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尔·布克斯
心地善良的人总是人见人爱。研究发现,与人为善不但使人快乐,而且能延年益寿。现在有个新理论,叫作“善者生存”(survival of thenicest)。这个理论认为,人类因为具有善良的天性,因而能够长盛不衰。
行善与受惠
美国圣达菲研究所的山姆·包尔斯教授研究古代社会。通过分析发现,善良之心是人类社会能够生存下来的关键因素。
研究显示,与人为善能够让我们更加快乐。加州大学教授桑雅·柳渡默斯基曾进行一项实验,请参与者在10周的时间里随意做善事。实验结果表明,在参与实验的这段时间里,大家的快乐程度不断提高。不过,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有的参与者做了各种各样的善事,有的参与者只是重复做一种善事,前者比后者感到快乐的程度要高得多。
无论是帮助亲友还是帮助陌生人,快乐程度大同小异,但结果可能很不一样。帮一个陌生人付咖啡钱,可能会让你感到短暂的愉悦,但帮邻家老人买东西。则有助于你处好邻里关系。
与人为善也有其他好处。史蒂芬-波斯特教授是《好人为何有好报》一书的作者,他曾专门研究与人为善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有一项研究对216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助人的人心理更健康,精神状态更好。其他研究也发现,乐于助人的人罹患慢性疾病的可能性较低,且免疫系统往往比较好。
有钱难买善意
1925年,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善心与一种能够释放多巴胺(dopamine)的基因有关。多巴胺是脑中的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能够使人感觉良好。
行善和快乐还有一个共同点:有钱难买。经济学家常说人天性自私,除非有物质奖励或避付罚金,否则不会行善。山姆·包尔斯教授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去年的《科学》期刊上。包尔斯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报告。他对6家托儿所进行了跟踪调查。托儿所规定,家长必须按时来接孩子,迟到者须付罚金;罚金制度实行后,迟接孩子的家长人数反而增加了一倍。另一项类似的研究亦发现,如果是有偿捐血,愿意捐血的妇女反而会减少。
包尔斯认为,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原则被金钱收买,我们喜欢为了行善而行善。“大家喜欢行善的原因,就跟大家喜欢吃冰淇淋一样,因为感觉很好。”他说,“生命是有价值的,因为总有些人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出利他的善念。如果人的动机都是自私的,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解决气候变化、疾病,以及政治动乱等问题。”
培养自己的行善习惯并不困难。柳波默斯基教授说:“大家只要比平常多做些好事就成了,要定期做,比如规定自己在每周一表达善意5次。做出一点善举,也就意味着你承认周围的人跟你一样值得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