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旋的“立白”崛起之路(二)

2009-04-29 00:44鲁渝华
农家参谋 2009年2期
关键词:陈佩斯三板斧凯旋

鲁渝华

三板斧定乾坤1998年,是一个锋芒毕露而又危机四伏的年度。这年,以雕牌为首的本土品牌异军突起;这年,美轮美奂的奥妮广告依旧“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这年,丝宝开始酝酿一个被后来者奉为经典的“终端”策略……

人们的民族热情在这一年尤显澎湃,已经在广东站稳脚跟的陈凯旋,觉得立白又到了必须走出去的时候。这一次,他想做全国市场,想请个明星来做广告提升知名度。

通观当时业内广告,莫不气势如虹。这是当时的一种通用模式,人皆以响亮、磅礴为傲。

陈凯旋起点不高,草根出身,身边的一帮人大多是跟着创业过来的,务实、朴素。对那些华丽招展的广告,也难以产生共鸣。与其如此,倒不如简单点好,“洗衣粉就是洗衣粉,是大众日常最普通的消费品……”陈凯旋决定又违背一下主流,他决定“土到家”,为此跑了两趟北京,请来“感觉登不上大雅之堂”的陈佩斯做形象代言人。

一则有些平民化、喜剧化的广告随后在各大荧屏登场亮相——在美国某机场,陈佩斯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黑色旅行包,行色匆匆,神情紧张。洋警察以为是毒贩,经激烈追击,陈佩斯被抓住,拉开旅行包,却发现是一袋袋洗衣粉。陈佩斯招牌式的挤眉弄眼特写:“这是立白洗衣粉,是我老婆非要我带到美国来的。”陈佩斯扯着洋警察的领子,神情得意:“洗衣服干净,不伤手!”

这则带有些警匪片色彩的广告,悬念迭起,气氛轻松,一播就是半年。“最不上墙”的广告得到了空前的关注,还获得了当年广告界的一个创意大奖。

日后这则广告被高度颂扬,被认为是奠定立白全国市场基础的“三板斧”之一。

陈凯旋的第二板斧,则是顺着知名度做了一个让业内人叹为观止的渠道。

强大的渠道是这样铸就的:每到一个省份,立白避开在省会设立分公司的模式,而是让销售人员直接下到最有实力的几个县,与当地日化经销商对接,选定几个专销商。然后总部投入广告、派出指导人员,下沉到县一级单位辅助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尽可能地横向和纵向铺开网络,产品延伸的地方,就是某个专经销商的“地盘”。

这种有多大能量就给你多大“地盘”的做法,完全因人能力而定区域,常常是,一个县级经销商能力强,它有十几个县的领地;一个省会城市的经销商如果能力不行,它的销售区域可能还出不了市。经销商也不会不平衡,他们都是跟总部直接对接,政策、待遇都一样。

一旦某地有了几个成熟的经销商后,立白就在该区域因势设立一个分公司,为经销商们服务。在四川,立白的几个分公司甚至设在了乡镇上。根据经销商设立分公司无疑又是行业的创举,有人戏称,颇有点当年的“红军支部建在连上”的味道。

这无疑是一组恐怖的数字。截至2002年,立白的经销商达到了1600多家。更为可怕的是,这1600多家经销商几乎只经销立白的产品,他们以草根的姿态分布于中国最难以突破、最复杂也是所有品牌望而却步的三、四级渠道。一位宝沽的高管闻讯后,连连感慨:“宝浩将产品做到乡镇一级已经不错了,没想到立白做到了更下一级!”

第三板斧,则是医治了日化行业内泛滥成灾的窜货问题。多年来,“窜货”几乎成了流通领域的通病,没有人认为能够绝对根治,大多数厂家常避重就轻,苦无良策。

为求解,陈凯旋常去一些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在日本,他接触到了一个名为“商会”的东西。商会是企业之间自发成立的一个约束相互行为、沟通交流经验的一个组织,在国内也正逐步兴起。通常在商会的指引下,企业行为都较为规范,组织内部也严谨有序。

企业可以成立商会约束行为,企业内部为什么不可以照搬此种模式?

“立白商会”就此成立。商会中,各经销商都是会员,会长由大家轮流担任。平日里会员间交流经验,你帮我卖一些产品,我帮你销一些东西,经常联系沟通,自然谁都不好意思再窜货了。一旦有犯规者,会长有权召集商会会员,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剥犯规者予以处罚,处罚资金用于商会内部的开支或补偿损失者。一旦违规严重或屡次不改者,商会电可以以民主的方式将其逐出队伍。

“三板斧”日后被人定格为立白史上的三大战役。2002年,立白的销售额突破了30亿元。2008年,公司销售额达到80多亿,员工也有了上万人。

猜你喜欢
陈佩斯三板斧凯旋
《盛开》
《富贵有余》
紫气东来
“他太自洽了”
如皋市抡好安全监管三板斧
陈佩斯不上春晚,只为多陪陪父亲
你知道“凯旋门”的来历吗?
中国时政报道的“三板斧”
写景还需“三板斧”
新余:分级诊疗制度的“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