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琼
[关键词]文摘报新闻策划
世界在变小、信息在共享、传播速度在加快,可供人们选择信息的媒体在日益增多。严峻的市场竞争向各新闻媒体提出了挑战,文摘报也不例外。注重新闻策划,这是《文摘周刊》应对挑战打出的一张牌。
“新闻策划”作为一个操作方法,已经广泛受到新闻界同行的关注和青睐。但有人认为,文摘报刊登的是二手新闻,没有策划可言。其宴恰恰相反——
第一、文摘报在策划上有独特优势
文摘报的优点就是博采众长,围绕同一主题的新闻报道。可以迅速组织到丰富的桐关稿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优选整合。可以说,一般报纸的素材筛选是粗中选精,而文搞报的素材筛选则要进一步优中选优。另外,新闻策划对编辑的信息整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文摘报恰好有一支专业从事信息整合的编辑力量,无论是精力还是经验上,在信息处理方面比其他媒体的编辑有优势,这就为新闻策划的有效落实提供了保证。
第二、文摘报必须靠策划争取读者
没有自己的采访成果,用别人的东西还要用出新意,没有策划根本不行。文摘报的所有稿件都是别的媒体刊载过的新闻,如果一味地把别人的新闻照搬过来,读者不会想看。怎么办?只有靠策划,把自己独特的新闻视角和价值判断加进去,才有人看。
文摘报的新闻策划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以《文摘周刊》为例,简要论述如下。
一、有关节假日、纪念日的策划,这是最传统也是最常用的新闻策划模式。
《文摘周刊》每逢比较有影响的节假日、纪念日时,会推出相关的新闻策划,体现形式一般是专栏或专版。
例如:《文摘周刊》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策划了“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专版(2005.8.15),由两个整版构成,除开篇寄语之外,从六个方面——“全面抗战的三个阶段”、“抗日八年经典战事回顾”、“日本投降前的‘降战之争”“目落东京湾——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纪实”“正义的宣判”“普天同庆抗战胜利”,全面回顾了那段历史。再配以14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以及一些战事资料,使整个策划显得丰满、厚重,读者反响强烈,此策划得到了当年的全国文摘报研究会一等奖。
另外,每逢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文摘周刊》的很多版面,比如:生活、健康、人生、文化、乐趣等,都会推出相应的专版或专栏,或提供实用的服务信息,或给人以心灵上的启迪。比如:2008年春节的“过大年”生活专版(2008.2.4),以“现代人方式多样过大年”为头条。又针对当年春节前中国雨雪灾害严重,运输压力太大,很多人回不了家的情况,配发了一条言论——“真走不了,就留下来过年吧”,情真意切,既有现实意义,又有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该专版还选编了“布置吉庆祥和的家”、“选好鲜货过新年”等8条服务性的稿件,为读者过年送去实用的礼物。
二、为应对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而进行的新闻策划,体现报纸非常规情况下的策划水平,也对策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大地震,《文摘周刊》第一时间紧急组织人员、稿件,加班加点,在5月14日直至5月23日的连续五期报纸中,策划了抗震救灾专刊两期、专版15个、专栏若干,这其中既有纪实类的“聚焦四川省汶川7.8级强震”专刊、“聚焦汶川强震大救援”专刊等;也有情感类的“他们,感动汶川,感动中国”专版、“真情。在危难时刻”专版等:还有服务类的“抗震防震知识专版”。以及历史类的“毛泽东在唐山大地震的日子里”等稿件,引起了强烈的读者共鸣,体现了《文摘周刊》在应急情况下的策划水平。
