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盐道在川黔渝生态区旅游资源整合中的重要作用

2009-04-29 00:44刘彦群谢天慧
盐业史研究 2009年4期

刘彦群 谢天慧

【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川黔渝生态金三角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丰富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古盐道旅游开发在该区旅游资源整合中的重要作用,期望能为相关区域的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古盐道;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资源整合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64(2009)04-0052-06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接部位,位于四川省东南、贵州省西北和重庆市西南结合区,核心区由北部的四川福宝国家森林公园、西部的贵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东部的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组合而成,三大风景区的中心——福宝镇、四面山镇、赤水市区构成一个近似等腰三角形,故名川黔渝生态金三角。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设计的总体规划,把由福宝镇、赤水市区和四面山镇构成的三角地带扩充至覆盖三省市邻接的总面积287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该区地形崎岖,亚热带阔叶林密布,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8个,号称未来“中国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据悉,三省市均将这份旅游规划纳入所涉及地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一、川黔渝生态金三角旅游资源禀赋分析

(一)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红绿蓝”三原色自然基因的宝库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是全球同纬度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独一无二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风景区,以丹霞地貌、绿色森林植被、蓝天碧水飞瀑为主导景观,是国内惟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生态公园。主要包括四川福宝国家森林公园、贵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庆江津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贵州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贵州习水国家森林公园、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

福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南缘,是大娄山北脉尾部的原始森林区。面积380平方公里,有山雄、水奇、石奇、林茂等特点;是世界上同纬度罕见的常绿阔叶林区。根据不同的景观特色,分别形成了以丹岩、瀑布、溪流、古道为主的天堂坝景区;以楠竹林竹海为主的玉兰山景区;以古镇风情、原始林和人工湖风光为主的自怀景区。特别是60余万亩原始林,物种丰富,门类繁多,是一个完整的动植物基因库,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

赤水风景名胜区,位于黔北赤水市,面积300平方公里,有森林约2.68万公顷,有大小河溪350多条,湖塘水库790多处。丰富的水源和跌宕的地形,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瀑布,高3米以上的就有数千处,故被人们誉为“千瀑之乡”。主要包括四洞沟、十丈瀑布、燕子岩等景区。

四面山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重庆江津区境内,距重庆市区140公里,属云贵高原大娄山北翼余脉,占地面积240平方公里,山势南高北低,最高峰蜈蚣岭海拔1709.4米,最低处海拔560米。景区景观以原始森林为基调,众多溪流、湖泊、瀑布点染于苍山绿树之间,丹霞地貌丰富其自然色彩,目不暇接的动、植物更为景区增添盎然生机。

重庆江津大圆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江津区境内,公园面积3459公顷,与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四川的福宝国家森林公园相邻。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95.4%,景观丰富多彩。园区地质景观极具特色,其峡谷深幽、瀑潭重跌、悬崖赤壁、洞穴广邃、怪石奇异、峰岭险列,极具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

贵州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赤水河边葫市镇山坳里的后槽。1.7万公顷的楠竹林区,竹林遮天蔽日,四季宜人。

贵州习水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总面积14027.46公顷,由地域上不相连接的三大片区组成。飞鸽片区和三岔河片区与四面山风景名胜区接壤。习水国家森林公园离自然最近,堪称原始生态胜地。

贵州习水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资源为主的保护区,北面与重庆江津区、四川合江县接壤,西面与赤水市相连,西南与四川古蔺县交界。

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赤水市区东南43公里的葫市镇金沙沟,是我国第一个以桫椤及其生态环境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范围内,镶嵌着8个国家级生态旅游景区。有世界上最大的侏罗纪古桫椤群落(13万株),地球同纬度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常绿阔叶林带(1200平方公里),中国西部最为发达的丹霞地貌和超大型瀑布群(常年瀑布1000多挂)。还有不少省级风景名胜地和自然保护区,如泸州合江笔架山、古蔺丹霞山和黄荆老林等。

(二)三大川黔古盐道纵穿“金三角”,古商道文化底蕴丰厚

我国明清井盐卤水开采与食盐生产主要分布于川、云等地,以四川为主,西南地区的食盐主要由四川供应。由于西南地区地形复杂,食盐生产相对集中而运销路途遥远且行路艰难,故而运道相对固定并在运道上形成相应的运销中心,从而促进了古盐道上重要集镇的形成。清代中期随着川盐产量增加,川盐开始较大规模地向外运销,至乾隆年间川盐运销云南东北部、湖北西北部、贵州大部。

