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海关总署公布了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的最新统计数据:进出口总值14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9%;其中出口下降了17.5%,进口下降了43.1%。如此前预计的一样,我国2009年1月进出口首现十余年来创纪录的两位数跌幅,连续三个月出口负增长。主要外贸省市中,广东、江苏、上海、浙江1月份出口分别下降23.6%、19.1%和16.6%、17.4%,进口分别下降42.1%、49.7%和43.3%、36.8‰时间已经步入了二十四节气的惊蛰,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带给我们的无疑却是刺骨寒意。我们都知道,进出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出口持续下跌对经济增长、就业、税收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巨大。
同时,据商务部统计,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世界其他国家针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增加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会不断涌现,并被采用于新的技术法规。技术创新使检测设备、手段和方法更加先进,一些国家尤其是WTO发达成员运用TBT的水平随之水涨船高,对进口产品的标准规定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金融危机爆发后,除经济前景悲观、商品价格走低、信用风险增大外,一些国家保护主义泛起,各种贸易摩擦增多,贸易环境恶化,也都影响到我国进出口的顺利进行。对此我们邀约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高志前研究员撰写了相关文章,与大家共飨。
不久前,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出台了带有明显贸易保护色彩的法案。在美国的带头作用下,国际贸易中很可能形成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浪潮。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当代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我国必须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技术标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较低是我国TBT应对的两个基础性问题。防范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密切关注和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向。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反应迟缓,研究滞后,应对被动。提高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前瞻性信息搜索与研究能力,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是当前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工作。
人类健康与环境是主要的考量
近年来,WTO通报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持续增长,2001年至2007年,技术性贸易措施通报量从1305件增长到2456件,增长了88.2%。其中TBT(技术性贸易措施)措施通报量从533件增长到1295件,SPS(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通报从772件增长到1161件。(见图1)
近年来世界TBT与SPS措施增长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SPS通报量多于TBT通报量。2001年到2006年,SPS通报量一直高于TBT通报量,表明各国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07年TBT措施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医药领域的TBT通报量大量增加。2007年美国FDA出台了膳食补充剂GMP法令,对膳食补充剂生产、包装、标签等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规范,日本和韩国也分别就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二氧化硫残留限量等做出了新的规定。
其次,民生产品TBT措施增长迅速。2001-2007年发布的TBT通报中,农产品和食品饮料、轻工产品、医药产品等民生产品的TBT措施占通报总量的比重从29.4%提高到66.2%,其中医药产品和轻工产品的通报比重大幅度提高,而机电、石化、建材产品等生产资料领域的通报比重相对下降,从71.6%下降到33.7%。(见图2)
SPS通报中,食品安全措施通报量位居第一位,占SPS通报总量的1/2,其次是保护环境的措施。由此也可以看出,保护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和保护环境已成为各国制定TBT措施的主要目的。
第三,发达国家TBT、SPS措施影响广泛。美国2002年发布《公共健康安全和生物反恐怖法案》,要求任何美国国内和外国从事美国人或者动物用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或者储存的企业,都需在美国FDA进行企业注册。欧盟2002年后相继颁布WEEE、RoHS、EUP三大环保指令,2006年又通过了REACH法案,即《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案》,涉及3万种化学品和上百万种由化学物质制成或添加化学物质的产品。日本2006年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即《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肯定列表制度》,对所有农业化学品(个别豁免物质除外)在食品中的残留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日本以农药残留超标为由扣留我国出口食品23批次,2006年5月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半年多时间就扣留我国出口食品205次。
加强标准与质量是TBT应对的基础
我国企业受国外TBT影响较大有多方面原因,技术标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较低是两个突出的基础性问题。
我国加入WTO后,加快了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01年到2007年,我国制修订标准9279项,平均每年1300多项,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重仍较低。2001年到2007年,采用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标准平均占47.9%。(见图3)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总体水平高于国际标准,而我国技术标准达到国际标准的还不到一半。在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技术标准水平的背景下,我国产品较易受到国外TBT的影响。
我国受国外TBT影响的另一个原因是产品质量水平低。我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近年来虽有提高,但质量波动较大。2001年后,地方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批次合格率逐步提高,2003年达到86.1%,比2001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2003年以来,地方产品批次合格率又连年下降,2006年降至81.7%。2007年为86.2%,回升到2003年水平(见图4)。我国许多出口产品遭遇退货,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往往由于一两个企业的质量问题,使整个行业的出口受到影响。
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水平低是我国受TBT影响的基本原因,应对TBT必须提高技术标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
我国TBT文献增长趋势与特点
研究文献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TBT快速反应和应对能力。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2007年TBT文献检索可以看出,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文献数量呈递增趋势,2006年增长较快(见图5)。8年中文献数量年平均增长率为34.4%,是我国论文年平均增长率(17.1%)的一倍。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论文的高速增长,说明我国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越来越多,波及范围越来越大,影响日趋严重,我国从政府到学者、行业和企业也越来越重视。
从文献内容结构看,在检索的2487篇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文献中,对RoHS指令、WEEE指令、CR法案、REACH法规和SA8000等重大TBT措施的研究文献比重较大,占48%,对各行业TBT问题的实证对策性研究也占较大比重。(见表1)。
从文献分布时间看,我国对国外TBT的反应速度较慢,研究RoHS指令和REACH法规的文献在2005年后才快速增长,而这两项影响广泛的TBT措施已临近实施。统计分析表明,我国对国外TBT的反应速度平均滞后两年左右。(见图6)
加强信息服务是当前TBT应对的重点
200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对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部分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进行了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被调查企业中94%受到国外TBT影响,其中55%的企业因TBT影响出口成本增加5%以上,而我国2006年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利润率不超过5%。
调查发现,一半多的企业对国外TBT了解很少或不了解,三分之一的企业无法判断国外TBT是否合理,这是国外TBl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主要原因。企业也认为应对国外TBT的主要困难是难以及时获取和判断国外TBT信息。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质检总局TBT通报咨询点为中心的TBT信息服务体系,企业获取国外TBT信息困难的原因,一是缺乏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二是企业缺乏TBT工作人员。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TBT信息主要来源于外商订货合同,来自社会咨询服务机构的企业不到20%。建立快速有效的TBT信息服务体系,发展TBT公共服务的非盈利机构,提供国外TBT信息,是近期我国应对TBT的有效措施。
中西部地区的企业虽然出口额相对较少,但受国外TBT措施的影响较大,中部地区企业因受TBT影响,出口成本提高10%以上的企业占22%。中西部地区企业获取信息的难度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企业,信息获取的速度也较慢。因此,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应成为TBT信息服务的重点。