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45例疗效观察

2009-04-29 07:37:26黄靖宇钱俊辉范宏元罗才贵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1期
关键词:中风

黄靖宇 万 娇 钱俊辉 范宏元 罗才贵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お

摘 要:目的:探讨巨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侧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对45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针刺健侧手少阳三焦经的巨刺法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5.56%。结论:巨刺疗法对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上肢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风;上肢痉挛性瘫痪;巨刺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74-02

中风(又名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5%,而其中65%主要表现为瘫痪侧肢体肌张力增高。70%的中风患者可于6个月内恢复行走,但约75%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持续,甚至36%患者上肢无功能,这说明上肢功能恢复较下肢缓慢[1]。上肢是日常生活中精细运动的主要执行部分,故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是患者最痛苦不堪的后遗症之一。笔者在2007年10月-2008年4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采用针刺健侧手少阳三焦经的巨刺疗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瘫患者45例,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约1年;原发病为脑出血27例,脑梗死18例;合并糖尿病3例,冠心病1例,均处于平稳期。排除双侧痉瘫患者。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经CT或MRI确诊。

2 治疗方案

选取健侧手少阳三焦经的巨刺治疗。

2.1 取穴

健侧手少阳三焦经穴(中渚、外关、天井、臑会)为主及局部阳经配穴。

2.2 操作

(1)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以1.5寸毫针垂直进针,进针深度约0.3~1.0寸。

(2)采用手行针,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分三步进行:候气,进针后停留3~5min。行气,提插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催气,隔约10min行针一次,使针感加强或向远处传递。

(3)常规压迫针孔,以防出血。

(4)1次/d,10次为1疗程。间隔3日再行下一疗程。共6疗程。

3 观察指标和方法

治疗前后,按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对病例评分予以记录,观察病人的总体疗效。

4 治疗效果

4.1 疗效标准

根据1986年泰安会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4]。临床治愈:积分达18分,能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患肢功能基本恢复但力差;显效:积分达12分,肌力提高2级以上,生活基本能自理,患肢功能活动不全;有效:积分增加超过4分,肌力提高1级以上,患肢能做部分功能活动,生活尚需人辅助;无效:积分增加不足4分,患肢肌力无好转,功能活动无改善,生活需人照料。

4.2 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过6疗程治疗。其中临床治愈25例,占55.56%;显效12例,占26.67%;好转6例,占13.33%;无效2例,占4.44%;总有效率95.56%。

5 讨论

(1)巨刺是九刺中的一种刺法。《灵枢•官针篇》:“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痛:《甲乙》卷六第三,《太素》卷二十四虚实所生均作“病”。)《内经•灵枢》缪刺论篇:“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认为人体左右经脉是动态平衡的,当一侧出现病变时必累及另一侧经脉,当邪客于某经脉时,可采用针刺其对侧经脉的方法,从阳引阴或者由阴引阳,以纠正经气失衡,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目的。

而由神经解剖学得知,从中央前回发出的神经纤维,有80%交叉而支配对侧的运动,还有一小部分未交叉,直接下行构成皮质脊髓前束而支配同侧的运动[5]。并且通过现代试验针灸学基于神经解剖对针刺效应研究表明:巨刺效应的产生有其存在的结构基础,如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及大脑皮层,其效应的产生是各级中枢整合和相互作用的结果[6]。故说明巨刺法治疗中风后痉瘫患者的健侧有其客观研究的依据。

(2)中风后痉瘫患者的上肢症状结合现代人体解剖学分析:掌指关节背伸运动受指总伸肌支配,前臂伸直运动受肱三头肌支配;而《灵枢•经脉》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于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于足少阳之后。”故可知手少阳经主要分布符合其肌肉解剖位置。

传统医学认为:“经之所过,病之所在,主治所及。” 中渚、外关、天井、臑会均属于三焦经,均位于上肢屈肌的拮抗肌群上;并且中渚在《甲乙经》中被指出可治“五指瘛不可屈伸”;外关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有 “治肘臂不得屈伸”之效,故取之以行主治之功。阴阳经气失衡,可致腕及肩部等经筋结聚病变,出现其所约束之关节不利,发生运动障碍。《灵枢•官能》曰:“病在筋,调之筋。”故取局部经筋结聚处穴位如阳池和天井、臑会等舒经活络,滑利关节。

现代医学认为当中风致一侧脑半球受损时,由于非交叉性纤维的存在,对同侧上肢和手功能也将产生影响[7]。并且非麻痹侧的代偿和过分用力可引起麻痹侧上下肢的联合反应,可间接导致患侧的痉挛增强[8]。另有实验研究证明针刺健侧穴位时,肌电图H/Mmax比值的下降明显大于针刺瘫痪侧穴位时的变化,即针刺患者健侧穴位更利于缓解肌痉挛状态(H波是脊髓a运动神经元产生的单突触性反射电位。 M波是当外周神经受刺激时骨骼肌纤维细胞产生的复合反应电位。由于M波容易对H波的最大波幅值产生影响,故认为H/Mmax比值能比较直接地反映痉挛状态下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9]

故笔者认为取中风后痉瘫患者健侧进行巨刺治疗更有利于病人痉挛的缓解,通过结合古代针刺理论和现代解剖学知识对中风后痉瘫的巨刺疗法进行进一步探讨,可得到相当充分的研究基础以及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操作上,笔者采取了轻缓浅刺(进针深度0.3~1.0寸)以及三步候气行针手法,以避免引起联合反应,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栓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179.

[3] 全国第四届脑血栓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全国中风病诊断及疗效标准[J].山东中医杂志,1986,5(6):46.

[5] 蜂须贺研二.脑卒中患者非瘫痪侧的改变[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8(4):177-178.

[6] 解秸萍.巨刺法神经解剖学机制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2):28-29.

[7] 戴玲,陈旗,王彤.中风后偏瘫患者非瘫痪侧手功能状况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303.

[8] 蔺勇,张京红,刘世文.中风后非麻痹侧问题[J].现代康复,2000,4(6):831.

[9] Funase K,Higashi T,Yoshimura T,ect.Evident difference in the excitability of the motoneuron pool between normal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spasticity assessed by a new method using H-reflex and M –response[J].Neurosci Lett,1996,203(2):127—130.

(责任编辑:陈涌涛)

猜你喜欢
中风
尤易被忽略的“另类中风”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0
你属于中风高危人群吗?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8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8
中风康复急不得 耐心坚持有则守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基层中医药(2018年5期)2018-08-31 02:35:52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0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44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