古代食盐销黔,尽可能走水路。如自流井盐十之七八为水运,主要由釜溪河入沱江,沱江人长江,在合江、綦江、涪陵转小河或上岸行陆路。销往云南东北部和贵州大部的川盐多为水、陆结合运输,形成若干运盐古道。如自流井盐出川,水运至合江,分五路入黔;水运至綦江,分四路入黔;水运至涪陵,分三路入黔或鄂。这些运盐古道,富集和保存了丰富的盐文化遗存,具有浓郁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明、清川盐销黔四大口岸:四川叙永——贵州毕节入贵州西北部(即“永边岸”)、四川合江——贵州茅台镇(即“黔仁边岸”)、四川綦江一一贵州遵义入贵州中部(即“黔綦边岸”)、四川涪陵——贵州镇远入贵州东北部(即“黔涪边岸”),其中前三大口岸的主体古盐道和多条分支古盐道纵穿川黔渝生态金三角。

纵穿川黔渝生态金三角的古盐道上的古镇因为有盐利作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围绕盐业建立的各种各样的行帮会馆为显示其势力,相互攀比竞争,其建立的会馆、庙宇都极尽雕梁画栋之能事,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装饰艺术,皆堪称精品。同时,这些城镇或靠水,或深藏于山林,破坏较少,保存了原始古朴的原生态文化和环境。这些古镇街道多是竹、木、泥串架结构的绣楼骑店铺式的青瓦建筑,雕梁画栋,风火墙翼角高翘,雄奇瑰丽。如叙永县城是犍为盐五路入黔的起点,盐店街是盐道文化的主要载体,其中著名古建筑——“春秋祠”亦名“陕西会馆”,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盐道文化遗存,整个建筑以

精湛的木雕艺术著称,是南方古建筑的精品。又如福宝古镇地处川、黔、渝交汇处,是明、清自贡贩盐到贵州的必经驿站,始建于元末明初,后毁,恢复于清乾隆年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民居的代表,也是山地建筑的典范。目前古镇保存完好,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中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盐运古镇还有泸州尧坝镇、赤水丙安镇、古蔺二郎镇和太平镇、土城等。

(三)红军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该区域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所在地。红军长征时在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地区内近百天,四渡赤水战役都发生在该区域内,其中有二次在太平镇。许多地方至今还流传着当年红军长征的细节并保留众多长征纪念地,如:红军四渡赤水的四大渡口、“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太平镇、护国岩等;又如贵州茅台镇,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于3月16日至17日在此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在郁郁葱葱的河滨地带,现建有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军渡河纪念碑。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拥有一定数量且知名度较高的革命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是追寻红军长征革命足迹的必到之处。

该区域酒文化魅力独特。泸州、贵州茅台镇酿酒业有两千多年历史,以盛产名酒茅台、泸州老窖和郎酒驰名中外。茅台镇在仁怀市赤水河畔,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之地。当地生产的茅台酒,历史悠久,18世纪中叶即有酒坊20家。见于文献记载的茅台春与茅台烧春,到20世纪初已跻身世界名酒之林。泸州是国家名优白酒生产基地和闻名遐迩的“酒城”。泸州大曲窖池是全国唯一的白酒生产活文物、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酒集团三个天然溶洞(天宝洞、地宝洞、人和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酒库,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洞中酒坛林立,非常壮观,有“酒中兵马俑”之美誉。2006年3月。经过6年的申报工作,四川泸州老窖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泸州老窖除了具有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之外,还有其它的资源优势,泸州老窖已经获得七项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文物保护规格最高的1573国宝窖池、最古老的白酒酿酒窖池、最古老的酿酒作坊、含微生物最多的窖池、单瓶最昂贵的售价18万元的白酒、64.8平方米的书法巨碑《九九归一图》和中国最大的空中霓虹灯广告。

该区域民俗文化独放异彩。区域内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月月有会,年年有节,如雨坛龙灯、泸州川剧、观文蜡染、班打狮子、合江傩戏等。除了以上几种,还有“名酒节”、“苗族踩山节”、“泸州桂圆节”、“合江荔枝节”等。泸州有少数民族46个,人口达75000,占全市总人口的1.63%,其中有7个苗族乡、2个彝族乡,均分布在古蔺、叙永两县。不同的民族孕育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宗教、风俗乃至建筑形式,使得民族风俗文化成为“金三角”区域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折射出其民族文化的特色内涵,都能引发游客的强烈兴趣。

该区域拥有独特的岩居文化。该区大多为山区,部分地区为水平沉积的红色砂岩,部分陡峭山崖下部会形成岩穴,当地居民在岩穴中搭建房屋,既安全又省材料,形成独特的民居文化。

二、川黔渝生态金三角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川黔渝生态金三角以门票经济为主的部分风景区短线观光旅游占有一定市场,休闲旅游开发仅仅起步,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尚存很多问题。

