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郁怡
5月26日,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二会展场,一张门票人民币4000多元的演讲,吸引亚洲10余国、4000多名听众。
台上,两名极不对称的讲者来回走动。《富爸爸穷爸爸》畅销作家罗伯特·清崎(RobertKiyosaki),身着深蓝色合身西装、十足老板派头,他的亲妹妹惠美·清崎(Barbara EmiKiyosaki),则是剃发、黄色僧服、红色袈裟,以比丘尼身份站台。
人生前半段:兄要金钱、妹要灵修
若非两年前惠美因心脏病开刀,这对兄妹就像平行的两条线,永远搭不在一起。
兄妹均日裔美籍、均出生于夏威夷、父母相同、在同一个家庭长大。高中之后,两人生涯却分道扬镳,罗伯特从军打越战,其后回到美国本土创业成功,却因挥霍而失去事业与第一次婚姻;惠美则参加反战运动,其后成为单亲妈妈,仰赖社会福利金过活,没有“正职”,主要“工作”是研究性灵,并从事社会服务,后来赴印度出家。
清崎兄妹在新加坡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回溯他们目标迥异的人生前半段。“我想要有钱,拥有金钱带来的自由。”罗伯特说自己退伍后,追求金钱,与朋友合资开公司赚到百万美元,开始追逐名车、女人,结果付出了事业与婚姻失败的代价。当他开着奔驰车与第二任妻子约会时,其实快到破产边缘。
惠美则相反:“我一心追求精神圆满,相信只要步上灵修之路,一切会顺其自然,我会找到养活自己的方法。”她回忆,某年,当哥哥销售一笔房地产就赚了4.6万美元时,她却到餐厅当服务生,花好几个月时间才存足4000美元旅费,到印度去灵修。
1985年,兄妹重逢。看到剃度的妹妹,罗伯特问道:“你是怎么了?”看到富裕却失去方向的哥哥,惠美也回敬同一句话。
之后,清崎兄妹再度走上各自的路,多年没有见面。期间,罗伯特写作《富爸爸穷爸爸》赚进大笔财富,惠美却得了癌症。
1998年,她得知自已罹癌,“我吓坏了,我根本不知到哪里找钱支付医疗费用,我这辈子设法培养技能,让我可以有益众生,根本没考虑过钱的事。”当时她的支持团体帮她解决了财务问题。
患病之后一起出书、演讲
2007年,疾病再度袭身,她因为心脏病必须开刀。“像我这样,单身、不属于任何营利组织的人,根本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承保。”她必须支付15万美元医疗费,对于一向只靠几百美元月薪过活的她,简直是天文数字。她意识到,自己忽略理财,为生活带来窘境。
“年轻的时候,你不去想这些。这行得通,但当你年纪大了,又生病了,就行不通了。我是凡人,拥有凡人的身体,生病仍然带给我恐惧与痛苦。”她自述。
这时,她的亿万富翁哥哥对妹妹伸出援手,但他坚持一贯的信念“给人一尾鱼,不如教人钓鱼”,说服妹妹合写《富裕人生的两种选择》(Rich Brother Rich Sister)一书,并站台演讲。此举让身为比丘尼的惠美,面临理性与感性上的挣扎。
她思索担任临床宗教师时,看到临终之人会痛苦,通常是有三大遗憾:“没有掌握机会、没有好好沟通、没有原谅别人。”逐渐,她将上台担任讲师,视为突破过去想法局限的机会。
她告诉听众:“即使你有了全世界,内心仍然可能受到局限;我领悟,追求快乐必须同时在金钱与精神生活上平衡。”
人生下半场金钱精神两相得
“人生都有两张资产负债表,一张是金钱的,另一张则是精神的,富足的人生,缺一不可……无论是忽视了哪里一张财务报表,都是‘邪恶。”罗伯特补充:“在人生的前半段,我追求金钱;我的妹妹相反,追求精神上的圆满……在人生后半段,我们向彼此学习。”
现今,惠美体认在精神的资产负债表外,必须建立金钱的资产负债表,“财务独立、照顾自己”的重要性。她坦言,领到版税的第一件事,要“先还掉医药费,再考虑捐赠”。
(编辑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