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翠
【摘要】广播新闻是广播电台的骨干支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新闻竞争。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广播新闻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使其先声夺人,进而赢得听众。
【关键词】广播新闻 先声夺人
新闻是广播电台的立台之本。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在与报纸、电视、网络博弈的过程中,广播新闻如不发挥其自身快速、及时、现场感强的特点,就会在传媒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克敌致胜的重要砝码。反之,作为广播记者如能做到先声夺人,充分发挥广播新闻的自身优势,将是广播记者提高自信心,赢得听众、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
先声夺人声为先
报纸、电视和广播都是当今的主流媒体,从传播内容和信息的媒介与符号看,报纸主要靠文字、图片,电视主要靠声音和画面,广播则要靠声音。音响对广播新闻的生命意义在于:带“音响”的广播新闻具有直觉性品格,能为受众带来现场感受,能提高广播新闻的可信度和增强广播新闻的感染力,所以,努力发挥广播新闻中音响的作用是广播与其他媒体争夺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先声夺人声为先是“扬独家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广播的活力和灵魂所在。
广播新闻中音响主要由环境音响、记者现场播报和采访对象同期声三种。音响处理得好,可以通过声音塑造出空间的立体感,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使新闻更具时效性。作为广播新闻,应该大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声音来展现。2005年,我在巢湖市区的巢湖路上注意到数以万计的麻雀聚集在此,叽叽喳喳的叫声超过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声,我当即用采访机录下这欢快的叫声,采访这里的市民,并就这一现象采访了林业局,得知由于城市绿化面积增多,生态环境有了改善,不仅麻雀数量增多,而且其它野生鸟类也在增多,鸟类和人类和谐共处的情景可以经常看到。此报道当时便被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江淮传真》采用。这里,自然、新鲜的音响无疑增添了报道的魅力。
先声夺人贵在先
“抢时间”是新闻媒体共同遵循的竞争原则。广播仅凭借着声音,仍能在其它媒体的冲击之下站稳脚跟,是因为它不仅能用声音创造出最丰富最复杂的世界,而且它具备传播方式最快捷,与市场经济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相吻合的优势,快速、及时、以先声夺人就能有效提高广播的收听率。作为广播记者,要牢固树立时效观念,“先”字当头,在传播渠道多样化特别是互联网相当发达的今天,热点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对社会每个角落都有极强的传播能力,对此,广播记者就要主动出击,尽量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今年1月5日晚,巢湖一小区发生绑架案,全市上下十分关注,巢湖市公安局经过40小时的艰苦侦查,于1月7日零时许,成功破获这起案件。当天下午三点多,巢湖公安局发布了这一消息,我便立即赶去采访,当晚巢湖新闻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晚间新闻网》都采用了这篇消息,而其它媒体均在第二天才见报。
先声夺人夺在巧
一条新闻是否鲜明清晰,与记者取材有很大关系,广播新闻首先要适应听众“听”的需求,让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尤其是广播通讯,要巧妙运用最能触动听众心灵的情节和细节,这就要求广播记者会巧选材料,精心剪裁。几年前,我曾采访过荣获我市首届十佳市民的管邵仲老人,他将毕生精力用在为孩子们做志愿服务,日常生活中他十分简朴,一年到头总是穿着一套藏青蓝的运动衫,一双十几元的运动鞋竟缝补穿了几年。在印尼海啸发生后,他毫不犹豫地向政府捐赠了几千元,这一细节的巧妙再现,令人听得感动难忘,使通讯为之生色。2006年秋,我在巢湖岸边散步,发现当年的野生菱角长势喜人,经过深入采访得知,“十五”期间,巢湖流域共组织了43个水污染防治项目,投资达40多亿元,水质有了改善,许多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也得到了恢复。录音报道《巢湖水质改善,野生菱角长势喜人》以小见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0月4日的《全国新闻联播》播出后,增加了全国听众对巢湖的认识。
先声夺人研究人
广播听众涉及面广、层次多。这就需要广播记者在大俗大雅之间云游,研究听众,走到自己的目标听众群中去,倾听他们,理解他们,分析他们,以贴近平民需要、反映平民诉求、展现人文关怀为己任,将着眼点向具有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平民视角的“民生新闻”转移,“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力求表现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特别是生活中的新奇事件。
事实上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媒体的职责就是将这些“国计”用老百姓易懂爱听的方式表述出来,帮助他们理解大政方针,听取他们的反映,将对百姓的关注自觉融入新闻的采编之中,从而将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三贴近”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真正使广播成为“党和政府喉舌”、“百姓代言人”。
总之,广播记者应该利用和发挥好广播的独特优势,发挥其快速及时的特点,增强“音响”意识,以声见长,让广播新闻焕发活力,让广播新闻先声夺人。■
(作者单位:巢湖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