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冲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旅游作为一个新产业,时时刻刻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旅游产业才能够始终保持发展的活力;只有创新,旅游产业才能够始终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创新,旅游产业才能够始终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山东旅游的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发展和创新,是山东旅游产业发展应对外部竞争和内部挑战的重要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是建设创新型山东的重要部署。几年来,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统筹兼顾的工作方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出路,实现了山东旅游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从2002年到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6年增长了2.7倍,年均增长22%。特别是2008年,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旅游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增长21%,旅游产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实现了新的跨越。总结山东旅游的成功经验,我们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创新:
创新发展观念,树立新的发展观、产业观、资源观
科学发展,观念创新是关键。我们坚持以现代产业的观念和要求思考旅游业的发展,以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中心,以提升产业素质和旅游综合效益为重点,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破除旧观念,解放和发展旅游生产力。一是形成了对旅游产业的新认识,市县党委与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优化区域旅游产业结构、推动城市转型、拉动内需增长的动力产业来定位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决策氛围。二是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积极破除那种没有资源就不能够发展旅游的观念,像深圳和上海那样,挖掘历史文化,提高创意水平,应对市场需求,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特,特中生奇,形成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的产品。沂水、冠县等地在并不具有强势的资源基础上,通过旅游创意和产品包装,把本来不具备优势的资源打造成为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实现了对传统资源观的最佳突破。三是创新区域发展观念,破除只有区域经济发达和资源禀赋好的地区才能够发展旅游的陈旧意识。沂水、庆云等县都是经济相对欠发达、旅游产业基础薄弱的县份,通过旅游发展,充分带动了县域经济的综合进步,率先成为山东省旅游强县。这些地域旅游发展的实践证明,在山东西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县区,旅游产业完全可以率先发展,并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四是培养新的旅游消费观念,通过观念变革推动消费上水平、上台阶,面对经济危机,我们及时启动了山东人游山东活动。这个活动绝对不是权益之计,而是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作为转变消费观念的重要切入点,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新的旅游消费观。五是及时发现新问题,思考新出路,实施新举措,推动新发展,在奥运会尚未结束时我们就及时召开“后奥运旅游”座谈会,分管省长亲自动员部署后奥运旅游工作。
创新旅游实践,形成新思路、培育新业态、实现新突破
由于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快,理论建设和实践的任务都十分艰巨,只有通过实践推动理论创新,才能够取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近年的旅游发展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总结和探索,总结出具有广泛的示范意义和一定理论价值的旅游实践。首先,在旅游企业和市场培育上,主要抓了“三个一批”工作,实现了山东旅游企业发育的历史性突破。长期以来,我省旅游业发展方式粗放,经济效益低下,综合效益不高,根本原因在于旅游企业小、弱、散,集约化程度不高,创新产品、开发市场、打造品牌的能力不强。为此我们按照“重组一批旅游企业、转型一批旅游企业、引进一批旅游企业”的做法,在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各个领域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科技水平较高的旅游大企业集团,开发一批大项目,对于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素质、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全省“三个一批”企业已经达到203家,总投资额超过一千亿元,旅游企业小、弱、散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变。其次,在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建设中,从2007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的“五级联创”工程,迅速提高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优秀旅游城市集群,加快了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发育与完善。第三,在旅游市场促销上,积极遵循旅游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以利益为纽带,创新旅游营销方式,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出资比例,即集中采购节约三分之一、省旅游局补贴三分之一、地方出资三分之一的方式,在全国创造性地推出“联合推介,捆绑营销”模式,为地方节约了营销投入,又集中了媒体的营销密度,使山东旅游形象宣传和推介能力大为提高。
创新旅游产品,打造新品牌、建设新项目、发展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基础,围绕国际旅游发展的最新要求和旅游消费的时尚需求,提升老产品,创意新产品、亮点产品,摆脱资源束缚,以市场为导向,启动“点子风暴”,无中生有,点石成金,实现由观光为主体的单一产品结构向观光与休闲并重,以度假为拉动的复合产品体系的跨越,推动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一是集中打造和推广“好客山东”旅游品牌。我们充分发挥品牌在区域旅游竞争中的作用,挖掘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内涵,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成功策划创意了“好客山东”旅游标识和品牌,不仅宣传了山东旅游,也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山东文化的软实力做出积极贡献。目前以“好客山东”品牌为引领、地域品牌为支撑、产品与企业品牌网络为基础的山东旅游产业品牌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二是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编制完成了《半岛葡萄酒旅游规划》、《温泉旅游发展规划》、《水浒旅游专项规划》、《乡村旅游指导规划》等一系列新产品规划,温泉旅游、葡萄酒旅游、高尔夫旅游成为山东具有突出竞争力的新产品。