝二奶奶的身份来到贾府,凤姐便失去了管家的权利,地位急剧下降,不久便悲惨死去。

凤姐判词所隐寓的情节大体脉络应该是:凤姐为了保住管家娘子的地位和权利,不顾家族的利益,极力撮合“木石姻缘”,企图将对自己构不成任何威胁的黛玉迎进贾府;同时极力阻止“金玉良缘”,以此将对自己地位、权利威胁最大的宝钗拒之于贾府门外。显然,单凭自己一人之力,凤姐的这个计划是很难实现的,作为宝玉的父母,贾政和王夫人是凤姐难以抗衡的。但凤姐看准了贾母的心思,摸透了贾母的脉,贾母自始至终极其疼爱黛玉,明显倾向于选择林黛玉嫁给宝玉,做自己的嫡孙媳妇。第二十九回张道士为宝玉提亲时,贾母说的那番话:“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第五十七回,紫鹃一番黛玉要回苏州、试探宝玉的话,致使宝玉差一点死去。紫鹃闯了如此大的祸,真相大白后,贾母只说了轻得不能再轻的一句埋怨紫鹃的话:“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作什么!”几天后紫鹃回到潇湘馆,来自贾母身边、最是“伶俐聪敏”的紫鹃向黛玉诉说肺腑:“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第六十六回,兴儿对尤氏姐妹谈起宝玉的婚事时说:“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而在贾府,贾母是无人能够抗衡的。然而,凤姐的这种行为完全违背了贾政、王夫人的意旨,严重干扰了贾政、王夫人企图将宝玉拉回封建“正路”的部署,这是王夫人夫妇绝对不能容忍的。但碍于贾母明显倾向于凤姐所极力撮合的“木石之盟”,贾政、王夫人又不便在如此大事上拂逆母亲、婆婆。于是,围绕着宝玉的婚事,贾府上层出现了明显的对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我们知道,从判词、判曲透露出的曹雪芹的总体构思,“木石之盟”是肯定不能实现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宝玉与宝钗结成“金玉良缘”。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王夫人利用能够进宫探视元春的机会,将此事禀明元妃,由元妃出面,以一道“懿旨”确定了“金玉良缘”。在那个时代,“懿旨”具有至高无上的效力,连贾母也无法违逆,更何况凤姐!凤姐最终彻底失败了,同时也彻底失去了王夫人对自己的信任,宝玉婚后不久,真正管家的王夫人便将管家之权从凤姐手中拿过来,转交给各方面都胜过凤姐的、自己的儿媳妇宝钗。“机关算尽”的凤姐,到头来“反算了卿卿性命”。一则因凤姐为了一己私利,在“命根子”宝玉的婚事上公然与自己作对,王夫人必然对凤姐极其不满;二则以凤姐的性格,在大权旁落后看着宝钗管家,自己也要听从其管理,她能默默地接受、安分地服从吗?显然不会,若真的如此,也就不是凤姐了。凤姐因长期管家,又非常贪婪、严苛,早已得罪了许多人,不过是背后有贾母、王夫人这两座坚强的靠山,而当这两座靠山一个病老归西,一个反目为仇,靠山成了 “冰山”,融化了,消解了,凤姐的命运结局必然是非常悲惨的——“哭向金陵事更哀”,隐寓着凤姐生命的结束。如此而已,岂有他哉!凤姐的命运结局,是新版《红楼梦》剧本改编中必须考虑的,绝不能像续书那样,予以如此草率的处理。

妙玉的命运结局如何归结?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八十回后改编难点之七

妙玉这个极为独特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所占的笔墨并不是很多,出场次数也很有限,然而,却引发了不知多少红学专家和爱好者的关注,尤其是对她的最终命运结局,以专章或专题论文予以讨论者不在少数。这些论文尽管观点、结论差别很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后四十回续书中妙玉最终命运结局的归结均持否定的态度。