2008年8月,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全民关注。因为时效性跟不上,体育类报道一直是文摘报的弱项。为此,《文摘周刊》另辟蹊径,从2008年8月4日至8月20日,连续8期,从与奥运相关的背景报道、深度报道、延伸报道等入手,策划了专版13个、专栏报道若干。比如:开赛前,以分析“中国军团奥运每日争金点”为切入点,组织专版报道,先声夺人,吸引读者;比赛中,策划“北京奥运中国冠军风采”专版,以人物背后的故事为主要内容,让急切想了解冠军人生历程的读者们大饱眼福;随着比赛接近尾声,又策划了以服务为主的“我们的奥运”生活专版,在众多媒体中,少有地从普通百姓的视角来观察奥运、体味奥运。头条“‘奥运时间主导百姓生活”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在奥运期间的真实生活状态,言论“用自己的方式庆奥运”,告诉读者我们不能都去北京参加奥运,但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岗位上庆祝奥运,参与奥运。还选编了“‘四步发现孩子的体育天赋~怎样选购奥运特许商品,”等服务性的稿件,很多读者反映:看完这个专版后,既有一种说出心里话的亲切感,又得到一些体育方面的知识。
三、对日常新闻所做的重新整合、独家策划,这对策划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强的对各种同类新闻的驾驭能力。
这种模式的新闻策划往往最能体现一张报纸的整体水平,也最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报道特色与风格,“俘获”读者的心。
这方面的策划,《文摘周刊》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紧贴时事。读者最关心的,就应该是媒体最关注的。每逢有老百姓关心的新闻热点出来,《文摘周刊》总是不遗余力地组织策划,体现出多角度、多版面、连续性的特点。如:针对“三鹿毒奶粉”事件,《文摘周刊》先后在多期、多版连续刊登了相关稿件——“三鹿案别只可田文华的生死”(要闻版2009.1.5);“毒奶粉受害者索赔面临困境”、“结石患儿赔偿金到哪去领?”(法治版2009,1.5);“问题食品公司总裁成加商界风云人物”(环球版2009 1,19)等等,让读者充分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最终结果,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深度解读。文摘报时效性差。这就要求在解读的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文摘周刊》在遇到较重要的报道时,通常会采取配发言论、编者按等策划手段,体现编辑的价值判断。如:2009年3月27日头版头条转载了《现代快报》的一篇报道——“众部门查不清一个蛋?”(南京市民蒋女士怀疑自己买的鸡蛋是假鸡蛋,请食品药品监督、农林、工商、质监、卫生等五个部门对这批鸡蛋的真假进行调查,五部门最后得出一致结论:目前暂无鸡蛋的国家标准,无法判别这批鸡蛋的真假。)这篇通讯揭露了食品安全的严重问题,但是却没有结果,如果单发这篇稿件,显得单薄,让人读后意犹未尽,所以,编辑又组织配发了《新华每日电讯》的一篇相关言论:“看起来像小品,想起来非笑谈”。指出“我们能造出导弹,却还辨不清真假鸡蛋”,这是一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样,整组稿件就显得充实、厚重,更有深度了。
3、相关链接。文摘报版面少,怎样告诉读者更多的信息?这就要多用“相关链接”。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新闻思维,人们已经不满足新闻报道的本身。而是希望知道更多的东西以利于自己的独立分析。打开网上的几乎任何一条新闻都会看到,下面会有一条甚至更多的“相关链接”,它把和这条新闻有关的背景资料或其他资料都摆在那里。《文摘周刊》借鉴了这种模式,有效地运用到新闻策划中。如:2009年2月11日聚焦版刊发了“办学自主权要交给大学”一文,还有两条链接,一条是“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一条是“儿童精神病患多发。不能只为孩子治”,与正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不同的方面聚焦中国教育,既有提出问题的,又有解决问题的,还有普及知识类的,拓宽了报道范围,满足了受众的不同阅读需求。
紧贴时事、深度解读、相关链接三个方面有机结合,既体现了编辑的能动性,又带来了文摘报新闻策划的新思路。加以完善和推进,使《文摘周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新闻策划的效果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社会效果,也包括经济效果。一篇、一系列成功的策划报道,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这种社会影响无疑又会满足读者的需要,吸引他们自愿掏钱来买报纸。从这些年新闻实践可以看到,凡是报纸办得好的,有大的发行量的,大多是策划报道搞得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