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
一个世纪前,老福特在底特律梦想着建造自己的汽车帝国的时候,曾雄心勃勃,要让汽车进入美国人的家庭。之后,他用了二十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今天,当中国人骄傲地告诉世界,我们已进入了“换车时代”的时候,才发现,汽车进入中国家庭仅用了十年。
虽然中国汽车业的起步比世界汽车业晚了半个世纪,虽然新中国第一辆汽车是在日本侵华细菌工厂的残垣艰难诞生,但今天我们毕竟通过“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让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一个跨时代的飞跃。
纵观全球,世界巨头级的汽车企业,都是经过百年的积累和磨炼,并在经历过一次次经济危机后,才找到了崛起的机遇。美国汽车三巨头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抓住了机遇,1933年,三大汽车巨头的市场份额一举占到美国汽车市场的87%。经过了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后,1975年,三巨头在美国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了98%。同样,日本丰田汽车也以两次石油危机为契机,用低油耗的经济型轿车,实现了在全球的真正崛起。
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突袭全球,也催生了中国人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国”的梦想。因为人们看到的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濒临倒闭;日本八大汽车厂业绩大幅下滑。在德国的奥迪博物馆,一面电子墙上排着密密麻麻的汽车品牌,金融危机使一些品牌背后的灯光在悲凉的音乐中熄灭了。
2008年,曾有人预测中国汽车产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历史大关。然而,因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这一预测仅以一步之遥遗憾收场。如今,人们又将1000万目标定在了2009年。但对于国内汽车业的信心膨胀,有专家表示出了冷静:即使2009年突破了1000万产销大关,也不值得骄傲,因为有700万辆车是国外品牌贡献的,中国的自主品牌只占了三成!
如今,一些世界级的汽车巨头虽然陷于困境,但是,还有德国的大众、宝马和奔驰,它们都是响当当的国际品牌。既然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改朝换代”的大好时机,这些世界级汽车品牌,当然也不会放弃“一统江湖”的梦想。
我们要实现“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目标,情绪可以高涨,但路似乎还很遥远。毕竟从一开始,我们走的就是合资路线,靠敞开庞大的市场,才拥有了今天的产能。如今,在世界汽车业面临重新洗牌的重大机遇面前,中国汽车业的决策者们正在考虑如何扩张,如何收缩战线,寻找着中国汽车业的突变。正如资深媒体人程远所说,汽车只是一种通用技术,它不是核潜艇、不是航空母舰,谁要说他的技术是别人达不到的,那是骗人。
一百多年前,老福特在底特律广揽汽车制造人才,他倡导制造业人才高薪制,还提出了“让造汽车的人买得起汽车”。在今天的中国,汽车虽然已进入部分家庭,但对多数人而言,它还是一件奢侈品。当中国汽车业的工人们也都开着自己制造的汽车上班时,也许,中国的汽车业才真正站到了“世界第一”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