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大众传媒方略

2009-04-29 20:13李国庆
史学集刊 2009年4期

李国庆

摘要:美国学术界一般认为,从三K党组织成立肇始,共经历三次连续的运动。第三次三K党运动开始于二战结束,持续至今。为了更加有效地迷惑民众,这一时期三K党采取的手段之一就是革新了该组织的宣传方略,不遗余力地利用美国当代大众传媒来宣传和标榜自己,并完成了由印刷媒体到电子媒体的转变。由于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密切关系,这种大众传媒方略直接影响到美国大众文化的变异,导致美国当代大众文化掺杂着三K党所宣扬的以白人种族主义为核心的消极成分,致使美国社会与文化的重构与异化。美国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深受此种文化理念和认知的麻痹与毒害:美国当代社会种族主义思潮的泛滥、白人至上主义运动持续、仇恨犯罪率的提升、暴力文化形式的盛行等现象便是例证。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大众传媒方略以及大众文化异化极具隐蔽性,由此导致的危害亦不容低估。

关键词:第三次三K党运动;大众传媒方略;大众文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K712.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59—8095(2009)04—0119—06

美国的三K党组织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美国学术界一般认为,从该组织成立肇始,共经历三次连续的三K党运动。第一次三K党运动开始于1866年,肆虐于美国内战之后的重建时期。在这一时段,三K党组织的性质从最初的兄弟会团体演变成恐怖主义组织,他们主要的仇视对象是黑人群体和共和党成员。1871年颁布的《三K党法案》使得这一时期三K党走向终结。第二次三K党运动开始于1915年,在20年代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三K党运动的仇视对象主要是外来移民中的天主教徒和犹太人等群体。在1929年美国大萧条和新政时期,该组织步履维艰,于1944年解散。第三次三K党运动始于二战结束,持续至今。这一时期三K党兴起的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于美国的反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权运动。相较而言,美国学术界对前两次三K党运动研究偏多,对第三次三K党运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较少。

美国学术界对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性质众说纷纭,但是总体来说,这一时期的三K党仍然是一个秘密的极端组织,其成员均具有极端的种族主义思想,属于社会的极右翼群体。该组织的宗旨是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维护白种人的利益。该组织依旧使用暴力、恐吓、暗杀等手段,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第三次三K党和前两次运动相比,有了一些新的特点。第一,三K党在结构上开始进行重组,导致了大量三K党变体的出现。这一时期的三K党具有分散性与地方性的特点,全国大概有50个不同规模的分支。同时,许多三K党成员开始自立门户,组建各种种族主义群体和“白人至上论”组织。第二,三K党极力粉饰的仇恨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理念与美国社会思潮的转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在第三次三K党运动时期,对伦理问题颇为关注,部分原因是因为在这个时期新基督教右翼运动的兴起及保守主义传统的回归,他们的仇恨对象亦扩展到同性恋和堕胎者等群体。他们试图弥合美国民众面对社会危机的忧虑心理,产生一种“虚假意识形态”来招摇撞骗。第三,三K党与新纳粹组织和光头党等极端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三K党成员甚至出现了跨组织的现象,其他组织宣扬的理念也被融入三K党的意识形态之中。第四,三K党成员的身份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流动性。三K党成员已经不再身着长袍,身份更加保密,他们之间大多使用暗号来进行沟通和联系。极端种族主义仍然是这一时期三K党理念的核心思想,该组织意识形态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延续性。但是具体的攻击对象和宣传的策略却有所不同,反映了美国整个社会的变化。本文拟对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大众传媒方略、大众文化变异及其危害做初步的论析。

一、大众传媒方略

为了更加有效地迷惑大众来扩大其影响,第三次三K党运动不同于前两次运动的明显区别之一就是革新了宣传方略,不遗余力地利用美国现代大众传媒来为其制造声势。这使得美国的大众文化掺杂着种族主义成分,导致美国大众文化的重构与异化。这一宣传策略极具隐蔽性和破坏性。