续书中描写妙玉因宝玉观棋和与宝玉一起悄悄听黛玉抚琴,回到栊翠庵后便不觉“心跳耳热”,“神不守舍”,如“万马奔腾”,经大夫诊断,系“走火入魔”(第八十七回);后来在惜春处与惜春深夜下棋,被周瑞的干儿子何三引来的一伙盗贼抢劫贾府时窥见,这伙盗贼虽被从江南甄府投奔到贾府的包勇赶跑,但因垂涎妙玉的美貌,转天夜晚又潜入大观园,用闷香将妙玉闷倒后劫去,其结局“或是甘受侮辱”,或是“不屈而死”。第一百一十七回又借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儿子之口,影影绰绰地交代:“恍惚说是有个内地里的人,城里犯了事,抢了一个女人下海去了。那女人不依,被这贼寇杀了。”“众人道:‘抢的人也不少,那里就是他(指妙玉)?”并没有给出明确的交代。但从书中描写看,恐怕先是饱受侮辱摧残,之后被杀或被卖的可能性最大。以这样的结局来归结妙玉的最终命运,难怪有那么多的人都不认同,甚至连许多倾向于肯定后四十回续书的学者、爱好者都不愿苟同。这样的结局,不单有悖于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发展的逻辑,亦不符合生活常情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京城的一个国公府,接连两次被几个盗贼抢劫,不但劫财,而且劫走人,这是令人难以相信的),情节非常不合理。在艺术结构上也表现出明显的败笔,它至少使妙玉的命运结局完全游离于小说的主要情节线索之外,与贾府的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完全由贾府之外的外在因素所决定。倘果然如此,那么妙玉就没有任何理由进入金陵十二钗之列。这种构思和描写清晰地表露出续作者对金陵十二钗判词、判图和判曲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浮露!和妙玉相比,死于前八十回曹雪芹笔下的金钏儿、晴雯、尤二姐和尤三姐等人,尽管遭遇都非常悲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应该说还是非常幸运的,她们毕竟完整而没有被人任意篡改地走完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有始有终地展示了自己性格发展的全部历史和所有方面;和她们相比,妙玉显然更为不幸。

前八十回中妙玉的文字并不多,出场也是有限的几次,但只要抓住以下几个核心点,其性格特征以至最终命运结局便不难把握。第一,妙玉的判图、判词、判曲。它告诉我们:妙玉非常俊美,气质十分高雅;妙玉有“洁癖”却未能“洁身”;妙玉是带发修行,身在佛门,内心却并不清净,向往红尘世界;妙玉性情孤僻,遭人妒恨嫌弃;从“青灯古殿人将老”可知她活得年龄比较大;她违心地在污淖般的环境下活着,命运悲惨。第二,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与金陵四大家族没有任何血缘亲属关系的女子,她出现在金陵十二钗和荣国府大观园中,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将来她必将会与四大家族结成某种关系,并由此导致自己的悲惨结局,而导致其悲剧命运的绝非四大家族之外的外部因素。第三,从栊翠庵品茶、宝玉乞红梅、妙玉送贺帖可知妙玉默默地恋慕着宝玉,然而却与心仪的“王孙公子”(应指宝玉)无缘。而她的这一内心隐秘已被曾与其做过十年邻居、有“贫贱之交,半师之谊”、且与宝玉同一天生日的邢岫烟所洞悉。第四,邢岫烟已许配薛蝌,不久即将成为薛家的媳妇,极有可能将此秘密带到薛家。第五,妙玉的悲剧命运只能发生在她还俗之后,否则,有栊翠庵和身上袈裟的保护,很难设想妙玉会遭到不测;而能够让妙玉做出自愿还俗这一决定的几乎唯一理由就是获悉自己将嫁给宝玉,她会觉得这恰与师父临终遗言“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相符。第六,据现已迷失的靖本《石头记》脂批,妙玉最终流落到瓜洲,“红颜屈从枯骨”,而薛家是皇商,瓜洲系大运河黄金水道的必经之路。

将以上各点勾连绾系起来,妙玉最为合理、可能性也最大的命运结局是因其凡心已炽,为一个骗局所误,阴错阳差地落到了薛蟠手中,再次“天缘凑合”,与邢岫烟成为妯娌或准妯娌(其身份可能仅为小妾),“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妙玉来京之前一直在苏州玄墓山蟠香寺修炼,“蟠香”二字或许即是曹公对于妙玉命运结局的一个隐寓吧(此二字由薛蟠的“蟠”字和薛蟠之妾香菱的“香”字组成)!不久,薛蟠便对终日以泪洗面、冷如冰霜的妙玉失去兴趣,将其带到瓜洲卖掉,妙玉又转到另一个也非常不堪的男人手中,屈辱地生活了大半辈子。

以上虽仅仅是一种大胆的推测,但这种推测完全符合前八十回书中所有的隐寓、暗示和象征,符合妙玉的主要性格特征及其发展的逻辑轨道,符合曹雪芹总体艺术构思和艺术风格,符合生活情理,且使妙玉并没有孤悬于小说情节主线之外,邢岫烟在作品中的存在价值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曹雪芹设置邢岫烟与妙玉做了十年邻居以及将邢岫烟和宝玉的生日安排在同一天的构思也并非泛泛之笔,都有了圆满的着落,并且前后照应,没有任何明显的艺术破绽,不失为一种最大的可能。

众多背离前八十回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结局处理?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八十回后改编难点之八

后四十回续书中,除宝、黛、钗、凤姐、妙玉等人之外,还有许多人物形象,在续作者的笔下,或是受到严重的扭曲,或与前八十回原有的形象严重背离。其人物性格描写大都脱离了性格发展的逻辑轨道,其最终命运结局也大都严重有悖于前八十回原著种种伏笔伏线、隐寓暗示。续作者甚至置太虚幻境薄命司中的判词、判图和判曲于不顾,以自己浅薄的理解,对册中人的命运结局妄加篡改,从而大大偏离了原作中这些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及其合乎逻辑的发展走向。

