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权 李 森 王 翠
[摘要]《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影片自上映以来一鸣惊人,备受好评,演绎了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语境下的优秀电影所具备的诸多成功要素,这给我们提出了重大的传播启示:在信息全球化语境下,传媒影视产业如能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反映现实,实现影像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就能走出国门占据世界传媒的制高点。
[关键词]《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人性美人情美人伦美信息传播全球化
电影作为一种通俗艺术的文化现象,由于它所表达的是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价值观,真正打动观众的总是一些最基本。最朴素的东西。因此,电影要做的就是拍摄和表现人类美好的、共同的事物和情感,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情节、场景等来诠释文明、正义、爱情等人类永恒的人文思考和人生哲学。把浓郁的民族文化融合在电影中,营造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凸现更为人性化的人类正常诉求。但电影同肘又是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画面、声音和音响为媒介,通过特定的影像来表达人类的主观世界的大众化艺求。电影既作为一种以科技为手段,通过画面、音响和声音的合成,表现银幕时空的艺术就离不开优秀的电影制作技术。同时,电影作为一种通俗的文化现象要求优秀的影片更能够表现人性美、人情美、八伦美,优秀的电影两者相互统一,影像与人文的完美结合。表象与内象的高度统一,既满足了艺术追求,又实现了电影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的弘扬。所以说,电影是民族文化的一张展示名片。
由丹尼·博伊尔导演的《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影片自上映以来一鸣惊人,备受好评。除了在第81届奥斯卡中横扫8个奖项外,还在至少10个国际影评协会崭露头角。人们用“娱乐性极佳”、“扣人心弦,让人激动,同时既令人心碎又使人振奋”等词语对该片大加褒扬。影评人麦卡锡总结道:“它是一部巧妙的剧情片,它充满生机,虽然是由外来人士制作,但他们很显然已与这个地方心心相印。”《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充分体现了电影两个属性的完美统一。通过好莱坞的电影技术为我们表现了一个富有传奇性的色彩斑斓的“印度梦”。吻合了金融危机后全球的主流情感需求。这部融合英国精英电影制作班底,汲取印度电影精华,生长于印度孟买土壤中,但内蕴典型西方梦精神的影片,且是全球化的经典样本,一部银幕上栩栩如生辐射全球的“西方梦”。
一、从印度到西方:民族文化的张扬
有人认为。他国观众在接受中国电影的时候,他们更倾向于去接受能给予他们某种感官刺激或精神享受的东方奇观,更倾向于接受那些能给予他们对于自己文化的满足感的图像,从而导致他们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理解为一种片面而非公正的。“他们就是在‘东方故事中得到满足的,得到关于对自己的文化优越感的认同”
“东方几乎就是一个欧洲人的发明,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浪漫传奇色彩和异国情调的、萦绕着人们的记忆和视野的、有着奇特经历的地方。”怀揣西方这样特有的“成见”,凭着自己独特的敏感。丹尼·博伊尔如愿以偿的拍摄了该片,制作精良,艺术造诣精湛,光影声画充满魅力,真实动人,撼人心魄,这是一部当之无愧的杰作。
从人情到人性:现实生活的巧妙挖掘。对异文化的误读有多大,看美国教授写的金庸小说的书评我们就会知道它不像普通意义上的“一千个观众的心里就有一千哈姆雷特”,人们通常在对外文化的理解是非完全的,甚至是片面的。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却能反其道而为之,首先,它由一个英国导演拍摄一个完全印度的电影,而在文化表现上极自然,绝无生硬之感。影片在中国人看来,又如此感同身受,毫无隔阂。诗人西川曾说印度是一个把所有社会问题用放大镜放大的中国,所以要了解中国,去了解印度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我们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很多情节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该片小主人公小贾马尔为了得到明星的签名而一捏鼻子跳入粪坑;趁半夜把最辣的辣椒碾碎扔进熟睡中哥哥的内裤,为了生计冒充导游欺骗美国游客……很多诙谐的小细节在博得人们一笑的同时,却让人又被生活的残酷性所深深震撼与反思。在这里有的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贫民窟,肮脏、混乱、充斥各种生活垃圾。在这块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杰玛兄弟俩追逐嬉戏玩闹,在狭窄的街道穿行,在浑浊的河水洗澡。还有宗教冲突等等。许多观众牢牢记住了地下通道里的盲童唱着圣歌对贾马尔说“你被拯救了,而我不太走运”的一刻,那一刻表面的平静安和下面却是叫人道不尽的辛酸事实。因此有人评价影片为“黑暗童话”、“成人童话”。导演正是通过这一喜剧形式下的残酷性,正视现实,细致而深刻的描摹出深层次的人性美、人情美、人伦美,通过与邪恶力量的较量,折射出人性的光辉。而唯有这样直面现实的勇气,不回避不粉饰才更深刻、更持久、更能打动人心。导演以一个局外人不带偏见和局限地拍摄了一部东方电影,而能令另一个国家的东方观众为之感动、受益。究其原因,那就是挖掘出印度民族文化中具有全球文化的共同审美体验。