三是重点发展休闲度假产品,大力提倡和鼓励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休闲与度假旅游是国际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式,也是国内旅游升级转型的主导方向。我们及时召开省内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协调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与布局,同时在全国第一个明确提出编制《城郊旅游游憩带规划》的要求,为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是根据山东省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系统提出了开发具有山东特色的“逍遥游”产品体系的计划和设想,并在潍坊等市试点,潍坊市及时组织和规划了八大逍遥游产品,取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同。逍遥游就是指通过各种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环境,能够使游客极大地愉悦身心、充分放松心情、推动心理和谐、实现自我回归的各种旅游产品的集合。从内涵上来理解,“逍遥游”代表了现代休闲经济时代的普遍需求,体现了“愉悦、放松、养心”三大功能。五是突出抓好旅游演艺、节庆会展等具有突出潜力的旅游产品,着力解决山东作为文化大省但缺少大型文化旅游演艺项目的突出矛盾,引导重点旅游城市开发大型旅游演艺项目,提升城市旅游品质。在曲阜《杏坛圣梦》、威海《梦海》、临沂《蒙山沂水》的基础上,济南、青岛率先实现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开发的新突破。济南市新创作了大型京剧杂技意象剧《粉墨》,受到社会各界和游客的欢迎,丰富了城市晚间休闲娱乐旅游市场。青岛市市北区利用老厂房投资1.5亿元建成集旅游、演艺、休闲于一体的天幕城,成为一座艺术城、不夜城,日接待游客2-3万人,高峰时达4万人。另外,曲阜祭祀孔子、泰山成人礼等特色旅游产品也引起了强烈的市场响应。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新体制、培育新模式、形成新主体。
由于旅游产业在我国主要起源于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资源主体、经营主体和管理主体混淆,政企不分、事权不分、主体不分的现象十分普遍。为此,构建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并且适度超前的管理体制,提供松紧适度的体制空间,放大其对产业发展的正作用,降低其负作用,推动旅游生产力持续发展,是化解矛盾、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我们重点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经营主体的市场化,按照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形式,推广特许、转让、承包、租赁等方式建立新的运营机制。如临沂市整合原来分散于四个县的大蒙山旅游资源,成立蒙山旅游企业集团,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总资产达到5亿元,有效理顺了区域关系,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其次,根据旅游经济的空间性、协作性突出的特点,建立新的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的区域合作机制。在国际合作中,我们与韩国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机制,山东成为接待韩国游客最多的省份。在省内,从半岛城市群八城市一杆旗到济南省会城市群旅游协作体,不断形成良好的区域互动机制。淄博、滨州、东营、莱芜四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一卡通,实现了实质性的惠民、互惠的合作模式。第三,通过市场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促进投入的多元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尤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中,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旅游要素,为我服务,实现自我发展,增强了旅游企业发展的活力。如青岛市引进的香港中旅集团投资46亿元建设的港中旅海泉湾休闲度假项目、爱尔兰财富集团投资60亿元的唐岛湾游艇项目,对于推动青岛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实现后奥运战略,起到了突出的支撑作用。
创新技术体系,采用新技术、实施新手段、构建新平台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作为现代产业,旅游属于流量经济,国内外旅游市场的竞争,不仅是速度和数量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科技、质量、效率和效益的角逐。为此,我们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化、信息化的趋势,努力推动旅游信息化带动旅游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步伐,以网络平台为基础,整合传统营销资源,深入开展立体化营销;同时开发山东省旅游电子商务交流平台,在全国第一批开通12301旅游服务热线,全方位、多形式、全天候提供优质、便捷、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在省内,抓住优化大众旅游消费环境这个核心,大力推进惠民旅游“一卡通”建设,方便了游客,惠及了大众。山东旅游信息网还推出了具有互动性、参与性的“上网逛齐鲁、得奖游山东”大型网络营销互动,引起了游客的广泛兴趣。
创新发展环境,制定新政策、出台新标准、营造新环境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对于城市环境、社会环境有极高的要求。近年来,结合平安山东、生态山东、数字山东建设,以旅游为突破口,协调各方面、各部门的关系,全力打造优质、优美、优秀的旅游环境。首先,在全省全面发动创建旅游城市活动,在十三个地级市已经成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上,推进枣庄、滨州、东营、菏泽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形成全国最大的优秀旅游城市群,并以创城为龙头,带动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第二,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符合旅游产业现实的政策法规,为旅游投资者提供更多优惠。在修订出台《山东旅游条例》的基础上,面对金融危机,及时出台支持旅游企业发展的八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提供具体而实惠的支持,并及时启动了“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人游山东”活动。近期我们还要出台《国民休闲旅游计划》,使人人享有旅游的权利,人人享受旅游的成果。第三,以制定标准、推广标准为抓手,引导产业发展,营造运行科学、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山东省旅游强乡镇标准》等多项地方旅游标准。第四,进一步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在全国率先把高速公路服务区纳入旅游服务的范围。在旅游宾馆和餐饮建设上建立适度超前的观念,同时,积极筹备建立旅游市场调研和市场预警系统,提高区域产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实现健康发展。
旅游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新兴产业和动力产业,又是为人们提供快乐的精神享受和幸福感的产业,我们深感责任的重大,更深知创新发展的重要。创新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机遇,创新的事业饱含着汗水也富含着喜悦。我们一定更加自觉地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以建设旅游强省为目标,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好客的山东恭候着每一位游客光临文化圣地、度假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