金陵十二钗中年龄最小的巧姐,第五回宝玉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看到的册子中,她的判图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判词中有“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之句;判曲《留余庆》则云:“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有脂批云:“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巧姐用柚子换板儿手中的佛手,此处脂批云:“柚子即今香圆,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这都明确地隐寓、暗示着将来巧姐落难之时被刘姥姥所救,并嫁给外孙板儿为妻。续作者也许是觉得这样的结果实在门不当、户不对,于是处理成在巧姐即将被贾环、贾芸、贾蔷、王仁、邢大舅骗卖给藩王做使唤人的危难之际,刘姥姥恰好来到荣国府,悄悄将巧姐救到自己庄上,不久,硬是由刘姥姥作伐,将巧姐嫁给了“家资巨万,良田千顷”的周家大财主之子。这与判图中揭示的巧姐在荒村野店纺绩的最终归着显然背道而驰。从续书描写来看,骗卖巧姐的主谋是贾环,胁从者是贾芸、贾蔷、王仁和邢大舅,王仁和贾芸、贾蔷尚可视为“狠舅奸兄”,而贾环则既非舅,亦非兄,这也与巧姐的判词、判曲明显不符。

香菱在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判词中有“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之句,预示着香菱被薛蟠之妻夏金桂凌虐而死(“两地”为两个“土”字,加一“木”字旁,即为“桂”字)。续书虽写了夏金桂折磨香菱,致使香菱酿成干血之症,但很快就让夏金桂毒杀香菱不成,弄巧成拙,阴差阳错,反而毒死自己。薛蟠遇赦出狱后,将香菱扶为正室,之后怀孕,难产而死,为薛家留下一个将来可以承祧宗嗣的儿子。这样的命运结局也显然与香菱的判词完全不符。

贾政在朝为官多年,为人固然十分迂腐,但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迂腐到在江西粮道任上,被一个“管门”的家人李十儿玩弄于股掌之上、成为不折不扣的傀儡的程度。贾政被其蒙蔽,反将其视为心腹,放任其贪婪强索,致为节度使所参,落了个“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的罪名,官降三级,“加恩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这还“亏得皇上的恩典”。作为正四品级的江西粮道,贾政赴任时带的“几个在京请的幕友”都到哪里去了?贾政迂腐、不谙吏治,他们也个个迂腐、不谙吏治吗?就这么看着一个家人李十儿作威作福、一手遮天,劝了贾政几句不见效便纷纷辞去,或仅限于“在内维持”?其中竟然没有一个稍微干练一些、能够识破李十儿狡狯之计并能辖制住这个普通家人的书吏、师爷不成?宝玉丢了通灵宝玉,变得痴呆,难道贾政也丢了什么,变得如此弱智、如此痴?

贾芸是贾府本家的青年男子,“后廊上五嫂子的儿子”,宝玉的侄辈。为人伶俐乖觉,为谋得进园子种树的差事,向舅舅借钱遭拒,反倒是轻财尚义的街坊醉金刚倪二出手相助,端阳节时置办重礼孝敬凤姐,方得以如愿。进园后巧遇丫鬟小红并拾得小红的手帕,通过丫鬟坠儿与小红交换了信物,预示二人将来会结为夫妇。脂批曾云:“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由此可知,贾芸、小红夫妇在贾府败落后是为贾府的事出过力的。而续书中重复写贾芸重阳节时再次置办重礼走凤姐的门子,获得工部的差事,这倒无可厚非;不料在临近作品末尾部分,竟然写他与贾蔷勾引贾环、王仁、邢大舅共同坑害、骗卖巧姐。这与前八十回正文描写及脂批勾勒出的贾芸形象完全不相符。一则凤姐不顾贾琏的反对,十分看顾贾芸,为他谋得肥缺,多少会受到仗义疏财的倪二影响的贾芸只有感念凤姐的心思,怎么可能反过来在凤姐死后加害凤姐的女儿呢?二则小红深为凤姐所器重,凤姐还特意将小红从怡红院要到自己身边,知遇之恩尚未得报,她也断不肯容忍贾芸做出此等丧尽天良之事的。同样,与宝玉关系非常好的贾蔷也非参与骗卖巧姐这种极其卑劣之事的人。

陷于篇幅,仅列举上述明显背离前八十回已奠定了形象和性格基调的若干人物作为实例,用以说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剧本改编中对这些人物的再创作应慎重处理,绝不可以续书中这些人物的描写为基础进行改编,必须做出大的调整。

猜你喜欢
判词妙玉凤姐
妙玉那场茶事
凤姐的妙计
汉诗和译的文体研究——以《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为例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妙玉论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向“凤姐”学习批评艺术
WHAT A TANGLED WEB WE WEAVE...
论我国古代判词中的传统诉讼文化
“凤姐”列传
浅议中国古代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