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经络——浅析阴阳

2009-04-29 00:44方胜林
亚太传统医药 2009年2期
关键词:能量代谢内热阴阳

方胜林

摘 要: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阴阳胜衰变化与微血管的自律运动密切相关,阴阳失调就是气和状态被破坏,导致气有余或气不足。调整阴阳主要就是促进阴阳自和、扶正袪邪,恢复器官组织正常生理功能。

关键词:探索经络;阴阳;血管自律运动;能量代谢;内热;微循环;气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2-0016-02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调整阴阳是针炙、中药治疗取得临床疗效的主要原理,故解析中医阴阳学说及其变化的实质内涵有助于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1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

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阴阳学说帮助中医学构筑了理论体系,贯穿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阴阳的运动规律是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思维方法之一。阴阳不可见,但水火可见,“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是阴阳特性的标识物,观察分析水与火的特性,则能体悟出阴阳的基本涵义。水具有寒凉、滋润、静谧、抑制、沉降、有形等特性,故属阴;火具有温热、干燥、兴奋、运动、升腾、无形等特性,故属阳。在中医学中,阳的特性是热、动、燥;阴的特性是寒、静、湿。中医运用阴阳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对生命体生理病理现象及变化进行描述或解释,尤其是在病理方面。这些内容是反复体验和观察的结果,极具科学价值,但直到现在仍未得到现代医学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应有重视。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存在阴阳失调。探析阴阳变化的内在机制,不但会加深对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更有益于疾病的防治。

阴阳平衡是阴阳双方维持着大体均势、相对协调与稳定的结构关系,是器官组织与经络的生理功能活动协调有序,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一种状态。如《素问•调经论》说:“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阴阳平衡,阳为主而阴为从,即“阳气既固,阴必从之”。阳生阴长,无阳则阴无以生。阳至则动,动则气生,气生则各种物质代谢活动才能进行,才能产生各种生理病理变化。“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调整阴阳就是使阳气得其所归。

阴阳失衡既是病变的原因也是病变的结果。疾病总会伴有器官组织的病理改变及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障碍,阴阳失衡是主要的外在表象,是疾病的基本病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偏盛偏衰指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阴阳失调。其中阳气盛衰是变化的主导方面,也是阴阳变化中最常见的,阴虚则热、阴盛则寒亦是通过阳气的多寡来体现。形成阳偏盛的原因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出现壮热、烦渴、面红、便臭、尿赤、苔黄、脉数等证。阳虚与阴盛多为机体机能减退、气化不足或寒邪直中于里、阴湿积聚,伤及阳气所致,可见形寒肢冷、踡卧、面色晄白、溲清便溏、舌淡脉迟、水湿留滞等证。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脱失为《内经》以后发展的阴阳内容,本篇不作讨论。辨别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同样调整阴阳也是主要治则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调整阴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阴阳自和、阴平阳秘、袪邪扶正,使阳气归其所,恢复器官组织生理功能活动的协调稳定,乃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其主要治法是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损其有余;阴虚补阴、阳虚温阳,补其不足。另外,通导积滞、补气理气、袪湿化痰等都是调整阴阳。

2 探析阴阳变化机制

2.1 体温调节

阴阳偏盛偏衰,其外在表象就是寒热不同,寒热是相对人体恒定体温36~37℃而言。人体对产热与散热有着精细的调节,从而维持两者的平衡与体温的稳定。体温调节的整合机构分布在神经系统的许多水平:从下丘脑与边缘系到低位脑干和网状结构,脊髓及交感神经节。下丘脑是进行整合的主要部位,下丘脑视前区的功能可协调各低级水平体温调节系统的活动,从而达到最适宜的择定体温。机体发热多为体温调定点上移所致,但也有许多发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或出现调节障碍,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发热虽是阳盛机制之一,但常见的中医病症内热多数为局部温度升高非全身发热,与体温调节关系不大。

血液循环是体内传递热量的重要途径,使机体深部各个器官的温度能趋于一致,从而使内的总体温度恒定在37℃左右。血液也可将体内的热量转移到体表散发,皮肤血流量的变化调节着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器官组织血流量增加,代谢水平升高,产热增多;血流量减少或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缺乏有效灌注、代谢水平降低,使产热减少。所以血流量也是阴阳变化的机制之一。血液循环的热转移不能完全均衡各器官的温度,各器官组织会因代谢水平不等而表现出温度差异。如平时肝脏温度为38℃左右,激烈运动时肝静脉血的温度可达到42.2℃;寒冷能使直肠温度降致34.5℃,长跑运动又可使肛温上升到41℃。血液的热转移不良是导致内热病症的重要原因,多为气不生、血不行。

2.2 血管自律运动与阴阳变化

微循环是血液与组织液交换的场所,器官组织的微循环血液灌注呈自律运动状态,微循环功能单位是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也是物质与能量代谢的场所,其所属胞外成分构成了细胞活动的微环境。阴阳盛衰可表现为微环境温度及组织液的变化。局部组织产生或分泌的血管紧张素Ⅱ等缩血管因子、代谢产物、组胺、缓激肽、神经肽等舒血管因子调控着微血管的自律运动。组织的缩血管物质与舒血管物质浓度或含量的相对动态平衡是微环境稳定、组织功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而其平衡性的破坏是病理性阴阳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胞外基质的变化,动静脉压力变化、内皮细胞对活性介质的敏感性、淋巴液回流、血液中的氧及营养物质、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各种信使、细菌毒素的含量,血中及血管外儿茶酚胺等都影响着微环境的稳定与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阳气既固,阴必从之”,这里的阳秘就可指缩血管物质,组织缩血管物质的产生与组织的生理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所以阳气的得归其所可代指生理活动,能调节阴液的平衡。

