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摘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线上,英国的表现是最为成功的。而其中,北岩勋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对内对外新闻宣传思想的应用不仅为英国打了这漂亮的一战,还对后世英国及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北岩勋爵战时新闻思想影响
北岩勋爵,又称诺斯克里末勋爵,原名为艾尔弗莱特·查理士·威廉·哈姆斯沃斯。他少年时代即从事新闻工作,他创办《回答》杂志,《每日邮报》,又取得了对《泰晤士报》的控制权,建立了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报业集团。
“从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新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是由于战争搅乱了欧洲各国新闻事业的正常进程,而且还因为通过这场大战,充分地显示了新闻宣传在历史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线上,英国的表现是最为成功的。”这种成功是和当时著名的报人北岩勋爵分不开的。
一、对内新闻宣传思想:引导舆论,警醒民众
一战爆发时,北岩勋爵已经拥有了《回答》杂志、《每日邮报》、《每目镜报》,同时还有当时的英国影响力最大的《泰晤士报》。美国总统林肯就曾这样评价过:“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拥有《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有了这样的大报小报在手,北岩的新闻思想的影响力也就有了有力的硬件保证。
面对战争,报道战争也就成了当时最大的新闻需求。谁迎合了这一趋势——及时而又真实的报道战争,谁就可以主导当时的社会舆论。
然而,当时的报纸发布的所有的军事新闻,都要经过军方或国家战时新闻检查部门的严格检查。因而,大多数人根本就无从知晓战争的真实情况。有些人甚至天真地认为他们的军队战无不胜,战争正在远离他们的生活,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他们关心的紧迫的问题了。同时,报纸还把战争描写成满园春色,没有了战场的英勇拼杀,全然不顾战士的疾苦,把他们所进行的战斗描写得面目全非,严重挫伤了战士的战斗心,加剧了后方舆论和前线士兵感情的截然对立局面,因此士兵们也都对报纸不屑一顾。民众对战争的冷淡,战士对报纸的蔑视,这些都严重损伤了当时英国战争的积极性。使英国在战争的初期处于被动的地位。
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北岩认为要使全民参与一战,报纸就要敢于大胆的报道战争,告诉人民战争的进展情况以及战争的胜负情况。只有通过传播当时战争的真实情况,来吸引人民的眼球,进而达到引导舆论,警醒民众的目的。
其实早在战争之初,北岩就曾主张要积极迎战,但被指责为“《泰晤士报》‘正在把国家驱入战争”。而随着战争的进行,以上所述说的战况局面的出现,北岩又将其新闻思想提出来了且坚持不懈。1915年5月21日,他在《每日邮报》上发表名为《炮弹的悲剧,肯来奈尔勋爵的严重错误》的文章,指出英国使用的炮弹中“臭弹”太多。使英军遭受重大牺牲,并由于给养不足,兵士在饥饿中战斗。文章掀起了轩然大波,北岩遭到了“强烈而压倒多数”的攻击,但普通市民阶层却在这场攻击与反攻击中开始了对战争的关注。面对反对声,北岩并不在意,他宣称为促进盟国胜利将不计任何后果,“《泰晤士报》的销数是否降至一份,或《每日邮报》降至两份,我都毫不在意。”北岩同反对者之间的辩驳。影响着当时的舆论。警醒着民众,给民众以正面引导。人民开始美心战争,关注战况。同时,北岩的新闻思想开始真正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北岩还让他主持的《泰晤士报》向重要战场派出战地记者,报道战况,刊发关于战争的评论。每月还出版两幅战况地图,并附开战以来的大事记。因为对战争的真实的报道,仅《泰晤士报》销售量高达31.8万份,打破该报创办以来的最高纪录。
北岩通过对战争的真实情况的报道来吸引读者的注意,正面引导舆论,形成一定舆论力量。
二、对外新闻思想:国家利益至上
在对外宣传上,北岩认为要有社会责任感,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刚开战不久,英国人就开始了以传单为武器的宣传战,即利用飞机把印制好的《公告》散发在德军阵地上。希特勒曾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提到,德国之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英国的宣传炸弹摧毁了其战斗精神而不是由于德国军事战略失误。
在北岩的多次努力下,1918年2月,英国政府成立对敌宣传部(克尔之家),任命著名报人北岩勋爵为总监。开始把加强对敌宣传作为第一要务。
北岩勋爵认为,战争宣传应以敌国民众为主,以当权者为辅,对前者采用感情的手法,对后者采用论理手法。在战争初期,民众尚处于异常激动的心理状态,因而传单战的首要目的是使他们冷静下来,造成易于接受宣传的心理环境。即使是对自己不利的负面新闻。也要大胆发表,以获取敌国民众的信任,最后利用这种信任展开宣传决战,以粉碎其斗志。于是北岩在战争结束前的6个月里,在自己的对外新闻宣传思想的指导下,向德国发起了传单总决战。在德军的前方和后方,用飞机和气球投下的英国制作的传单总数,有1830万张之多。“雪片般的传单终于摧毁了德军的士气,德军纷纷叛乱”。其政治家也意识到他们的敌人“已经建立了‘一个德国自信心破坏部,它的头目便是协约国中最大的流氓——北岩勋爵。”