(一)各自为阵,远未体现“中国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的魅力

该区域过去地处三省市边缘地带,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信息比较闭塞;三省市所辖景区犬牙交错分布,各景区管理与交通各自为阵。区域内八大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客源相对较多的是贵州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庆江津四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赤水和四面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程度较高,旅游交通较为发达,以四川盆地大中城市客源为主。但是,地理位置居于生态金三角中心的福宝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程度较低,游客接待人次有限。从卫星云图上看,整个“金三角”犹如一只巨鹰,呈“三角形”分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合江福宝60万亩原始森林占据整个“金三角”幅员的三分之二。因行政区划原因,三大景区多年来一直各自为阵,“金三角巨鹰”犹如一只“死鸟”无法腾飞。其他景区的旅游接待量就更为有限。

更为关键的是各景区都是单线单独进出,客源市场难于互通有无。这些景区通常都是单独推出一至二日的观光游;而且游客即使单独游完几大景区仍然难于将几大景区的位置和范围拼接起来,“中国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的魅力远未充分体现。

(二)旅游产品雷同性强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8个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基本上是以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红绿蓝”三原色自然景观,即以丹霞地貌、绿色森林植被、蓝天碧水飞瀑为主导景观。旅游产品单一,景观雷同性强,可替代性强,游客如果在“金三角”区域重复选择旅游目的地,一定会产生视觉疲劳,对后续景区的美景熟视无睹,进而影响该区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

(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远未充分开发利用

目前该区旅游产品雷同性强在于自然景观的相似性及旅游开发主要限于对自然风光的初级利用,而不同地点的历史和人文景观的差异性必然存在,可替代性也会小得多。如该区红军长征时四渡赤水战役的主战场围绕赤水河分布;古盐道在“金三角”中纵向穿过;名酒产地和岩居文化都是特定地理条件的产物。

人文景观的旅游开发利用一定可以打破川黔渝生态金三角旅游景区旅游产品雷同性。但是,目前该区丰富而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远未充分开发利用,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该区旅游开发的市场效果。

(四)旅游开发层次较低,休闲旅游开发仅仅起步

“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是人们在异地进行修养、健身、消遣、娱乐等以达到消除身心疲劳、发展自我的形式简单、气氛轻松、费用适宜、重游率高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并具有:异地性、休闲性、高重游率等特点。”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交接部位,位于四川省东南、贵州省西北和重庆市西南结合区,地形崎岖,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自然资源比较单一,以林地和生态旅游资源为主。该区社会经济水平比较低下。快速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是:进行跳跃式的旅游开发,即越过观光为主的初级旅游开发阶段,尽快进入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深度开发层面,形成以食宿接待业、文化娱乐业、旅游商品产销业为主的旅游产业结构。

但是,川黔渝生态金三角休闲旅游开发仅处于起步阶段,该区休闲旅游开发任重道远。

(五)旅游交通不便,旅游设施规模较小.

旅游服务水平较低

经过近年的建设,川黔渝生态金三角交通条件已有很大改善。十年前赤水河沿岸居民到泸州、重庆多是乘船,需耗时五至十小时,远离河流的耗时更多。现在与纵穿“金三角”三大川黔古盐道大致平行的三条公路均已建成通车,汽车通达度已大大提高。该区旅游交通不便主要表现在“金三角”内各景区各自筑路进出,而且基本上都是平行的南北向,各景区之间直线距离几十公里,但车行时间却需数小时;该区旅游交通不便还表现在断头路较多、部分路段质量太差。该区旅游接待设施规模较小,据福宝镇人民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整个福宝国家森林公园四大景区共有床位千余张,且相当部分旅馆设施简陋,且接待量远不饱和,旅游服务项目少,旅游服务水平较低。

三、古盐道旅游开发在川黔渝生态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中的价值分析

目前,川黔渝三省市在景区管理、门票价格、旅游市场互通方面有些面上的研究,但尚未从该区域现存的、可有效利用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整合途径角度进行研究。笔者认为,重视和充分利用古盐道对该区旅游开发可以起到以下重要作用。

(一)开发利用古盐道、古盐镇的旅游资源,改造“金三角”各景区旅游产品的雷同性

前已述及,川黔渝生态金三角8个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基本上是以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的“红绿蓝”三原色自然景观,即以丹霞地貌、绿色森林植被、蓝天碧水飞瀑为主导景观。旅游产品单一,景观雷同性强,可替代性强,游客如果在“金三角”区域重复选择旅游目的地,一定会产生视觉疲劳,对后续景区的美景熟视无睹。

而纵穿“金三角”的三大川黔古盐道及若干分支古盐道,尤其是古盐道上的重要驿站——古盐镇,曾因为有盐利作为雄厚的经济基础而繁荣,并形成浓郁的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古盐镇或因山川地势、或因盐道距离上的重要程度、或因盐商财力和喜好修建的街道、会馆、商铺、庙宇布局不同,风格不同,规模不等,差异显然。开发利用古盐镇旅游资源,改造“金三角”各景区旅游产品雷同性的作用显而易见。