组织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活动时的血供是微血管自律运动的常态。自律运动改变不外三种情况:①缩血管因子及舒血管因子同等浓度或含量增加与减少;②缩血管因子相对增多、舒血管因子相对减少;③缩血管因子相对减少、舒血管因子相对增多。表现为自律运动加快、减慢和微循环开放时程的改变;也可能自律运动消失,微循环长时程开放,血流缓慢、血色变暗、红细胞聚集、血液瘀滞。其中缩血管因子与舒血管因子若平衡则保持生理状态,而平衡被破坏多产生病理改变。器官组织生理功能活动加强,血管自律运动加快,血流量加大,能量代谢旺盛,产热也会增加,表现为阳气旺盛。组织液的含量虽然受体液调控因素的影响,不过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也可使其变化。能量代谢活动增强本身加大对体液与能量的消耗与需求,血管自律运动加快,组织液会略减少以适应代谢状态;疾病状态下受神经递质、细菌毒素等影响组织代谢活动加强,缩血管因子产生相对增多,静脉回流增加,毛细血管静水压降低,促使组织液回流,组织液也会减少,表现为阳盛阴虚。反之,组织生理功能活动减弱,或胞外基质干扰细胞生理活动,代谢水平降低,缩血管因子产生相对减少,自律运动减慢,静脉回流不畅,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更兼舒血管因子产生相对增多,微循环开放时程延长,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外渗,组织液会相对增多,表现为阳虚阴盛,尤其胃肠等器官吸收水分使细胞外液增多时。组织水肿、细胞外液增多会加大神经递质或其他信使及氧、营养物质的弥散距离,同时也会加重细胞的损伤,结果导致生理功能活动下降,代谢水平降低;寒邪中表中里都会降低局部温度,影响酶活性、降低代谢,兴奋交感神经,影响血液灌注,表现为阴盛阳虚。反之,组织液减少会缩短功能活动调节递质及氧、营养物质的弥散距离导致生理功能活动加强,代谢水平升高,表现为阴虚阳盛。临床常见病症的阳盛多为微血管周围的舒血管物质产生过多导致组织血液灌注增多,代谢水平升高,产热增加,有时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组织液增多;同时血流速减慢或静脉回流不畅,热转移不良,局部温度升高。如炎症、免疫发热及舒血管神经肽分泌失常的内热等。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典型症状是近100%的患者有发热,有肌肉酸痛,肺部有较重的渗出性病变,以中下肺野为主,病变部位多集中在肺外周部分,有片状、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许多研究可证明ACE2是SARS病毒的功能性受体,ACE2是含锌的跨膜肽酶,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亦表达。ACE2降解Ang-Ⅱ为7肽的Ang(l-7)。Ang(1-7)具有促使血管舒张的作用,还可以增强缓激肽的活性。SARS病毒与ACE2相结合后有可能会影响其酶学活性。Ang(1-7)活性增高一方面可舒张微血管,另一方面协同缓激肽增加微血管通透性使血浆渗出。颇吻合SARS急性肺部感染的影象特征。

3 内热与能量代谢

几乎所有的病症都可按阴阳失调划分,但阴阳变化的基本内容是阴阳盛衰, 其核心也是中医最常见病症——内热。

中医疾病多为器官组织生理功能失调,内热是重要原因。大多数细胞维持生理功能的温度上限在45℃,体温高热39℃以上,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照常进行,肝脏生理温度可达到40℃以上。内热的温度为低热,且多为局部发热。显然热不会是导致器官功能失调或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热是能量代谢的终产物,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物质代谢的结果,同时伴随着能量代谢,机体能量的摄入、贮存、转移、利用维持着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体现在机体、系统、器官、组织各个层面。因此能量供给与耗费的失衡也可体现在同样各个层面上。部分内热就是组织器官能量供给与消费的失衡,其消费指正常生理或病理活动而言。器官组织主要由高分化细胞组成,其生理活动是要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如肠蠕动、消化液的分泌、神经反射等等,与这些特定功能相关的能量代谢就是组织生理功能代谢活动,也就是中医的气。此外,组织细胞还要执行防御、保护、支持、增殖,损伤与修复等生理病理代谢活动,其中有益于生理功能的能量代谢活动,如细胞间信息的传递、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也应是气的组成;而无益或有害于生理功能的能量代谢活动则是邪气,如炎症、胞外基质分泌的增多。部分内热是能量供给与消费的增多,其增多的额外消费为局部基础代谢水平升高,所以其病人能量摄入与消耗总量失衡,感觉能量供给不足。微循环功能单位存在能量分配机制,内热时虽然能量代谢增加,但不增加产气,而且还导致组织生理功能障碍,致使产气减少,也就是“壮火食气,邪热耗气”。器官组织功能旺盛状态气有余,功能障碍气不足,炎症、内热时代谢旺盛但产气少,所以阴阳失调无论生理代谢活动增加还是降低,病理代谢活动增加还是降低,能量代谢平衡还是失衡,总不过气有余与气不足的范畴。调整阴阳、治愈疾病就是为达到气和,消除内热、促进阴阳自和是常用方法。

(责任编辑:陈涌涛)

猜你喜欢
能量代谢内热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内热针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冷内热的荒诞与苦痛:地域空间的炼金术——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解读
服药先分阴阳
基于PMV 模型和FCM算法的车内热舒适评估方法
浅析网球运动与营养补充
女贞子对正常大鼠肝脏COX活性的影响及其DNA甲基化调节机制的初步研究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法于阴阳
芪参益气滴丸对肺心病大鼠心肌腺苷酸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