一般意义上,大众传媒分为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两种。印刷媒体通常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其他印刷品等传播媒介;电子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和网络等传播媒介。大众传媒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和商业行为的范畴,触及了美国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深层,不但对所在的环境有解构和重建的作用,而且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对大众传媒的使用,一直是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主要策略之一,但却很少为学者所重视。在美国只有一些对仇恨组织进行监控的民间团体对此进行一些粗略的记录与统计。在前两次三K党运动中,该组织通常依靠发放传单和创办自己的报纸、杂志等刊物来进行宣传和蛊惑。这些印刷媒体在当时的情况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三次三K党兴起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相继成为信息的主要传导工具。三K党的大众传媒方略经历了从印刷媒体向电子媒体的转变。第三次三K党运动发端之时,美国大众传媒经历了一个极大的变迁,新型的电子媒体开始出现并迅速占领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三K党也适时利用了新的大众传媒效应来对自己的组织和观念进行宣传。新兴的电子传媒成为他们宣传蛊惑的重点,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兴媒体被广为应用。纵观三K党的历史,具体宣传的策略有所不同,这恰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变化。所以,广播、电视和网络以及相关的副产品等电子媒体成为第三次三K党运动舆论宣传的核心媒介。

在网络兴起前,广播与电视成为三K党组织利用的主要工具。三K党的主要策略之一是利用美国电子媒体经营行业提供给他们的可乘之机,与广播和电视运营商联系,认购一些节目板块或某些广播和电视频道,发布宣传该组织的信息和图像来迷惑受众。该策略的代表者首推汤姆·梅茨格(TomMetzger)。梅茨格于1975年加入三K党,成为加利福尼亚州三K党领袖,1980年他组建了自己的三K党组织。1984年梅茨格开始制作名为“种族与理性”的纪录片,片中包含一些对仇恨组织领导者和参与者的访谈,宣传种族主义。他先后和各个有线电视台接触,最后有超过24个州的有线系统播放了这个系列片。在纽约,这个节目通过曼哈顿有线电视的公共频道一个月内就播放了三遍。另外,三K党密苏里分支曾经主动认购圣路易斯大学旗下广播台的几个节目的板块。这个广播电台经常把一些时间板块出售给某些公司和利益群体,三K党便借此机会来给自己做广告。第二个策略是三K党的领导者或者成员亲自参与媒体运营,来主导媒介传播的内容信息。这个策略的典型是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大卫·杜克(David Duke)。1973年,杜克加入三K党并于1975年成为路易斯安那州的领袖,在1992年竞争总统候选人失败后,杜克离开了政治领域开始继续壮大三K党力量,并集中精力经营媒体运营。1993年,他成为一个广播谈话节目主持人,并在广播系统开设了颇有争议的“大卫·杜克热线”节目。第三个策略是三K党的领导者或者成员参与到广播和电视的节目当中,宣传该组织的理念。例如,三K党成员乔伊斯·比亚乌科夫斯基试图通过纽约州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学生广播电台的一个谈话节目来澄

清美国大众对“三K党”理念的误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开始在美国普及。互联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网络被称为现代大众传媒中的新媒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电视网络文化的出现,是大众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网络的种种特点使其迅速成为三K党新的阵地。三K党利用网络的策略主要有三种:第一,组织创建自己的网站和主页。网络的一个优势是它的低成本。三K党组织很容易把仇恨信息发布给数目庞大的受众,几乎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网站。在互联网上,三K党的各个组织对主流政治右翼人士进行呼吁,以吸引新成员。三K党的一名领导者唐·布莱克(Don Black)于1995年3月建立了该组织的第一个网站——“风暴前线”。这是美国仇恨组织所建立的第一个网站。第二,在三K党网站提供各种文本、音频、视频、聊天室等相关信息源,还提供其他种族仇恨组织的相关链接,三K党各分支之间通过网站进行联络。“风暴前线”网站上提供了音频、视频、“大卫·杜克”专栏和其他仇恨组织的链接。该网站还提供文件档案图书馆和儿童游戏。许多三K党网站的主页都提供一些仇恨摇滚乐唱片公司的链接。该网站的一个特色就是,它给网民提供一个在线论坛,相互交流。到2006年11月,这个论坛的注册用户已达9.7万人。“风暴前线”网站每月有数以万计的游客登陆。第三,利用网络作为虚拟社区。不同的三K党组织网站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主要根据社会运动的变迁而做相应的改动。在互联网上建立虚拟社区是三K党应对美国社会变化的一个策略。美国的社区生活在电子媒体,特别是网络出现后经历了重要转变。由于人们还没有走出传统社区消逝的阴影,三K党便利用这一心理落差,建立一种网上虚拟社区来弥补新型大众传播媒介给社会带来的种种不适,并在虚拟社区传布一种以白人种族主义为核心的共享价值观。一些三K党网站上给会员和游客提供聊天室和留言板。三K党通过对互联网的利用建立一种虚拟空间,来作为他们鼓吹自身理论的“公共领域”。这种方式节约成本,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一些大型三K党网站的主页会长期固定并及时更新,保持了虚拟社区存在的长期性。