二、全球化的启示——本土影视传播的必经之路
全球化的思想其实由来已久。马克思在多年前就曾经预言过今天的全球化,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此后,1969年,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之间的美国》中正式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直到现在普遍认可的观念是全球化是以经济为核心的,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全方位的全球化。
《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1964年出版的著作中首先提出的一个“地球村”的概念。在这样的地球村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语境下,不管是否愿意,中华民族电影已不再能够关闭门户,只允许自己拍电影给国内的观众看了。另一方面,面临外来的影视文化的冲击越来越烈,随着经济、文化和信息资本的迅速流动,传统的时空观念大大地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己经变得越来越便利,信息传播全球化既反映了国际信息传播自由化的趋势,又暗含着弱肉强食的不平等竞争,它正于不知不觉之间建构着当今国际信息传播秩序的现实存在。“文化传播由单向走向互动,受众受到尊重,文化的民族特色将受到进一步强化和弘扬。”中国电影必将民族化、本土化,事实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首先应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用一种积淀了民族审美经验和情感的艺
术形式去反映民族文化传统,并运用现代意识去观照和超越传统文化。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是负载着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的载体,电影文化除了其视觉、心理的娱乐功能以外,不可避免地还担负着再现民族生活境遇、激活民众的现实主义热情、塑造民族理想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人伦美。由于电影的表意符号具有世界通用性,人们往往通过一个国家的电影来直观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国家、民族或者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因此,真正的民族电影应该是植根于民族现实的土壤,吸取本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用一种积淀了民族审美经验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去民族的现实境遇。
而好莱坞电影虽然处处体现美国观念,但是它却是始终强调一种全人类共通性原则。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写实题材中展现丰富的人性,以全球观众作为目标,强调人类共通的特性——人性,《阿甘正传》中阿甘表面上是一个智力低下的不正常的人,但是他本质上传达出来的却是善良、纯朴、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的至情至性的人。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承载着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勇敢、坚韧、善良、纯朴等优秀品质都容易感染观众的思维情绪,使其产生共鸣,从而建构了所谓的“美国英雄”的形象。好莱坞的电影弘扬和建构了美国民族文化,成功促使美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相比之下,近几年中国导演拍摄的商业片偏离现实题材,虽然票房成绩不错,但参加奥斯卡评奖时大多不尽如人意。视角单一、对民族文化的发掘不深,对民众命运和人性走向的关注程度不够,造成了人物形象苍白、故事情节空洞和思想内涵的极度贫乏。
总之,国际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进程要求本土电影要在国际市场融入全球化,而融入全球化最为重要的是文化的融合,既是相互的借鉴,又是相互在竞争中超越。电影观众实质上是“极为世界性的”,想让不同民族的观众赏爱,就必须深入挖掘自身民族文化。影片必须要能够传达不同民族都能接受的共同人类情感。就像李安所说的:“要正视自己的文化,把自己的文化发挥出来就会变成自己的特色,要正视自己的根本,这样拍出来的电影才会真正动人。”5000年的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了太多的电影题材,历史的、现实的、传奇的、古装的、现代的:剧情、动作、战争、悬疑、惊悚和科幻题材不一而足。一部好的电影其实并不仅仅是故事,而应该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如何表现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族文化必将是未来影视传播业界努力追求的深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