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不带第三代应由老人选择

2009-04-29 03:20寸心草等
保健与生活 2009年12期
关键词:小辈小孙女老两口

寸心草等

爷爷的心声:带孙女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其中的不愉快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升级”当爷爷,喜乎?忧乎?

寸心草

日前,别人向陈老先生道喜,因为他添了孙女,升级做爷爷了。陈老先生本该高兴,可是,他却高兴不起来。问他何故?他摇摇头,叹了口气,把最近的故事及“三个困惑”一一道来。

原来,从儿媳妇遵医嘱保胎到孩子至今半岁了,他和老伴除了双休日,一直在儿子家服侍儿媳、带小孙女。这一年多来老两口每天跑菜场、水果大卖场或超市,像跑单帮那样,背着蔬菜、蛋、奶、鱼、肉;此外,还要为孙女把屎尿、洗澡,带小孙女兜风,这些都是老两口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

看着孙女白白胖胖,一天天长大,十分可爱,老两口的劳累倒也减了一半…一话说这儿媳妇口拙,不善辞令,又不懂得恭维,嘴巴不甜倒也罢了,还不主动做家务。如今,三个双满月过去了,儿媳妇还是吃了现成饭,就“一推碗、一转身、一关门”,回自己房间去了。不会做菜,总会洗碗吧,长辈天天劳作,不是鱼汤,就是猪蹄汤,加上各种蔬菜水果,花样天天翻新,这一切好像都变成理所当然的了。但为了“和睦”,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媳又不能多说什么,别提多别扭了。儿子晚上回家,一脸疲惫,还不忘时时告诫老陈夫妇:“小声点,别影响她(儿媳)休息,带小孩子很吃力的,要保证她休息好。”却不见儿子对自己的父母有任何歉疚的意思。老陈感叹,这种“捆绑式”的服务不知何日是个头。

老陈的困惑

困惑一:老陈与老伴意见不一致。老陈虽有高血压、心脏病,但心想在小辈困难的时候帮一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自己的病痛也就置之脑后,却实在不想长期被“捆绑”。

而老伴和他的意见相左,她心疼儿子,认为帮着带孙女是天经地义的事,哪家不是这样?老伴说:“你看小孙女多可爱,你不喜欢吗?只要做得动,只要大人、小孩和睦、开心,牺牲一点又何妨?”这话乍一听,似乎有道理。老陈无法说服自己的老伴,又担心老伴累趴下了,更怕自己背一个“自私”的骂名。为了这份和睦和小孙女的可爱,只好在内心的矛盾中“煎熬”。

困惑二:儿子、媳妇都是新时代的人,又都受过高等教育,理应懂得尊重长辈,担负起自己小家的责任,不能躺在父母身上,让饱经生活磨难的父母再过多地操心劳力。或许儿子、媳妇没有觉悟,或许觉悟了,出于功利的考虑,不愿意实施。所以,他们既不感恩,也不汗颜。难道就一直这样下去,等到父母中哪一个倒下了再说吗?

困惑三:如果小辈嘴巴甜一点,或者略施“小惠”,说不定父辈的心里会好过一点。但是,这样或许会“陷”得更深一点,更掏心掏肺地为小辈服务了。事实上,小辈不尊重长辈,等于不尊重他们自己。父辈们辛辛苦苦花力气,却实实在在阻碍了子女的成长和独立自主意识的形成;而小辈也不计后果,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种“损害”,亲情进入了奇怪的悖论。

别自己“套牢”自己

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已踏进“契约社会”,但是老年人却落伍了,还是不自觉地停留在旧有的观念以及习惯思维中,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不等式中,形成了中心位移——自己失去了中心,以儿女为中心,自己的儿女又以孙子孙女为中心。

父辈成了孙辈、儿辈两个同心圆的最外层的“卫星”,这种完全倾斜的“不等式”成了“一边倒”。父辈不但无偿地提供劳动,还默默承受被“矮化”“边缘化”的心理危机,一旦失去了最后的“剩余价值”,也就失去了最终的“话语权”。

细细想来,这种“不等式”的始作俑者正是老一代自己,它其实不仅是老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哀,而“天伦之乐”中的“乐”字,成为掩盖一切的表象、借口和托词。

不得不带孩子的处理方法

邂逅

一、和老伴统一意见——夫妻是要相互扶持走过一辈子的人,所以,在带第三代这个问题上,应优先考虑老伴的意见。

按照亲密度来排序的话,夫妻之间是第一位的。出于母爱的天性,女性往往比较溺爱儿女,爱屋及乌到第三代,而把老伴的需求和意见撇在一边,这是排位和意识上的错误,应当修正。

老夫妻始终是一个“单位”,而小夫妻自有他们的生活,家庭边界不能搞混。碰到妻子非常愿意带第三代,而丈夫想拥有自己的生活,做妻子的应当理解、支持丈夫,而不能斥之自私。

二、和子女有效沟通——分清权利义务,不越俎代庖。

即使老人拒绝带孩子,儿女也不能以此为由拒绝赡养老人。老人带孩子是传统观念,而不是法律义务。一味地依靠老人抚养孩子,视老人为摇钱树和免费保姆,既是对父母的不敬不孝,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年轻人打拼很不容易,但这不是父母造成的。同事小李的女儿今年4岁,放在幼儿园小班,全由小夫妻带,所以业余时间常常被“小尾巴”缠住了。我问她:“没老人带吗?”她告诉我:“双方老人都不在身边,女儿3岁前由母亲在老家带,要上幼儿园了,就交给我们了。我想这是我们的责任,不能老依赖父母,否则太为难老人了。再说,孩子自己带,有利于沟通,更亲切,也体会到做父母的不易啊。”我听后很感动,但愿有更多像小李这样明白事理的年轻父母。

即使有老人帮助,也要职责分明。我师傅家住老闵行,他的女儿家住莘庄,老两口带外孙是“五天工作制”,周一来上班,周末回去休息,平时晚饭后,全部放权给小两口,老两口则好好休息。他告诉我,事先和女儿言明,老人只能协助当顾问,其他都由小两口负责,一旦有放手机会,老两口就抽身而退。

三、和亲家商量——不抱怨指责,不过分要求对方,适度参与,保持和谐。

独生子女本来就受家庭宠爱,有了第三代更让双方家庭欣喜万分。在带孙辈方面,就出现了竞争上岗的状况,达不到自己的意愿就迁怒于对方。

今年春节期间,电视《新老娘舅》栏目就协调了一起两亲家在孩子满月宴上为小孩子穿衣多少发生龃龉拉扯,结果小孩摔成骨折,闹得小夫妻差点离婚的案子。

想想何必呢?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本来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是父母,两亲家作为长辈理应互相谅解、沟通,共同帮助子女来做合格的父母。

即使一方过于主动,另一方也不必自以为是地说三道四;遇事也不要推诿,更不应该在小辈面前指桑骂槐,这不仅无益于小两口的自立意识,而且会制造矛盾,自寻烦恼。

猜你喜欢
小辈小孙女老两口
除非在小朋友的监护下
务付出十四载讲述 八旬老两口把社区变花园
等酢浆草开花的时候
小辈辈的小毛球
好事,好事
无 辜
我家有个小精灵
拍拍手,灯亮了
清道夫
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