总之,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大众传媒方略使其宣传更广泛、更深入、声势更大、影响面更广。

二、大众文化异化

从根本上说,技术和文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技术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相互渗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根据爱德华·T.霍尔(Edward T,Hall)的“延展理论”,人类为了扩展社会的职能而创造了大众传媒这种技术机制,当这种延伸体系有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就会要求参与者适应它的需要,结果致使大众文化与大众媒介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大众文化为大众媒介提供了丰富的传播内容;同时,大众媒介为大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霍尔也提到了延展体系的危害性。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二者的共生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得大众文化走向变异。因为大众传媒所传播的内容和所宣传的思想存在消极因素的可能,“媒体现实”成为一种实质意义上新的异化因子。第三次三K党运动对大众传媒的利用直接导致了大众文化中带有种族主义等消极成分的存在,技术理性的负面效应使得大众文化异化成为可能。三K党的大众传媒方略对大众文化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两点:

第一,大众传媒的勃兴会直接导致一种相对应的大众文化的产生。三K党依靠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其种族主义信条,这种文化渗透的影响力会在大众文化的表现形式甚至在内涵上表现出来,导致了大众文化异化的现象。而这种大众文化的发展会进一步强化三K党所宣扬的意识形态,符合三K党大众传媒方略的初衷。美国流行的种族视频游戏和白人种族音乐等大众文化形式便是最好的例子。种族歧视、仇恨思想和暴力思维成为主要的宣传内容,致使种族主义文化的盛行。当前,美国盛行的视频游戏是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游戏已成为倍受瞩目的营销媒体。例如,在美国有一种颇受欢迎的视频游戏名为“种族清洗”,这款游戏的诉求组织之一就是三K党。在游戏一开始,玩家可以选择充当三K党党徒。他们要深入个别种族聚集地,如黑人区、拉美裔区、犹太区等,尽情地狂杀这些少数种族,来拯救白人种族。“种族清洗”并不是唯一的仇恨游戏,还有许多其他的游戏名称,例如“杀死黑人”和“守护边境”等。另外,三K党对种族文化的热衷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美国白人种族音乐的勃兴。白人种族音乐的形式包括摇滚乐、重金属音乐和乡村音乐,其中白人摇滚最受欢迎。白人种族音乐宣扬白色种族的自豪性与优先论,维持极端保守的价值观,反对多元主义者、同性恋和堕胎者。这些意识形态是种族社会运动的重要文化源泉。三K党所宣传的暴力思想也逐渐渗透到美国的大众文化之中。有些三K党在其组织的主页上号召其成员及其组织的支持者运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嘈杂的摇滚音乐歌词和宣传片中充斥着暴力行为和暴力思想。世界上最大的在线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提供很多免费在线音乐。该网站的一个网页上就有一系列宣传种族主义的歌曲,其中两首是直接宣传三K党的,歌名分别是“像男人一样,加入三K党”和“捍卫白人领地,加入三K党”,歌词里充斥着种族歧视和暴力思想。在美国,三K党组织便利用白人种族音乐来实现其目标。

