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丹
最佳创业教育奖
上海红枫路699号,安静优美的中欧商学院。2009年新学期一开始,MBA学员们就发现,跟以往课程设置不同,必修课中新加了一门三个学分的创业学。“现在金融危机,形势不好,找不到工作可以自己创业嘛。”几个学员相互打趣。事实上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学员开始考虑创业了。
中欧商学院副院长张维炯五年前就开始教授创业学。不过,创业学的开办并非一帆风顺。创业学教育是个非常新鲜的领域,国内较少商学院重视。虽然很多学员非常感兴趣,但真正创业的很少,一些学员还没有毕业,世界五百强公司已经开始向他们招手。那时,张维炯就在想,这门课有没有开的必要?
当时外方院长提出,这应该是个发展趋势,在美国顶尖商学院,例如哈佛商学院约五分之一的老师跟创业课程有关。张维炯也认为,创业学是能够培养一批创业家的,而创业家又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国内最稀有的一种资源,创业学会在国内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这得到了其他教授的一致认可。
于是,除了张维炯之外,中欧从美国、西班牙请来两位创业学教授,先熟悉中国情况,后开选修课。2009年,各方面条件成熟,中欧最终把创业学选修课变成必修课。“现在看来对这门课非常必要。即使学生现在不创业,可是上过创业课、写过商业计划书,当他在大公司遇到玻璃屋顶,想出来创业时,就相对容易。”张维炯说道。
跟很多商学院创业课程的纯理论教育不同,中欧更重视实战案例分析。“我上过13次课,除了一次考试,12次都有案例。”张维炯说。不仅自己讲习案例,张维炯还要求学生写商务计划书,每4人一组,一个班大概有15个商业计划书,并请来创投基金领导、企业家给他们做评价。
很多从零开始创业、或者已经创业到一半的学员,碰到问题了,就借助商业计划书的形式跟张维炯讨论,如果不服气,修改后再交给张。此外,中欧的MBA或EMBA学员。在毕业之前都要写一篇课题报告,里面很多内容都是创业计划。在张维炯的办公桌上,有十几本学生上交的商业计划书或课题报告,每一篇前面的导师意见栏里,张维炯都用红笔密密麻麻地写了十多条意见。“我是不客气的,批得一塌糊涂对他们有好处。我指导的课题报告中,至少有10个已经变成了企业。”张维炯说。
曾李青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2007年夏他创办的男子服装定制网站“拉特兰”,就是把自己的课题报告变成了商业现实。不过,2006年,曾李青的这篇课题报告被张维炯批得一塌糊涂。一年后,曾李青把张请到自己的公司,“张老师,当时你把我们的作业批得一塌糊涂,但是我们把企业做起来了,而且当时你看到的很多问题,我们都避免了。”
与很多人对中欧专注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刻板印象不同,张维炯说:“我们很喜欢学员创业,因为创业是对整个人综合素质的考验。”中欧商学院希望能够像哈佛、斯坦福一样,通过创业学课程建设提高毕业生创业人数比例。“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培养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创业家。”
评审团点评:
多年来坚持以培养创业家为己任
其他入围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长江商学院
北大青鸟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