除此之外,北岩勋爵还利用各种媒介,尽一切可能去败坏德国的形象。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就捏造事实,哪怕是没有一丝一毫新闻根据。百分之百靠虚构,也煞有介事地大肆进行宣传。
同时,北岩领导的“克尔之家”还发行伪装成德国报纸的战壕报《秋叶》,发行量达30万份,用貌似公允的手法不断挑拨德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和各集团之间的关系。战败之后,德军总参谋长兴登堡说:“敌人的炮弹不足畏,最可怕的是敌人散发的新闻传单。”
三、北岩战时新闻思想的影响
北岩勋爵的战时新闻思想,概括起来也就是通过自己所控制的媒介影响和引导舆论,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也可以制造假新闻,以此来制造声势。从而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这一思想不仅对后来英国的战时新闻宣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战时新闻宣传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对德国纳粹的影响
北岩的新闻思想尤其是其对外新闻宣传思想对希特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很好地将北岩的新闻思想进行了运用和发展,他一上台就以不屈不饶的决心将德国所有的新闻媒介都纳入了自己的范围之内,然后引导德国的舆论,为德国的战争作政治鼓动,然后他又多次的通过制造新闻的策略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
首先,纳粹通过暴力等多种手段将德国的多家大报纳入自己的手中,纳粹
报纸的发行量占全国总量的80%,新闻记者也都变成了纳粹当局政治意志的执行者。然后,希特勒这一法西斯的巨头又将北岩的制造新闻的这个方法进行了完美的演绎。在战争之初,希特勒就告诫媒体要把大战的责任完全加到敌人的身上去。在德国吞并捷克之前,纳粹煽动在捷克境内的日耳曼人闹事。捷克警察奉命采取行动。德国报刊于是就利用这一事件进行捏造。在世人的面前就出现了捷克人迫害“可怜的日耳曼人”的消息,为德国吞并捷克制造了冠冕堂皇的借口。
在入侵波兰之前,纳粹故伎重演。1939年8月10日,《柏林日报》发出警告,《人民观察家报》头版登出《波兰处于战争狂热之中》的通栏标题。做足戏后,《柏林日报》出现耸人听闻的标题:《波兰完全陷入骚乱之中——日耳曼人家庭在逃亡——波兰军队推进到德国国境边缘》。在这一系列的宣传煽动下,德国就开始了侵吞波兰的战争。同时,伪装成波兰广播的德国广播展开攻势,大大滋长了波兰后方的混乱和沮丧情绪,使波兰自乱阵脚,很快沦陷。
1940年5月在进攻法国之前,纳粹利用自己强大的电台广播伪装法国电台播放法语新闻,从而在法国国内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与混乱,军队都无法调动,最终导致了法军的失败。
纳粹新闻媒介通过控制媒介,然后进行狂热的鼓噪和欺骗性的宣传,蛊惑民众,成为了希特勒庞大的战争机器的推动力。
(二)对美国的影响
北岩的战时新闻思想也对美国的战时新闻宣传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美国的二战新闻宣传,对于今天美国的高科技的战争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政府也很快控制了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介,开展广泛地国内国际宣传,企图引导国内国际舆论,为其发动战争进行舆论准备,并达到迷惑人心、削弱伊军力的目的。通过它的引导式的宣传。美国政府为其攻打伊拉克取得了国内的民众支持。战争爆发前,美国《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的民意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美国人支持布什发动对伊战争,几乎同样多的人对美国使用武力推翻萨达姆的做法表示赞同。这样的支持率正是布什政府控制舆论的结果。
战争爆发后。美国新闻界对战争进程采取了连篇累牍的所谓的“地毯式报道”和“全天候报道”,以引导舆论。制造声势。美联社、《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ABC、NBC、CBS、FOX(福克斯新闻网)等媒体的记者,都分散在战争第一线,直接报道美军的作战情况,美军还时常利用媒体透露作战方案,公布兵力部署,行军路线的方式。以炫耀自己的高科技武力,已达到鼓舞自己的斗志,瓦解伊拉克军民士气的作用。
美国的各大媒体也都坚持要国家利益至上,都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程度不同的“自律”。关于战死的美国士兵和5名被俘美国士兵的录像带,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虽转播了这一录像带,但后来整个新闻界都没有了关于这方面的消息,实质上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美军的舆论环境。这之后美国所有主要的电视台都实行了自我约束,不再播放美国战俘的画面。
北岩的战时新闻思想可谓是影响深远,它深深的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战时新闻宣传,一战之后的各大战争中的众多的成功的新闻宣传都受到了北岩的战时新闻宣传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