第二,为了增加大众文化的种族主义倾向,三K党直接参与到大众文化的活动当中。例如,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依然成为三K党宣传的重点。三K党通过组织音乐会、组建音乐公司和乐队、灌制唱片和包装歌手等手段来宣扬种族文化,对人们进行“隐性兜售”。美国三K党最大的分支——“美国帝国三K党”(ImpefiM Klans of America)利用互联网作为工具,已经成功举办了多次仇恨摇滚音乐会。在2003年5月23到26日和2004年5月28日到6月1日,该组织分别在格林维尔和道森主办了一年一度的“北欧音乐节”。这个音乐节是美国最大的种族主义音乐盛会。三K党与来自英国的种族主义乐队“螺丝刀”进行合作,使得该乐队开拓了美国市场。三K党伊利诺伊分支肯定仇恨音乐所带来的煽动性,他们认为:白人种族音乐无疑是触及白人青年心灵深处的一种最重要的媒介。

三K党从意识形态上,以文化渗透的方式禁锢了受众群体的文化认知,从而达到了他们不可告人的意图。二战以后,美国大众文化的勃兴对受众群体的认知模式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第三次三K党运动促使大众文化异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使音乐、漫画、装饰、纹身、涂鸦和服饰等大众文化形式都不同程度上体现着大众文化的异化因素。在这些异化因素中,渗透着三K党的意识形态、政治主张和社会诉求。

三、危害

美国第三次三K党运动对于大众传媒的应用已经从印刷媒体转向电子媒体。这一转向和美国大众文化异化给美国民众思维和社会文化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大众文化异化的结果表现之一就是人们对自身理性思维与正常认知的消解和否定,感官享受取代了理性反思。这使得人们丧失批判精神与超越维度,禁锢了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大众文化的异化导致了大众人格的异化,导致大众个性的丧失。二

战以后,美国当代大众文化悄然勃兴,并很快占据了文化的中心位置,影响到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三K党开始利用美国大众文化的勃兴来对民众进行文化渗透。这使得第三次三K党运动所宣传的种族、暴力、仇恨等思想在美国大众文化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塑造着美国大众文化的种族主义神话。青年群体是大众文化的主要受众之一,他们的世界观很容易受到大众文化异化现象的诱导。美国青少年受到三K党所宣传的以种族主义为核心的极端思想毒害最大,对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初期,三K党成员构成上出现的一个较大的变化是更多的年轻群体加入进来,并出现一个新的、富有活力的和更加年轻化的三K党领导群体。另外,受到大众文化异化毒害的青年引发了许多仇恨犯罪。联邦调查局数据显示60%的仇恨犯罪源于年轻人,而其中大多数并不是仇恨组织的成员。有关种族问题的仇恨犯罪率节节攀升,对美国民众与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危害。《2006年美国仇恨犯罪统计报告》显示,有接近67%的仇恨犯罪是直接涉及种族主义的。

同时,从宪政和经济的角度来看,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大众传媒方略和大众文化异化所带来的危害表现出长期性。首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文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剥夺人民向政府请愿申冤的权利。在美国,三K党之所以能够利用大众传媒来进行蛊惑宣传,甚至说三K党运动能够长期存在,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宪法对美国公民的言论、出版的保护,即使他们发表一些不受欢迎或者挑衅的言论也不会受到禁止。第三次三K党运动便利用这一修正案,借助大众传媒的技术方式大做文章,以谋求宪法对其传播手段和传播信息的保护。其次,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美国第三次三K党运动提供了经济上的来源,使得该运动能够长期存在下去。大众传媒是一种商业化运作,大众文化又是一种消费文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下都会产生利润。三K党通过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方式积累一定的物质基础。例如,白人种族音乐现在已经形成一种行业,为三K党组织者提供一定的经济来源。因此,第三次三K党运动所带来的危害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在这种背景之下,第三次三K党运动所宣传的激进思想便成为美国极端运动的思想源泉。美国当代白人至上主义运动和新邦联运动的经久不衰便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

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大众传媒方略是美国特有媒介管理与市场经营的产物。在技术不断推动大众文化发展的同时,技术对大众文化也产生了负面作用。如果文化意识不能抗拒意识的技术化,不能抗拒由大众传媒带来的表达和理解的狭隘化,病态的技术文化因素就会普遍化,导致大众文化异化现象的出现,并危及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三K党的最终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来使他们的极端思想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美国第三次三K党运动的大众传媒方略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应当摒弃大众传媒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引导大众文化正常、健康的发展;政府亦应采取一定的规范措施,来限制仇恨组织的扩散和发展。

责任编辑:宋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