(二)充分利用古盐道、古盐镇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金三角”旅游产品的文化性

文化旅游是知识含量相对更高的旅游形式。据世界旅游组织推测,21世纪市场份额较大的自然风光旅游产品增长率将下降,而文化旅游将有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之一。狭义的文化旅游指人类记忆中正在消失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场景或地方特色,表现形式如旧式的房子、自家的纺织物、手工艺术品等,可分为遗迹遗址旅游、建筑设施旅游、人文风俗节庆旅游、特色商品旅游四大类型。古镇是历史对居民聚居地的选择,是自然环境与人类需要千百年相互交融的结晶。保存下来的古镇其地形的选择、建筑价值及其保存的完整性、文化内涵的丰富性都非常有价值,是历史文化遗产。

该区域内古盐镇在物质文化遗存方面有旧式的建筑和古道遗迹遗址;在非物质文化方面亦有许多与盐的产销有关的节庆活动;同时可围绕食盐开发出许多特色商品。可见,古盐镇文化旅游开发的潜力极大。同时,古盐道、古盐镇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极大地提升“金三角”旅游产品的文化性。

(三)以古盐道串连“金三角”其他分散的、点状的人文景观,形成森林生态景区中的文化旅游热线

前已述及,川黔渝生态金三角除盐道文化外,还拥有丰富的红军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都是极富价值的旅游资源。但这些文化景点分布分散,规模较小,单独开发利用效果不大好。若以古盐道串连“金三角”其他分散的、点状的人文景观,沿古盐道游览古迹、回顾历史、品味美酒,必然对相当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如沿赤水河开发游览观光船(目前枯水期亦有货轮通行,十年前通行至重庆的客轮载运量可在百人之上),自上而下,茅台镇观“国酒”酿造、品“国酒”美味(茅台酒厂内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回顾红军长征历史(赤水河畔茅台渡口建有四渡赤水纪念塔,该地为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第三渡之地);沿赤水河顺流而下观赤水河吴公岩,赤水河吴公岩一带峭壁悬崖,河水浊浪滔滔,曾是川盐入黔的最险处,两岸摩崖石刻较多,“美酒河”三个大字被评为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再往下游,观古蔺土城、二郎、太平镇(这些古镇既有盐运历史,也有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历史);再向下游,经贵州元厚镇、丙安镇等古盐镇及红军长征经过地到达赤水市区。又如在泸州参观泸州老窖名酒酿造、品老窖名酒美味,经尧坝古盐镇到福宝古盐镇,再沿天堂坝古盐道观当地特有的岩居景观。在森林、碧水、红崖飞瀑场景中感受文化韵味,是何等快事!

(四)以古盐道为基础改造“金三角”旅游交通网线,串连“金三角”主景区,充分发掘“中国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的魅力

川黔渝生态金三角的三大古盐道:四川叙永——贵州毕节(即“永边岸”)、四川合江——贵州茅台镇(即“黔仁边岸”)、四川綦江——贵州遵义(即“黔綦边岸”),以及多条分支古盐道,纵穿川黔渝生态金三角。目前与“永边岸”、“黔綦边岸”大致平行的泸州至毕节、重庆至遵义的公路等级比较高,但两条公路基本位于“金三角”东西两侧,对“金三角”旅游应有的交通便捷度和交通网线打造还远远不够。以古盐道为基础改造“金三角”旅游交通网线,串连“金三角”主景区大有可为。关键点有二:一是增加“金三角”内部南北向旅游交通线,以“黔仁边岸”即赤水河与合江——福宝——天堂坝——习水国家森林公园三岔河景区为基础打通或改造“金三角”旅游交通线,该两线有较好的交通基础,又连接较多主要景区,旅游交通建设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金三角”的旅游开发建设,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二是建设东西向的“金三角”中线道路,即打通重庆江津四面山景区一一四川福宝国家森林公园自怀景区——天堂坝景区——玉兰山景区——贵州四洞沟景区,四面山景区与自怀景区、玉兰山景区与四洞沟景区均仅距十几公里,天堂坝景区——玉兰山景区已建成约50公里的硬化公路,打通该线可使四面山与自怀、玉兰山与四洞沟等一山两坡仅隔十几公里的景区目前连接公路至少一百多公里的局面得以根本改变,对充分发掘“中国生态旅游的航空母舰”的魅力意义非凡。

作者简介:刘彦群(1955-),女,四川理工学院副教授。

谢天慧(1978-),女,四川理工学院讲师。

(责任编校程龙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